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描寫水的句子60條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道德經描寫水的句子60條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后感1

被譽為“中國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經>>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備最好稟性的“人”象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質最接近于“道”。居處適應任何之地,心胸沉靜高遠,待人真誠友愛,說話言而有信,為政謀求清平,處事能方能圓,行動善擇時機。正是由于不與人爭的美德,所以永遠也沒有過失。

這篇文章雖然表面上是對水的頌歌,但實際歌詠的對象卻是具備像水性那樣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個“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啟發,對有關水德的進一步寫狀,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這是因為水具有其它萬物所沒有的獨特的幾種稟性。

其【第1句】: 水能滋養萬物生命。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如古人所說:“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辭地做。

其【第2句】:水自居下流。盡管它是生命之源、滋養萬物,但卻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會占據高位,把持要津,而總是默默無聞的處于眾人不愿處的低位。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贊譽!

其【第3句】:水能以柔克剛。水性盡管溫柔,柔弱,但這種溫柔會聚集巨大的能量,變得異常剛烈。俗話說: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它不舍晝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樣堅硬的物品擊穿。

其【第4句】:水能因勢而變。水能至靜——水平如鏡、至潔——晶瑩剔透,但也能至動——奔騰不止、至濁——混濁不清,總是處于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所以蘇軾說:萬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隨物賦形。正是水這種變動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潤萬物,并且一路流過沖走許多污垢,蕩滌人世間一切污泥浮塵。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質,不僅老子愛水,而老子的學生孔子也喜水,每見大水必觀焉,并發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逝者如斯”的感嘆!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水也一樣,既能載舟、亦能覆舟。既能利萬物,可一旦洪水泛濫又會生靈涂炭,摧殘生命。故常有洪水猛獸、水火無情之說。老子在文中也只是認為水德“近于”而不是等于道。既便是具備高尚品德的人也一樣,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何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對當今世人來講,老子講的一連串人生哲學的行為準則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樣要求實在太難、太苛刻了。不過可成為我們立身處世的典范,完善的人格也應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我們做事做人當如水,不但做有利于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愿意去眾人不愿去的地方,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盡其所能地貢獻力量幫助別人,而不要與人爭功爭名利。

總之,“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人的修煉與品德最好要像水一樣。我們為人處世的要旨,就是要領悟老子那振聾發聵的不朽名言:夫唯不爭,故無。只有奉獻不爭,才能沒有過失。這就是我們讀“上善若水”最大的啟示。

感悟:水有形卻無憂。誰也不能說清水的形狀,我們把它放在什么樣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狀。它柔弱的好像沒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誰都可以任意欺負它。壘個水壩攔它,它就靜止不動。拿斧砍它,它也靜靜的承受卻不受傷害。把它灑向空中,它就像珠子那樣圓潤的飄散開來。它遇熱成氣,遇冷結冰,遇風起浪,遇水相融。河由它淌成,酒由它匯成,井有水才是井,泉有水才是泉。誰都愿意向高處走,唯有水,無論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著卑下流淌。

老子說,最完善的人所具備的上等的德行,就像水一樣。水的特點是能夠滋潤萬物,使它們盡情生長,而又不與萬物爭功奪利。始終保持著平靜,可以說最溫柔最善良的東西。它具有的廣闊胸懷和毫無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質的,這正是我們人類最應效法的德性。

在老子看來。誰的行為方式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當它遇到阻礙時,它就會迂回百轉繼續前進,這就是曲則全,也是謙虛容忍的美德。而這種美德也與大道的柔軟的特性最為接近。我們人類應該學習水的這種與世無爭的寬容,學習水這種滋潤萬物而不圖回報,功成而不局傲的謙遜美德。而這也是大道的德操,這與許多人在取得成就時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努力及運氣是多么不同啊。

如果我們想體會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美的人格,幫助自己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從而使自己的為人處世達到最和諧的境界。我們就要擁有像水一樣的品性:真心真意的幫助別人而不圖回報,避免針鋒相對的矛盾沖突,不去爭奪一時利益得失,面對困境依然堅持。取得成績是不搶功自傲,謙虛禮讓,唯有如此,才不會遭到他人的攻擊而增加自己的煩惱和痛苦。會得到人們的贊揚和認同。使自己生活的更快活逍遙。

老子在《道德經》的五千言中多次提到水,他把水作為人格的最高顯示:人與人交往接觸,很像水與水交融,嫉妒心猜疑心貪心都會攪渾了清水,所以老子諄諄教誨。我們言談要像水那樣,循循善誘,平和清靜,以誠待人,施政要像水那樣,甘居低下,走到人心的深處,從而得人心。

孔子曾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了解到水柔靜的真意,才能體會到水謙卑的本質,才能懂得奉獻不爭的深刻。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后感2

總是很想親取一瓢水,用心去感受造物主所賦予他的不平凡的個性。一如清晨的朝陽,外表平凡,內里卻隱藏著無數濃烈而醇厚的意蘊,氤氳之間,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那溫潤柔軟的心底,更清晰地觸碰到了那純潔高尚的靈魂。

真正的水,是不含一絲雜質的。也難怪古人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交,不需計較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如功名,如利祿,只需將自己最深厚的情感融化在一顆真摯的心中,并贈予最親密的故人,便是如水一般清澈的交往。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管仲叔牙知己薦賢,李白杜甫以詩會友。水,仿佛就成為了純潔的代名詞,而我們人性最深處的個性恰恰便是純潔。眼淚,就是我們最真實的情感的宣泄。當他與你的心靈相契合時,便會散發出一股浸透肺腑的清香,洋溢在燦爛的笑容上。

我不懂古人為何要在心如止水中添個“止”字,大概是因為不動的水是最嫻靜平淡的。古有化蝶逍遙的莊子,不為凡塵所動,甘于平淡,樂于平淡,任憑權勢之爭,利欲之逐,不能稍動其心。在世外紛亂之時,他卻獨自抱膝守望,內心平靜悠遠,自然給人以超脫萬物的熏陶。后有躬耕自然的陶潛,半生沉于田園,以詩酒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并未有大富大貴,卻也忘懷得失,以此自終。我想要追逐他們的身影,卻看見了“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淡定,感受到了清澈涼柔的水,原來是,這般滋味。

水光瀲滟,山色空蒙,兩者結合后的產物卻是依然保存著水從上到下的玲瓏。每每泛步山間,總會傾聽那叮咚的泉水聲。在我看來,這大自然的天籟勝似樂器上的演繹,每一次跳動無不淋漓盡致地展現著水的靈氣。樹葉,抑或任何輕盈的物體都可以漂浮在粼粼的水面上。也許水中有著一群崇尚藝術的精靈,她們輕輕地托著這些生物,并讓他們陪自己唱歌,為自己伴舞,這該是多么盎然的景色。古書有云:昆侖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若是這三千弱水真的是因為太羸弱而不能承載任何生靈,大概便喪失了水的靈氣吧。沒有靈氣的水,便如同沒有文字的書籍,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

水,不惟形態萬狀千姿,內涵更是濃厚深刻。一句上善若水,直抒胸臆地表現了水的近乎完美和對水的偏愛。他沒有花的芳香,卻能倒映出各有千秋的美麗。他沒有蜂蜜的甘甜,卻有能容納世間百態之味道的平淡。雁落平沙,我愿與你邂逅在朦朧圣潔的心底,那心靈的律動,是為你而起的贊美之歌。

  老子上善若水優秀讀后感3

課上,老師曾講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時,談到上善若水。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讓我對水進一步加深理解時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在這里,老子說到了水的特性:謙卑、寬容、無爭。

水的這些性質,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們人類,我們應該向水學習并具備水的特性。如果我們能像水一樣,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充滿和諧的、沒有戰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將充滿愛與寬容。

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然而在我們現在的社會,利益當前,很多人背棄信義,不謙卑,不寬容,更充滿著你爭我搶的現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觀的想法:我們的社會沒有道德可存了。

《老子老說》讀后感

《老子他說》是南懷瑾先生關于《老子》的講記。南懷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小編給大家分享了《老子老說》讀后感,歡迎大家來閱讀!

  《老子老說》讀后感一

今研讀南懷瑾先生《老子他說》頗多感觸,現抄錄如下,以加強記憶,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內涵》這樣寫到:所以老子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意思是說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凈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強來說,萬事萬物皆能恰到好處,不會有不良的作用。正如古人的兩句話:“圣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一個大圣人,再怎么樣惡劣的狀況,無論如何也不會走上絕路。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會受環境的困擾,反而可從重重困難中解脫出來。

南懷瑾是我敬仰的大師,在我內心中早已將他當作自己的老師,雖無緣謀面,但老師的著作常常啟迪著我尋找內心中的凈土。世界太紛繁,我追求空靈的自我,游蕩與翠雨青竹之間,徘徊在仟陌小路之上,摸著自然的味道,呼吸著天地的精華,容許自己隨思緒飄遠,穿越時空,到達飄渺的世界,與松為伴,與鶴為友,臥看山色,醉看花。問一聲我如何能夠如此的逍遙。

再回到現實,回頭看走過的路,環境再怎么惡劣,我只當作是在歷練自己。雖然也曾報怨,但內心中卻想征服,征服自我。今后我將少一些報怨,多一些坦然。如果不能改變環境,我將尋找內心的清靜。向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境界去做。

  《老子老說》讀后感二

讀南懷瑾的《老子他說》,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當時那本書只講到老子八十一章的前二十六章,那時候很希望能讀到南老先生講解《老子》的全部。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直到2010年6月,東方出版社才出版了這本《老子他說(續集)》,算是將南老先生講解《老子》的功德圓滿。

奇怪的是,這本書買來后,一直斷斷續續沒有讀完,全然不像以前讀南師作品時的廢寢忘食、一氣呵成。元旦前后,醒悟到追逐知識的虛妄,發見智慧的難得,于是準備系統學習南師的著作,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拿起這本《老子他說(續集)》,竟然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喜歡,用了三四個晚上就讀完了。

由于《老子》這部書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結晶,加之南懷瑾先生學問和智慧的博大精深,在講解的過程中旁征博引,從《老子他說》中可以看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則和一些具體方法指南,也體會到儒、佛、道以及世界上各種宗教和哲學,在最高處都有其相通之處。

雖如此,正如老子所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每個人的理解,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知是行之始,要真正知行合一,更需在事上磨煉。

  《老子老說》讀后感三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老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之一。關于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歷來有爭論。根據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給他寫的一個簡單的傳記來看,他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曲仁里人。“老子”是人們對他的稱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他的生卒年月不詳。

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于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所以他諳于掌故,熟于禮制,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并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劉耿立王子猛為悼王。王子朝殺悼王自立。晉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為敬王。這次內戰達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敗,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國;老子所掌握的圖書亦被帶走。于是,老子遂被罷免而歸居。形勢的變化,使老子的地位發生變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轉變,由守禮轉向反禮。

老子由于身受奴隸主貴族當權者的迫害,為了避免禍害,不得不“自隱無名”,流落四方,后來,他西行去秦國。經過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西南)時,關令尹喜知道老子將遠走隱去,便請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寫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傳老子出關時,騎著青牛飄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張,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兩篇,共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后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是屬于老子的。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治著,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才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老子》讀后感

感謝甘肅張掖的祁振宸老師來蘇州上開發光體時推薦的《德道經》,讓我有機會透過熊春錦先生的系列著作的引導,簡單正確讀《德道經》,讀老子心得體會。

3月底從北京德慧智郵購了部分書籍,前面幾天讀《慧性圖文思維教育》,意識到誦的重要性。4月1日開始每天清晨6點在小區河邊讀大本簡體帶拼音的《德道經》,從頭讀到尾剛好一個小時。出門前將小丫讀誦的《德道經》CD放入機器里,讓孩子在它的背景中醒來。

不到一個星期,九歲的孩子突然要求要學習做飯菜,說自己學會了以后媽媽如果不空或不想做飯時他就可以為大家做。在與外人接觸時也越來越變得彬彬有禮,愿意主動招呼(不知是聽經的原因還是從他爸爸身上潛移默化來的,過去他是和我一樣對人為外冷內熱型不愿意主動招呼)。他向我們提的問題也充滿哲理。比如:錢物和人哪個重要?世上最難的事情是什么?大人為何喜歡追究過去、爭來爭去、自己都沒有做好卻喜歡指責批評小孩子?這些問題其實在德道經中都有答案。大人學習讀誦,孩子在無為(僅聽CD沒有讀)中即獲得。這不得不讓我們驚嘆經典的力量。讀到《國學道德經典導讀》一書第三章第五節熊春錦先生講述漢字是道德文化的記錄時,萌發了學習繁體字的決心(過去曾不解先生王彥赟在追求效率速度的現今社會為何還堅持寫繁體字,現在通過學習了解古人造字的非凡前瞻性,才終于豁然開朗對他心生敬意),便立即換簡體版為熊春錦先生校注的《老子德道經》繁體豎版。

身邊喜歡讀書的年輕姑娘姬曉晨花了兩天時間抄寫完繁體豎版的《老子德道經》后與我分享,說開始抄寫德篇時很費力,堅持抄完到道篇時就變得出奇的順利。不知她的這一體驗是否可證明了要得道定要先修德以及熊春錦先生校注時恢復《德篇》放前《道篇》置后還《老子德道經》原貌的重要意義?事實上我在開始大聲讀誦時也有和曉晨類似的體驗。4月9日讀到附在《老子德道經》一書后的《經典誦讀心訣》,立即改變之前沒有目標的盲讀,而是在練習完開發光體課程所學的七個能量之后,借著全身在光的沐浴時觀想老子與自己融合再讀,發現誦讀變得更加輕松,明顯感應到聲音的共鳴。再將自己誦讀過程中得到的啟發與熊春錦先生的校注對照(前面僅讀繁體經-文并沒有看注釋),發現不謀而合的地方越來越多了,或許這就是頻率接近后能與古人居,與古人謀吧。今天早上在平江客棧禪修和儒教兩房外的花園里讀時,右小腿前面開始有陣陣熱流。聲音的啟動結合觀想能產生更大的能量共振,這是與由楊子軍、鄭錦燕導師傳授的起源于美國歐林的開發光體課程 原理殊途同歸。看來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在很早就都已經發現宇宙能量的秘密。這兩位華人心靈導師能將美國的開發光體課程教導傳授得比起源中心還要成功,這其中一定得益于導師從小對國學經典的學與實踐 四年前在上海錦燕導師曾說過她這輩子離開之前要完成的三件事:

【第1句】:創辦掌上明珠學苑,

【第2句】:講道德經還此經之真貌,

【第3句】:傳講龍華經)。

不斷調整改變自己到自然(即自燃,甘愿燃燒自己為世界服務)的狀態,依照經典或上師(品德高尚,思想光明之師)引導去樂行,就能掌握簡單訣竅獲得宇宙大能。

在十一天的時間中雖然僅憑自以為然的方式在讀《德道經》,也很清楚繼續下去的收獲定會更多,終因無法等待忍不住內心的沖動寫下上述初讀的'心得,期望能吸引更多的朋友加入誦讀經典、為人格播下積極正面的種子為命運收割成功富裕的果實,為全國各地不斷在身體力行推廣德慧智的經銷商們喝彩。相信有越來越多家庭的誦讀,中國的國學道德之光定會在全世界綻放。要提醒大家的是,萬法歸一,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修行方法(修正自己行為讓其合道與自然融合之法),這需要在對自己充滿信心(信心不足者推薦利用簡單的心理學科技工具--內在交談全腦開發大師之金頭腦組合 對自己潛意識作有效改變、提升)的前提下開放、積極、腳踏實地去發現,切忌死搬硬套、東施效顰讓自己失去自由,徒生煩惱而誤解經典歸罪上師。

感謝一直在世界各地不遺余力傳播國(醫)學文化的當代國學名家熊春錦先生,將自己的智慧凝結成清明正義的文字、簡單生動的圖表,竭力還經典之原貌,讓一直在迷茫甚至錯誤中等待的人能重新認識老子,吸收《德道經》中的精華,做道德的修真者。推薦有信心的朋友讀上的熊春錦先生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老子德道經》導讀報告--淺論道德救世,定會受益匪淺。

祝福所有朋友

道德之路精進

皆得暇滿人生

《老子他說》讀后感

《老子他說》是南懷瑾先生關于《老子》的講記。南懷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分享了讀《老子他說》的讀后感,歡迎大家來閱讀!

  老子他說讀后感一

讀南懷瑾的《老子他說》,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當時那本書只講到老子八十一章的前二十六章,那時候很希望能讀到南老先生講解《老子》的全部。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直到2010年6月,東方出版社才出版了這本《老子他說(續集)》,算是將南老先生講解《老子》的功德圓滿。

奇怪的是,這本書買來后,一直斷斷續續沒有讀完,全然不像以前讀南師作品時的廢寢忘食、一氣呵成。元旦前后,醒悟到追逐知識的虛妄,發見智慧的難得,于是準備系統學習南師的著作,首先做的,就是重新拿起這本《老子他說(續集)》,竟然越讀越有味道,越讀越喜歡,用了三四個晚上就讀完了。

由于《老子》這部書本身就是大智慧的結晶,加之南懷瑾先生學問和智慧的博大精深,在講解的過程中旁征博引,從《老子他說》中可以看到做人做事的最高原則和一些具體方法指南,也體會到儒、佛、道以及世界上各種宗教和哲學,在最高處都有其相通之處。

雖如此,正如老子所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每個人的理解,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知是行之始,要真正知行合一,更需在事上磨煉。

  老子他說讀后感二

今研讀南懷瑾先生《老子他說》頗多感觸,現抄錄如下,以加強記憶,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內涵》這樣寫到:所以老子說:“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意思是說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凈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強來說,萬事萬物皆能恰到好處,不會有不良的作用。正如古人的兩句話:“圣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一個大圣人,再怎么樣惡劣的狀況,無論如何也不會走上絕路。一個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會受環境的困擾,反而可從重重困難中解脫出來。

南懷瑾是我敬仰的大師,在我內心中早已將他當作自己的老師,雖無緣謀面,但老師的著作常常啟迪著我尋找內心中的凈土。世界太紛繁,我追求空靈的自我,游蕩與翠雨青竹之間,徘徊在仟陌小路之上,摸著自然的味道,呼吸著天地的精華,容許自己隨思緒飄遠,穿越時空,到達飄渺的世界,與松為伴,與鶴為友,臥看山色,醉看花。問一聲我如何能夠如此的逍遙。

再回到現實,回頭看走過的路,環境再怎么惡劣,我只當作是在歷練自己。雖然也曾報怨,但內心中卻想征服,征服自我。今后我將少一些報怨,多一些坦然。如果不能改變環境,我將尋找內心的清靜。向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境界去做。

  老子他說讀后感三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治著,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才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這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

老子認為,道產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養著萬物,萬物各成其形,各備其用。所以萬物沒有不尊道而貴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貴重,不是有誰給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產生天地,德畜養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覆蓋萬物。他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這樣,老子遂把自然創造的根源歸于自然本身,從而摧毀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論的基礎。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觀,在當時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認了鬼神的威靈。當然,老子的“道論”剛從傳統的宗教解放出來,還未能完全擺脫宗教的影響;他的自然決定論,使人完全聽命于自然,輕視了人對自然界的反作用。后來有的哲學家把它發展為定命論,為害頗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图片| 2018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色天使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国产91小视频| 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录像|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香港|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国产对白受不了了|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女人说疼男人就越往里| 日本3p视频在线看高清| 日韩欧美无线在码| 欧美xxxx做受欧美| 欧美巨大bbbb|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播放|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又粗又硬又爽的三级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91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91大神精品视频| 80电影天堂网理论r片|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 2022最新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你懂的| 香蕉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俄罗斯精品bbw| 黄网址在线观看| 色聚网久久综合|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