剪了子彈頭的心情說說匯聚50條
小學課文內容和諧號
大家有學過和諧號嗎?下面小編收集整理了小學課文內容和諧號,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課文內容和諧號
國慶節到了,瑞安的火車站也建成了。爺爺邀請家住杭州、福州、臺州的兄弟姐妹到瑞安團聚。家住福州的大公離開瑞安已經六十年了,上次回瑞安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這天,爸爸帶著我去火車站接大公一家人,在車站,我第一次看到了“和諧號”動車組。“和諧號”真漂亮,車頭車尾都像子彈頭一樣,車窗就像飛機的窗戶,運行時時速可達260公里。大公告訴我,20年前從福州到瑞安要一天多時間,這次坐動車,只要一個半小時就到了,真是太神奇了。我巴不得自己也能坐一回“和諧號”動車組。
回到家,我滿腦子都是“和諧號”的.影子,忽然想到,老師布置我們做廢磁卡的小制作,一個金點子馬上在我腦子里誕生了——就做“和諧號”動車組,既然現在不能坐就動手做好了。當即,我拿來膠帶紙、雙面膠、彩紙和水彩筆等材料,開始了我的小制作。我先將四張磁卡用膠帶紙黏在一起,做成長方體的樣子,當火車的車廂。看看不夠結實,我又在里面加了一層膠帶紙,這下子車廂放在桌上挺穩當的,我才放心。然后,我又照樣子做了八節這樣的車廂,每節車廂的顏色各不相同,有黃色、藍色、綠色、黑色等等。接下去就是坐動車頭了。這可有點難了,動車組的車頭像子彈頭,該怎么做呢?我剪了兩張橢圓形的磁卡,用雙面膠粘在一起,可是覺得一點都不像,也沒有立體感,于是又該成三角形,還是不好看。一連做了好幾個火車頭都失敗,我都想放棄了。這時爸爸回來了,看到我做的火車車廂,大大地表揚了我,讓我信心百倍。我馬上請教爸爸,怎么做火車頭才好看?經過我們爺倆研究,就用梯形加長方形的組合圖形,做側面,上下是兩個梯形,再用一個正方形把前面的口封住,一個既現代又美觀的動車頭就栩栩如生地出現了。接著我將車頭和一節節車廂用膠帶紙粘住,連在一起,動車組就基本成型了。可是我覺得有點像煙囪,比想象的要差一點,于是,我把自己的玩具箱打開,找來了一面旗子和玩具飛機的頭給動車按上,一看漂亮多了,我的“和諧號”終于大功告成。我的心就像坐上真的動車組一樣,無比歡暢!
“和諧號”動車組實現了爺爺六十年的心愿,讓我們曹氏一家人在國慶節這天團圓。我的“和諧號”也裝滿了我的心愿: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變廢為寶,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更美好!
錢學森小學課文內容
著名學者錢學森是怎么樣一個人,小學課文內容告訴你。
錢學森小學課文內容
1955年10月1日清晨,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往香港。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陣陣海風不時掠過他寬大的前額。眺望著水天一色的遠方,他屈指一算,已經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隨后赴美留學,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成為馮·卡門教授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當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誕生了。這一年的中秋之夜,錢學森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一起歡度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一邊賞月,一邊傾訴思鄉情懷。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這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個中秋節,他們談論著祖國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興奮。
此刻,錢學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發強烈起來:早日回到祖國去,用自己的專長為祖國建設服務。他向留學生們袒露了心跡。留學生中有人勸道:“祖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有設備,現在回去搞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錢學森誠懇地說:“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聽說錢學森準備回國,美國海軍的一位高級將領說:“錢學森無論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決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然而,錢學森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經過五年的漫長歲月,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終于踏上了歸國的航程。
小學冰心的課文內容
冰心是中國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文章,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村的鄉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反反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墻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地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簾子,看見1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點頭說:“我要××醫院,找胡大夫,我母親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醫院的電話號碼嗎?”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里找到醫院的號碼,就又問她:“找到了大夫,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會來的。”
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 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登、登、登地下樓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報紙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陰暗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母親。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扣著板門,發出清脆的"咚咚"聲,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墻的板鋪上,她的母親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側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發,和腦后的1個大髻。門邊1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把爐前的小凳子讓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母親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么?”她笑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桔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只伸手拿過1個最大的桔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只手把底下的1大半輕輕地揉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父親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來,放在她母親的枕頭邊。
小桔燈 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1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蠟頭,放在里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
我贊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不久,我父親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母親就會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畫1個圓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淚水在我眼中打轉……
蘇教版小學課文內容
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蘇教版小學課文內容中六年級上冊的課文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蘇教版小學課文內容
《我們愛你啊,中國》
我們愛你啊,中國
當燦爛的太陽跳出東海的碧波,
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
當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著盎然的春色。
啊,我們愛你,中國!
我們愛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
黃山、廬山的云霧飄渺,
長江、黃河的波瀾壯闊。
我們愛你——
龍井茶的清香,
茅臺酒的醇美,
江南絲綢的光潔絢麗,
景德鎮陶瓷的天工巧奪。
我們愛你——
傣家竹樓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達拉宮的巍峨,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灘的駱駝。
我們愛你——
戰國編鐘奏出的古曲,
改革開放譜寫的新歌,
神州萬里涌動的滾滾春潮,
祖國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我們愛你——
奮斗書寫的史冊,
汗水澆灌的碩果。
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
博大的胸懷、恢宏的氣魄。
我們驕傲,我們自豪,
我們奮發,我們開拓,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
我們愛你啊,中國!
《鄭成功》
民族英雄鄭成功是福建省南安縣人。
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占了我國的寶島臺灣。他們殘酷地奴役臺灣同胞,臺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
當時,鄭成功駐軍廈門。一天,他登上軍營附近的一座山頭,臨風眺望。鄭成功指著東南方向問衛兵:“那是什么地方?”衛兵說:“是大海。”“大海那邊呢?”衛兵說:“是寶島臺灣呀!”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鄭成功在廈門修造船只,聚集糧草,加緊操練海軍。渡海東征的這一天終于來到了。鄭成功在一群將領的簇擁下,站在船樓上四處嘹望。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進的龐大艦隊,前后綿延十幾里,風帆蔽空,戰旗招展。鄭成功看到自己親手訓練的海軍紀律嚴明,軍容整肅,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荷蘭侵略者憑借高大堅固的鐵甲艦和艦上的大炮,企圖負隅頑抗。英勇的鄭軍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駕著艦船向敵艦隊沖去。他們將敵艦團團圍住,使敵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所有的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十幾丈高的水柱。原來是一個炮手瞄準敵艦放了一炮,剛巧打中了炸彈庫。那艘敵艦被炸成許多碎片,飛向天空。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鄭軍官兵乘勢用鉤子鉤住敵艦,一個個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統統舉手投降。
臺灣同胞聽說鄭成功的軍隊到了,個個喜出望外。他們把糧食、海鮮、蔬菜和茶葉送來慰勞鄭軍官兵。高山族的酋長特地送來了鹿皮和獸肉,要見鄭成功。鄭成功贈給他們綢布和煙草,表示謝意。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后,大力發展生產。他派人把漢族農民用的犁、耙、鋤、鐮刀等農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漸學會了農業生產的新技術,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從祖國內地來到臺灣的,有不少愛國的讀書人,鄭成功讓他們辦起了學校。他還規定高山族子弟讀書可以免除徭役。這樣一來,高山族和漢族的關系更融洽了。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里。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彌漫著薄薄的霧靄。20歲的肖邦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坐著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肖邦感動地點了點頭。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就在他離開祖國的那幾天,華沙爆發了反抗沙俄統治的起義。可是,不久起義失敗了。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里,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時間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肖邦在法國巴黎一住就是18年。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原來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他終于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
古詩兩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