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白鵝在荷塘的句子集錦90條
賈平凹《池塘》閱讀練習及答案
【賈平凹《池塘》原文】
①那時候,我很幼小,正是天真爛漫的孩子,父親在一次運動中死了,母親卻撇下我,出門走了別家。孤零零的我,被祖母接到了鄉下的老家。祖母已經年邁,眼花得不能挑針,就終日忙著為人洗衣,小棒槌在捶布石上咣當咣當地捶打。我先是守在一旁,那聲響太單調,再不能忍,就一個人到門前的池塘尋樂去了。
②池塘里有生命,也有顏色,那紅蓮,那白鵝,那綠荷……它們生活它們的,各有各的樂趣。我卻不能下水去,只是看那露水,在荷葉上滾成碎珠,又滾成大顆,末了,陽光下一絲一縷地凈了。那魚群,散開一片,又聚起一堆,倏然全部散去,只有一個空白了。它們認不得我,我卻牢牢記住了它們,搖著岸邊的一棵梧桐,落一片葉兒到它們身邊,我覺得那便是我了,在它們之中了,千聲萬聲地喚它們是朋友呢。
③到了冬天,這是我很悲傷的事,塘里結了冰,白花花的,我的朋友們再也不見了。我沿著池塘沿兒去找,卻只有幾根枯葦,在風里飄著蘆絮,捉到一朵了,托在手心,倏忽卻又飛了,又去捉回,再飛去……祖母知道我的煩惱,一邊捶著棒槌,一邊抹淚,村里人卻都說我是怪孩子,在尋找什么呢?
④時間一天天過去,池塘里起了風,冰一塊塊融了。終有一日,我正看著,就在那遠遠的地方,似乎有了一個嫩黃的卷兒,驀地,在好多地方,也都有了那樣的卷兒。那是什么呢?我一直守了半晌,卷兒終未展開。祖母說:“啊,荷葉要出來了!”我聽了,卻悲傷了起來,想池里這么綠,綠得發了墨,卻染不了荷葉的嫩黃,它是患了什么病嗎?一個冬天里是在水里病著嗎?我只知道草兒從石板下長上來,是這般顏色,這般委屈,這水也有石板一樣的壓迫嗎?
⑤但它終于慢慢舒展開了,一個圓圓的、平和的模樣,平浮在水面就不動了。三日,五日,那圓就多起來,先頭的呈出深綠,新生的還是淺綠,排列得似鋪成的石板路呢。池塘里開始熱鬧起來,我的朋友又都出現,又該是一個樂園了。
⑥沒想這晚起了風雨,嘩嘩啦啦喧囂了一夜。天未亮,雨還未住,我便急忙去塘邊了。果然池水比往日滿了,荷葉狼藉,有的已破碎,有的浸沉水里,我不禁嗚嗚啼哭起來了。
⑦就在這時候,有一聲尖叫,是那么凄楚,我抬頭看去,是一只什么鳥兒,胖胖的,羽毛并未豐滿,卻一縷一縷濕貼在身上,正站在一片荷葉上鳴叫。那荷葉負不起它的重量,慢慢沉下去。它驚恐著,撲扇著翅膀,又飛跳上另一片荷葉。那荷葉動蕩不安,它幾乎要跌倒了,就又跳上一片荷葉,但立即就沉下去,沒了它的`腹部,它一聲驚叫,濺起一團水花,又落在另一片荷葉上,斜了身子,簌簌地抖動……
⑧我不覺可憐起它來了,它是從樹上的巢里不慎掉下來的呢,還是貪了好奇,忘了媽媽的叮囑,來欣賞這大千世界了?可憐的小鳥!這個世界怎么容得你去?這風兒雨兒,你如何受得了呢?我縱然在岸上萬般同情,又如何救得你啊!
⑨突然,池的那邊游來了一只白鵝,那樣白,似乎使一個池塘都驟然明亮起來,它極快地向小鳥游去了。它是要趁難加害嗎?我害怕起來,正要撿一塊石子打它,白鵝卻游近了小鳥,一動不動地停下了。小鳥立即飛落在它的背上,縮作一團,伏在上面,白鵝叫了一聲,像只小船,悠悠地向岸邊游去,終于停靠在岸邊一塊石頭旁,小鳥撲棱著翅膀,跳下來,鉆進一叢毛柳里不見了。
⑩我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感覺到了雄壯和偉大,立即又內疚起來,慚愧冤枉白鵝了,就不顧一切地奔跑過去,抱起了它,大聲呼喊著,奔跑在這風中雨中……
【閱讀練習】
【第1句】:文中的一方池塘牽動著“我”的情感跌宕起伏,請你概括出“我”的情感在這方池塘里經歷了哪些起伏?(4分)
【第2句】:有人認為刪掉文章第①段,從第②段描寫池塘直接入篇,文章的結構照樣完整,你贊同這個意見嗎?為什么?(4分)
【第3句】:文章第③段劃線語句屬于什么描寫,它對刻畫人物起了什么作用?(4分)
【第4句】:文章第⑨段加點的語句猶如神來之筆,非常精彩,請簡析它的表達效果。(4分)
【第5句】:如何理解文章第⑩段劃線句子中“我”的行為?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5分)
【參考答案】
【第1句】:池塘里各種鮮活的生命讓我體驗到找到朋友般的快樂;冬天的池塘讓我感到失去朋友般的煩惱;春歸池塘讓我再次感到了熱鬧和快樂;一夜的風雨傷殘了荷葉,也傷了我的心;一只跌落荷塘的小鳥,引起我的同情和可憐;一只白鵝對小鳥的救助讓我感到了雄壯和偉大。
【第2句】:不能贊同,(1分)因為文章第一段敘述了“我”的家庭境況,凸顯了我當時孤單、悲涼的心境,(為下文對池塘的描寫進行了蓄勢,欲揚先抑,突出了下文池塘帶給我的歡樂和安慰。
【第3句】:屬于對祖母的動作描寫,對村里人的語言描寫,通過這些間接描寫,從側面烘托出了我因為找不到池塘里的朋友而表現的孤獨和悲傷。(1分)
【第4句】:劃線的語句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1分)生動形象而又夸張地表現了白鵝游來時池塘為之一亮的景象,(1分)渲染了故事情節發生的突然變化,(1分)表達了我異常緊張的心理。(1分)
【第5句】:示例:劃線的語句描寫了我在小鳥得救后一連串的動作,表現了我激動興奮的心情和對白鵝的感激之情。(2分)這是一種愿望達成之后特有的行為反應,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例如運動場上,當你取得一個勝利時,我們經常也會用這種夸張的動作來表達我們內心的狂歡。(3分)(意思對即可得分)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第1句】:賈平凹《池塘》閱讀練習及答案
【第2句】:賈平凹《泉》閱讀練習及答案
【第3句】:賈平凹《遺璞》閱讀練習及答案
【第4句】:賈平凹作品《我的老師》閱讀練習答案
【第5句】:閱讀答案
【第6句】:賈平凹《西安這座城》閱讀練習及答案
【第7句】:賈平凹《明月清泉自在懷》閱讀練習及答案
【第8句】:賈平凹《風雨》閱讀訓練三則均有答案
【第9句】:地平線賈平凹閱讀答案
【第10句】:賈平凹《陋室》練習及答案
賈平凹《冬花》閱讀練習及答案
冬花 賈平凹①我把這幅畫掛在房子中央,我認為是上品妙物。那畫兒描繪的是一個冬夜。天上有一輪月亮,滿滿圓圓的,又在中天,可見是十五夜晚的子時。沒有一點兒雜云,也沒有一顆星星,占去了畫面的二分之一的空間。月亮卻是不亮,淡極,白極,不是小說里常常描寫的是一個玉鏡兒,或者是一個燈籠:妥妥切切的應該是一個氣球,也不實在,或者只是虛幻著的一團白光吧。冬天的夜是童話的世界嗎?整個畫面的顏色是種昏黃。那二分之一的下面盈盈地是一棵老樹,或是核桃樹,或是七八十年植的苦楝,樹冠呈著扇形,隆地而起的半圓。樹枝一動不動,沒有一片葉子,沒有一個小花小果,連一只棲鳥兒也沒有;枝條錯綜復雜,有點像中國農民畫的“連理枝”。全樹一色灰白,雖然不是晶瑩般的透明,但比夜色亮多了,不知道是落了銀粉,還是掛了傲霜?
②畫面上再沒有什么了,朦朧而又安靜,虛空而又平和,我只能說出它的物理成分,卻道不出它的情調:或許我意會了,苦于用語言不能表達。恐怕最偉大的文學家也說不出來。可任何一個平凡的人卻能感覺出這是冬夜。
③多么冷的一個夜晚呵,月亮欲明未明,世界在朦朧中虛去了,淡去了,只有樹存在。我突然間覺得:這個地方,我是熟悉的,但是什么地方,什么時間,我卻又不知道。我已經發冷,瑟瑟地抖動起來,感到衣裳太單薄了,似乎不能忍耐了。
④這是什么緣法啊,畫兒,我一見到你,我就想哭呢。
⑤那是幾年前的一天,我正煩亂,心緒不收,到大街上去了。行人是匆匆的,他們像似都找到了快活:我站在熱鬧之中,卻顯得更加孤獨和寂寞,就逃進那畫冊店去。這畫是掛在墻上的,我一眼就看見了,停下腳步,癡癡呆呆,像在千里之外遇見了知音,像浪跡的靈魂突然尋到了歸宿,一時氣沉丹田,膝腿發軟,雙手松松地垂下來了……
⑥這正是我思我想的冬天!我真想就睡在這樹下,像樹枝兒一樣僵硬,讓大地就在身下,讓霜泛在身上,月光照著,一起蟄去,眠過這整整的一個冬天,直到來春的“驚蟄”的那聲響雷。
⑦這幅畫兒掛在我的房中,我把它像佛殿的菩薩一樣供著,每每心煩意亂,就面畫而坐,它似乎是安寧我的神靈,我于是得到了慰藉,得到了解脫;我覺得我是唯一能理解它的了。有這么一回,我正看著,偶然間在畫的左角,發現了小小的兩個字:冬花。這是畫的題字,卻競使我大吃一驚,而且從此陷于疑惑了。那題字筆畫了了,而且我一直未能注意;它怎么是“冬花”呢?冬天是不可能有花的,畫面上又沒有畫花,何以是花呢?
⑧我是不知道的了。我苦悶了三天,終于看出這樹是長在河畔的,那么,這幾步之外,該是有村有人的了。這得要去問那人了。
⑨人呢?在這沉沉夜里,人恐怕掩了柴門,埋了炭火,已經睡了。昨日里刮了一天風,飄走了樹上最后一片葉子,今夜里才冷得這么干,這般清;那人如何消得長夜,推開了那扇窗子,看著這樹了。他是在想:今夜里有月亮了,這么的滿圓;白天里發光的叫太陽,月亮是夜的太陽吧?夜本來是極黑的,夜的太陽出來了,黑里才有了白光。這樹,是枯了嗎?但昨天的風里,它并沒有掉下來,靜靜的在冬夜里,沉思了,默想了,或許真正在做一個長長的'夢,夢見春天的花,春天的葉,春天的果呢。
⑩啊,冬天并不是死寂的,冬天有花呢。這是那人看見的,也是他告訴我的。這個不知名兒的人,不見臉兒的人,揉著睡眼,打著呵欠,伸舒了身骨,怕要走下炕來,步出門去;而他終沒有時間走進這畫里來,又去忙他的事兒了;去修理春耕的農具,去精選春播的種子……
11啊,我真想喚出那個人來了!尊敬的,你肯出來嗎?帶我一塊度過冬天,說給我些冬天的童話,教給我春耕的勞作,我一定要叫著你是老師,好嗎?
(有刪節)
【第14句】:請理解“說給我些冬天的童話,教給我些春耕的勞作”在文中的含義。(2分)
【第15句】:第⑨段中寫到“我突然間覺得,這個地方,我是熟悉的”,根據文章內容來看,我感到“熟悉”的原因有哪些?(6分)
【第16句】:文章敘寫了作者觀看一幅畫的過程,請分析作者在這一過程中的心理變化。(5分)
【第17句】:文章第①段詳細描寫了畫面內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
【第18句】:從作者觀畫的過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啟示?并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具體闡述。(7分)
參考答案:
【第14句】:讓我在艱難處境中看到生活的希望,幫助我找到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的路徑。(2分)
【第15句】:①畫面的景象我似曾見過。(1分)
②畫上凄冷孤寂的景象與我的境遇契合。(2分)
③畫面表現的安靜平和氣氛與我追求的心境契合。(2分)
【第16句】:①偶遇畫作,產生共鳴;(1分)
②面畫而坐,得到慰藉和解脫;(1分)
③發現題字,陷于疑惑;(1分)
④讀懂畫意,心懷敬意,充滿希望。(2分)
【第17句】:①表現自己對畫作的喜愛之情。(1分)
②寫我只懂得了畫面的物理成分,為下文讀懂畫的真正寓意蓄勢;(2分)
③畫面無花,設置懸念,引發閱讀興趣。(1分)
【第18句】:啟示:①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停留于表面;
②遭遇挫折與困境應該平和面對;
③在困境中要充滿希望,并積極行動,超越困境。
具體闡述:略。(任意答到1點并闡述給3分,2點并闡述給5分,3點并闡述給7分)
賈平凹《泉》閱讀練習及答案
【賈平凹《泉》】
①我老家的門前,有棵老槐樹,在一個風雨夜里,被雷擊折了。家里來信說:它死得很慘,是攔腰斷的,又都裂開四塊,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燒了。”我聽了,很是傷感。
②打我記事起,這棵老槐就在門前站著,似乎一直沒見長,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們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戀著它,在那里蕩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大地上光禿禿的,老槐也變得赤裸裸的,鳥兒卻來報答了它,落得滿枝滿梢。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們就聽著冬天的歌,喜歡得跑出屋來,在嚴寒里大呼大叫。
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不見了它。進了院門,我立即就看見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亂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來。我大聲責問家里人,說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氣魄,驟然之間,怎么就在這天地空間里消滅了呢?!如今,我幼年過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憶再也不能做了,留給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樹樁了嗎?!我再也硬不起心腸看這一場滄桑的殘酷,蘊藏著一腔對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淚水流下來了。
④夜里,我無論如何都睡不著,走了出來,又不知身要走到何處,就呆呆地坐在了樹樁上。樹樁筐篩般大,磨盤樣圓,在月下泛著白光,可憐它沒有被刨了根去。那樁四周的皮層里,又抽出了一圈兒細細的小小的嫩枝,極端地長上來,高的已經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兒從屋里出來,搖搖擺擺的,終伏在我的腿上,看著我的眼,說:“爸爸,樹沒有了。”“沒有了。”“爸爸也想槐樹嗎?”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憐了。我的小兒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著槐樹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樂霎時消失了。
⑥小兒突然說:“爸爸,我好像又聽到那樹葉在響,是水一樣的聲音呢。”水一樣的聲音?這是我曾聽過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兒呢?“爸爸,水還在呢!”小兒又驚叫起來,“你瞧,這樹樁不是一口泉嗎?”我轉過身來,向那樹樁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質,分明是月光下的的水影,一圈兒一圈兒的年輪,不正是泉水綻出的漣漪嗎?我的小兒,多么可愛的小兒,他竟發現了泉。我要感謝他,他真有發現了新大陸的哥倫布一樣的偉大!
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動起來了,緊緊握住了我的小兒,想這大千世界,竟有這么多出奇,原來一棵樹便是一條豎起的河,雷電可以擊折河身,卻毀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動,永不枯竭。那縱橫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該是那一條一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條上,綠綠的小葉綻了開來,綠的鮮鮮的,深深的:這綠的結晶,生命的精靈,莫非就是從泉里濺起的一道道水柱嗎?那鋸齒一般的葉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濺起時的泡沫嗎?哦,一個泡沫里都有了一個小小的月亮,燦燦地,在這夜里搖曳開光輝了。“爸爸,這嫩枝兒能長大嗎?”“能的。”我肯定地說。
⑨說完了,我們就再沒有言語,靜止地坐在樹樁的泉邊,諦聽著在空中濺起的生命的水聲。
(選自《賈平凹散文選集——喝酒》有刪改)
【課文鏈接】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個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我們都看著那酒杯,果真里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節選自賈平凹《月跡》)
【閱讀練習】
【第15句】:請認真閱讀選文,在表格A、B處填寫恰當的內容。(2分)
事件作者感情聽到老槐樹死的消息A
B
【第16句】:請結合語境,從修辭角度對選文第②段畫線句子進行賞析。(3分)
【第17句】:讀到選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憐了”一句,有人認為孩子可憐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你認為這種看法正確嗎?(2分)
【第18句】:你這樣理解第⑦段畫線句子在文中的含義?(3分)
【第19句】:選文中的“小兒”和【課文鏈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作者安排這兩個人物的用意是相同的。請問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請作具體分析。(3分)
【參考答案】
【第15句】:A.傷感 B.喜悅
【第16句】:該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聲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詩,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的老槐樹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句中“報答”一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小鳥寫得有情有意,使文章的語言富有感染力,增強了文章的美感。
【第17句】: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孩子的可憐是指隨著老槐樹的消失,孩子的幸福、快樂霎時就消失了,不能再如“我”兒時那樣,充分享受在老槐樹下玩耍的樂趣。
【第18句】: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是頑強的,是生生不息的。我們沒有理由消極悲觀,無所作為,而應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第19句】:“小兒”和“奶奶”都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著引導者的作用,都把文中人物的心靈帶到高尚的境地。當“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樹的傷感中時,小兒引著“我”發現了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當孩子們爭著要把月亮據為己有時,奶奶引著孩子們去發現大自然的美。
賈平凹《溪流》閱讀練習及答案
【賈平凹《溪流》原文】
我愈來愈愛著生我養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縱縱橫橫的溝岔一樣,就像山地里有著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樣,我一寫山,似乎思路就開了,文筆也活了。
甚至覺得,我的生命,我的筆命,就是那山溪哩。雖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憐,細得傷感的一股兒水流。
我常常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許會成洪波,但它來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涼涼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說山是莊嚴的,幾乎是死寂的,其實這是錯了。它最有著內涵,最有著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著很大很大的海的,永遠在蘊涵的感情,永遠是不安寧,表現著的,恐怕便是這小溪了。
或許,它是從石縫里一滴兒一滴兒滲出來的;或許,是從小草的根下一個泡兒一個泡兒冒出來的。但是,太陽曬不干、黃風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瑩,氣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來,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尋著自己的道路要流動了。
正因為尋著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艱辛的。然而,它從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銅的韻味的聲音;它從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練般的顏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測的深沉。
它終于慢慢地大起來了,要走更遠的道兒;它流過了石川,流過了草地,流過了竹林,它要拜訪所有的山嶺,叩問每一次石頭,有時會突然潛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A于是,輕風給了它的柔情,鮮花給了它的芬芳,竹林給了它的涼綠,那多情的游魚,那斑斕的卵石,也給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著,流著。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給了它的生命,它該是充實的,富有的;B或許,它是做一顆露珠兒去滋潤花瓣,深入到枝葉里了,使草木的綠素傳送;或許,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脫了一從腐根呢。那么,讓它流去吧,山地這么大,這么復雜,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這么想的,C我提醒著我,我鼓勵著我,我便將它寫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這本小書的小序了。
(選自《賈平凹小說新作集》)
【練習】
⒈試理出文中對于山溪描寫的順序。
⒉談一談溪流具有怎樣的形象特征?
⒊作者為什么要詳細地描寫溪流?
⒋文章最顯著的特色是什么?
【第5句】: 品析語言:請從文章A、B、C三處中任選一處,并結合語境作點賞析。
我來賞析( )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仿寫:生命像奔流的溪水,由孱弱到強大,把甘露奉獻給大自然。
【第7句】:“讀了《溪流》一文后,你想說些什么呢?請聯系生活實際或社會實際,簡要談談你的感受或領悟。(30字以內)
【參考答案】
⒈以時間為序,從小溪的過去寫起,寫小溪的現在,再想象它的未來。
⒉溪流最初是孱弱的、細柔的,但它有頑強的生命力,它不停地向前奔流著,在它艱辛的行進途中,有一中讓人感受到不可阻擋的生命的力量。后來,它慢慢地大起來了,收獲了許多。最后又無私地奉獻自己,但它仍不停地探索。概括起來就是,不怕艱辛,執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誠奉獻。
⒊作者如此詳細地描寫溪流,是給讀者展示溪流的品質,展示溪流強大的生命力,借溪流來象征人生的意義,讓人們感受溪流不斷奮進,勇于探索的精神。
或:作者運用象征手法,通過對溪流的描繪,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奉獻的`一般規律,歌頌了溪流不怕艱辛、執著追求、勇于探索、真誠奉獻的精神品質,表達了作者蓬勃向上、不斷進取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⒋物我兩融,處處寫山溪,處處寫“我”,把“我”和山溪聯結在一起。山溪的成長,也是“我”的成長,“我”在文學道路上的成長。山溪與“我”以及我的寫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態上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⒌A生命還在于不斷汲取,不斷進步,不斷壯大。
B從兩方面談了生命的意義還在于奉獻:揚善除惡。
C我已經和溪流融為一體,處處寫山溪,處處寫“我”,把“我”和山溪聯結在一起。山溪的成長,也是“我”的成長,“我”在文學道路上的成長。山溪與“我”以及“我”的創作道路在生命的姿態上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⒍生命像茁壯的樹苗,由瘦小到挺拔,把身軀奉獻給人類。
老師像燃燒的蠟燭,由青春到蒼老,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學生。
⒎溪流的歷程告訴我們:生命始于卑微、渺小,繼而生長、強健,成長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無數的坎坷和磨難,但人生的歷程始終是豐富多彩的。生命的本質就是進取、奮斗,就是拼搏,就是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