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謀是什么意思(故上兵伐謀翻譯)
[原典]
故上兵伐謀①,其次伐交②,其次伐兵③,其下攻城。攻城之法④為不得已⑤。修櫓賁辒⑥。,具器械⑦,三月而后成;距堙⑧,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⑩其忿11而蟻附之12,殺士三分之一13而城不拔14者,此攻之災也15。
[注釋]
①上兵伐謀:此句的意思是上等的用兵之道,是以謀略取得勝利。上兵,用兵作戰的上策。伐謀,用智謀使敵人請降。
②其次伐交:當時的外交斗爭,主要表現為運用外交手段瓦解敵國的聯盟,擴大、鞏固自己的盟國,孤立敵人,迫使其屈服。交,交合,此處指外交。伐交,即進行外交斗爭以爭取主動。
③伐兵:通過軍隊間交鋒一決勝負。兵,軍隊。
④法:辦法,做法。
⑤為不得已:實出無奈而為之。
⑥修櫓賁辒:制造大盾和攻城的四輪大車。修,制作、建造;櫓,藤革等材料制成的大盾牌;賁辒,攻城用的四輪大車,用桃木制成,外蒙上牛皮,可以容納兵士十余人。
⑦具器械:意為準備攻城用的各種器械。具,準備。
⑧距堙:為攻城做準備而堆積的土山。距,通“具”,準備;“堙”,土山。
⑨已:完成、竣工之意。
⑩勝:克制、制服。
11忿:憤懣、惱怒。
12蟻附之:指驅使士兵像螞蟻一般爬梯攻城。
13殺士三分之一,即使三分之一的士卒被殺。士,士卒。
14拔:攻占城邑或軍事據點。
15此攻之災也:這是攻城可能造成的災難。
[精義]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略計謀,其次是瓦解敵人的外交同盟,再次是直接與敵人交戰,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所采取的辦法。因為制造攻城用的大盾牌和四輪戰車,備齊各種攻城器械,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構筑攻城用土山,又必須花費三個月才能完工。如果將帥控制不住自己的焦躁憤怒情緒,而驅使士卒像螞蟻一樣爬梯攻城,結果士卒傷亡了三分之一,可城池卻未能攻克,這就是攻城的災難。
【讀解】
孫子在這里劃分了克敵制勝的幾種策略,重點比較了這些策略的優劣。“上兵伐謀”是指既能贏得勝利,又不使自己的軍隊受到損傷,是為上上策。孫子強調要采用政治、外交等手段
加強自己的實力,削弱敵國的勢力;依靠自身強大的國力,威懾對方,令其臣服,避免兵戈相見。隨后,孫子論述了“攻城之災”,說明強攻所帶來的實際危害比預想的要大得多,這從反面襯托了“伐謀”、“伐交”的高明之處?!胺ブ\”、“伐交”要以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后盾,否則就會產生處于“弱國無外交”的尷尬境地,這對后人啟發極大。#2024生機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