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中唯美句子精選60句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重點背誦的句子
引導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其中的重點背誦的句子,我們一起來學習。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么惆悵而獨自傷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覺悟到現在(歸隱)是正確的(選擇),當初(做官)是錯誤的(選擇)。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船在水面上輕輕飄蕩著前進,風兒輕輕地吹動著衣襟。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程,遺憾早晨的`光線還太暗。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終于望見自己的家門,(我)高興地向前飛奔。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我)拉著孩子們走進屋里,(看見)美酒(已經)沾滿了酒杯。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端起酒壺酒杯來自酌自飲,看著亭院里的樹木,我覺得很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靠在南面的窗子上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懷,深知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反而)容易使人心安。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拄著拐杖出去,走走停停,到處游戲,時常抬頭向遠處眺望。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云氣自然而然地冒出山頭,鳥兒非倦了就知道飛回(巢中)。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日光暗淡,太陽快落下去了,(我)撫摸著孤松,流連徘徊不愿離去。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游。既然世俗與我相違相悖,我還駕車出去追求什么呢?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同親人們談談知心話使我愉快,彈琴讀書可以消愁解悶。
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農夫告訴我春天到了,(我)將到西邊的田里去耕種。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既探尋幽深曲折的山溝,也經過道路崎嶇的山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樹木欣欣向榮地生長,泉水開始細細流淌不停。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嘆我的一生將要結束。
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身體寄托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地生死?
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出去(游賞),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芽。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登上東邊的高崗(我)放聲長嘯,傍著清清的溪流而吟誦詩篇。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贈謚號靖節先生,潯陽人(一說宜豐人)。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考證陶為奚族人,但其證據略顯薄弱)。(《宋書》隱逸傳云:“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也。”)因宅邊種植五棵柳樹所以號五柳先生(未得到證實),謚稱靖節居士,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宋代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有陶淵明"始家宜豐"的記載。
宜豐舊《圖經》亦有此說。他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的元勛重臣,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作過武昌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后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栗里(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回歸宜豐故里,四年后返潯陽,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鎮秀溪、故村等處陶姓人皆為陶佟之后裔。歷代方志載宜豐境內有南山、柳齋、菊軒、東籬、洗墨池、藏書礅、故里橋、靖節橋、我公橋、舒嘯臺、賦詩灣、顧淵石、醉臥石、淵明洞、讀書堂、靖節祠等陶淵明遣跡及其紀念建筑。
入選中學課本的篇目有:初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高中《飲酒》、《歸去來兮辭》等。
《游褒禪山記》重點背誦句子
【第1句】: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第2句】: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3句】: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第4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第5句】: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第6句】: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第7句】: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第8句】: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
【第9句】: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第10句】: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第11句】: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第12句】: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第13句】: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第14句】: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歸去來兮辭》教案陶淵明
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辭賦的特點,了解文中陶淵明所述之志。
【第2句】:背誦全文。
【第3句】: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 一詞多義,了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裝句兩種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第4句】:鑒賞本文感情真摯、用語樸素、用典自然等特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第1句】:了解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深刻體味詩人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的無限欣喜之情。
【第2句】: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第1句】: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決絕或猶疑的復雜感情。
【第2句】:歸納實、虛詞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裝句兩種句式。
教學方法
【第1句】:朗讀教學法。本文屬于辭賦,宜抓住辭賦押韻的特點,以朗讀為主要教學手段,在指導誦讀中引導學生鑒賞課文。
【第2句】:點撥教學法。以文中表現陶淵明思想志趣的語句為重點進行點撥教學。
【第3句】:探究拓展法。提倡學生進行淺近的研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個研究性學習的小題目,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探究未知的興趣。
[教學要點]
簡單介紹陶淵明及其作品。讀課文,利用注釋、工具書,初步把握文意。朗讀課文,找出押韻的字,通過韻腳歸納各層大意,幫助學生理清背誦思路。點評句子,以求更準確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第1句】:導課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國的詩人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他就是陶淵明。陶淵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可現實的黑暗把他那“大濟蒼生”的壯志擊得粉碎。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的道路。今天我們學習的《歸去來兮辭》正是作者訣別官場,同上層社會分道揚鑣的宣言書。 【第2句】:作者簡介
選一學生讀注解①。
教師稍作補充:陶淵明的家鄉是靠近廬山的江南農村,他29歲才出仕。江南農村特有的'秀麗風光陶冶了他率真潔凈、無拘無束的品格。他雖然“性本愛丘山”,但并不甘心終老田園。青年時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為,但生逢亂世,又沒有高貴的門閥可資憑借,再加上“性剛才拙,與物多忤”,所以幾仕幾隱,在41歲那年,他毅然拂袖歸田,矢志躬耕,直至終老。
他長于詩文辭賦。他的作品有兩類題材: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寄托他潔身自好的高潔志趣;另一類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等詩,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辭賦以《歸去來兮辭》著稱文史。
【第3句】:示范朗讀。 朗讀常規指導:本文屬“辭”體,多為四句一節,每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可作較長停頓。以六字句為主,按三拍讀,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數四字句按二拍讀,如“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有些七字句中出現了虛詞,仍可作六字句讀。另外還應注意語調、語氣。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感嘆句讀↘”調,疑問句讀“↖”調)。
【第4句】: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韻的字,在換韻的地方做出標記,反復朗讀由換韻隔開的層次和段落,并寫出這些段落層次的大意
明確:第1段押ui韻,韻腳有“歸”“悲”“追”“非”。主要寫作者棄官歸家的原因。“田園將蕪”是原因之一;“心為形役”為原因之二。棄官歸隱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2段用三韻,全段可分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熹微”,押i/ui韻,韻腳有“衣”“微”,寫作者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心情的愉快盡顯其中;第二層“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押un韻,韻腳有“奔”“門”“存”“樽”,寫剛入家門的熱烈場面,充盈著濃郁的親情和歡悅的氣氛;第三層“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押ɑn韻,韻腳有顏”“安”“關”“觀”“還”“桓”,寫飲酒自樂之景與傲然自得之情,閑適恬淡,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門——居室——庭院的順序來寫,情景交融,營造了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第3段用一韻,押ou韻,韻腳有“游”“求”“憂”“疇”“舟”“丘”“流”“休”,寫回鄉定居后的生活情況。“游”“求”兩韻述志;“憂”韻樂以忘憂;“疇”“舟”“丘”“流”是一段充滿詩意的描繪;“休”韻寫春來萬物復蘇,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暫與匆促,頓生感慨。
第4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幾句,其余押i韻,韻腳有“之”“期”“耔”“詩”“疑”,抒發對人生宇宙的感想,當樂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敘事思路,決意辭歸——歸途——抵家——室內——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安度余生。
學生根據思路提示及韻腳,嘗試背誦。
【第5句】:學生細細品讀課文,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據“情”的表達需要,有感情地朗讀
提示:第1段自責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慶幸之意,應讀得“氣中聲硬”。第【第2句】:3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調是靜謐而愉悅的,應讀得“氣滿聲高”。第4段樂天安命,有達觀之情,應讀得曠達、悠然。
教師引導學生對一些能夠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進行揣摩,以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志。
(1)歸去來兮!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3)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4)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5)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
【第6句】:布置作業
【第1句】:背誦全文。
【第2句】:結合第【第2句】:3段內容,通過聯想、想象,寫一段文字描繪陶淵明這位隱逸詩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