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懷若谷是什么意思( 虛懷若谷意思解釋)
01
《莊子·庚桑楚》里有這樣一句話:“與物窮者,物入焉;與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以空虛的胸懷對待外物的人,萬物都能納入胸懷;與外物格格不入的人,他自己都無處容身,更不能容納別人。
一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體現了他的心胸和智慧。
心越大,格局越大,理想越高遠。格局決定了命運。
02
越是無能的人,越是小氣。
《三國演義》里有一個“三氣周瑜”的故事。
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兩個人一直斗智斗勇。
第一次,赤壁之戰之后,諸葛亮趁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氣得周瑜金瘡迸裂,摔下馬來。
第二次,周瑜想借孫權的妹妹,把劉備扣押下來,逼著他交出荊州等地。誰知,諸葛亮將計就計,劉備不僅娶了孫權的妹妹,還安全回到了荊州。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一次生氣了。
第三次,周瑜領兵攻打荊州失敗,氣得舊傷復發,不治身亡。
周瑜臨死前,說:“既生瑜,何生亮?”
一個心眼只有針眼大的人,即便有學富五車的智慧,有用不完的錦囊妙計,最后也會失敗。這就是周瑜用生命換來的教訓。
人在社會上混,人與人是“共生關系”。
你不讓別人有生存的土壤,自己也會弄丟棲身之所。
比方說,一個種水果的人,他在農村開墾了十多畝果園,并且水果產量也不錯。可是他不愿意把經驗分享給別人,還一直限制別人的果園發展。
因為規模不夠大的緣故,水果商販都不愿意到他的果園里來收購水果,因此他每年到了秋天,就愁銷路。
聰明的人,帶領大家一起種水果,形成規模和集聚效應,吸引四面八方的客人來訪,根本就不愁銷路。
獨木不成林,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不會超越一群人的力量。
“無能”,不是能力很小,而是氣量很小,限制了自己的能力發揮。一個人的能力,用在自己身上,也用在別人身上,能力就能夠傳遞出去,形成爆發式增長的趨勢。
03
一個人越聰明,越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下雨之后,樹林里有很多露珠。
雨后的陽光,斜斜地照進樹林,雨露變得多姿多彩。
一陣風吹過來,大部分的雨露都掉落了,融入了土地,然后慢慢匯聚成了溪水,奔流入海。
只有一滴雨露,它覺得自己太美了,緊緊地抓著樹葉,不讓自己掉落下來。
太陽光越來越大,雨露渾身發熱,很快就干涸了。
那些匯成溪水的雨露,抵達了大海,變成了一朵朵浪花,再也不要擔心干涸的問題了。
有人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不愿意融入集體,也不愿意接納別人,那么注定一事無成。
在農村,鄰里矛盾經常發生,但是大部分的矛盾,都會慢慢化解。只有一部分人,一直糾纏著別人不放,結果和鄰居成為了仇人,家庭再也不得安寧了。
因為鄰里矛盾,導致幾個家庭都不安寧,這樣的蠢事,為什么要做呢?
冤冤相報何時了?一念放下,萬般自然。
放過了別人,養大了自己的格局;容得下萬物,體現了自己的胸懷,也真正擁有了世界。
你把手臂緊緊地抱在胸前,你會把別人拒之門外,是互相提防的征兆;你展開手臂,就可以擁抱一切。
《淮南子》里寫道:“天下萬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極,深不可測。”
水是最柔弱的,但是它大到沒有邊際,可以到無窮無盡的地方。水富養了別人,但是永遠不會枯竭;恩澤了百姓,但是自己沒有受損。
水,還能“水滴石穿”,就是堅硬的石頭,也能被擊穿;水能夠變成“洪水猛獸”,摧毀村莊和高山,它的力量,不容小覷。
至柔的,也是至剛的。
聰明的人,能屈能伸,能上能下,能進能退,沒有做不到的,雖然受了委屈,但是沒有損傷自己。
04
放過了別人,其實是放過了自己。
有一個朋友,他失戀多年,但是一直都沒有走出去。
現在,他三十多歲了,還是孤身一身。他曾經的女友,已經結婚,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身邊的人安慰他:“不要執迷不悟了,人家都結婚生子了,你還等什么?”
他說:“要是她離婚了,我娶她。”
愚昧的人,一直和自己過不去,錯過的東西,還要去找回來。
豐子愷在《不寵無驚過一生》說:“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懼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讓你煩惱的事情,多半是過去的爛人爛事,你放下了,心靈就輕松了;讓你困惑的,多半是無知的,你不去管了,就輕松了;讓你弄丟方向的,其實只是你執迷不悟而已。
愛錯了人,放手吧,一別兩寬;心中的欲望,放下吧,知足常樂;內心的痛苦,不去管,煙消云散。
一個人的心,只有拳頭那么大,容下了煩惱和痛苦,專注于過去,就容不下幸福和快樂,也無法活好當下和未來。
欲為大樹,不與草爭。
包容,不是軟弱,而是格局。
人生在世,唯有虛懷若谷,才能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