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頭上動土下一句是什么(太歲頭上動土典故)
在武俠小說或古裝影視劇中,經(jīng)常能看到“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簡直是活膩歪了”。 那么什么是太歲呢?想必很多人都不知所云。
大家知道的是太歲很厲害,誰要是敢在它頭上動土,肯定會倒霉或惹上災(zāi)禍。古人云:“太歲頭上動土,大運壓三年”。
民間有很多關(guān)于太歲的傳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太歲又稱肉靈芝,曾在很多醫(yī)學(xué)典籍和古代文獻中出現(xiàn)過。
但在傳說中,人們卻認為太歲很邪性,啥是太歲?真的有那么可怕嗎?看過古人對太歲的解釋之后,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大智慧。
第【第1句】:什么是“太歲”
明代名醫(yī)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記載:
“肉芝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從這段話中可以得知,所謂太歲并非毫無生命體征,而是一種依附于石頭生長的生物。它的形狀類似珊瑚、顏色發(fā)白或發(fā)黑,質(zhì)感就像一堆脂肪。
李時珍將太歲納入了“菜”部“芝”類,主要的作用就是入藥或食用,“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可見太歲是一種非常神奇的物質(zhì),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劑長生靈藥。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也曾記載:“肉靈芝,無毒、補中、益精氣、增智慧,治胸中結(jié),久服輕身不老”。這句話充分表達出了太歲的藥用功效,但由于十分稀有所以僅供古代帝王養(yǎng)生之用。
《山海經(jīng)》中也有關(guān)于太歲的記載,只不過將其稱為“封”、“視肉”或“聚肉”,可見太歲的形態(tài)應(yīng)該是一攤?cè)鉅睢6鶕?jù)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太歲屬于一種大型粘菌復(fù)合體,但卻并未承認太歲的醫(yī)療價值。
第【第2句】:太歲頭上動土,大運壓三年
“在太歲頭上動土”是古人的一種禁忌,大意為在太歲方位動土興工,很容易惹來麻煩或災(zāi)禍。
西漢王充曾在《論衡·難歲篇》中寫道:“移徒法日:'徒抵太歲兇,伏太歲亦兇’。”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古人對太歲的忌憚。
唐代《酉陽雜俎》中曾記載過一個故事,話說當年有一個叫王豐的人,就曾做過“在太歲頭上動土”的事兒。
“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jīng)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shù)日內(nèi)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王豐為了蓋房子沒日沒夜地挖掘地基,雖然在動土之前有人曾勸告他,千萬不要在此處動土蓋房,因為這里是太歲居住的地方。
但是王豐根本不信邪,果不其然挖出了一塊肉狀物體,外表上看去就像一團肉,可是這團肉居然能移動,王豐為此惹上了麻煩。
因為這塊肉越變越大,并且動起來的時候十分恐怖,被嚇壞了膽子的王豐拔腿就往家跑,可是當晚卻突然毫無征兆的死了。
這還不算,他的兄弟姐妹在不久之后也都相繼離世了,甚至連家中的仆人都沒能幸免,只剩下了一個年幼的女兒。
難道太歲真的這么厲害嗎?接下來這個故事就會告訴大家,原來太歲也是欺軟怕硬之徒。
《廣異記》中也曾記載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叫晃良貞的人,每年者要在太歲頭上挖土,并且還將挖出來的太歲用鞭子抽了,最后將其隨便丟在了大街上。
后來有人看到了被丟棄的太歲,打趣道:“你為什么不報仇呢?”太歲告訴他晃良貞太過于兇狠,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報復(fù)他。
其實,太歲確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東西,并且曾有很多人都挖到過太歲,還將其飼養(yǎng)在水缸中。但是有關(guān)太歲的傳說和故事,卻包含了很多的迷信色彩,或者說根本沒有任何科學(xué)依據(jù)。
因為太歲作為一種真菌,只因為數(shù)量較為稀少所以才極富傳奇色彩。如果像它的同族蘑菇一樣多見,恐怕人們就不會編造出那么多故事了。
結(jié) 語
時至今日人們依然對“犯太歲”特別忌諱,畢竟作為一個流傳2000多年的傳說,已經(jīng)在民間形成了一種無法抹去的神話色彩。
如果按照現(xiàn)代科學(xué)去理解太歲,可以發(fā)現(xiàn)它只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菌類,這樣就有一定的藥用功效,但是卻不具備任何超能力,所以大家不要被迷信所誘導(dǎo),太歲并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