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白鷺洲書院的句子匯集100條
文天祥傳的節(jié)選翻譯
引導(dǎo)語: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在被俘虜期間,創(chuàng)作很多的愛國詩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天祥傳》節(jié)選翻譯,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文天祥傳(節(jié)選)原文
上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重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然尤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數(shù)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翻譯:
皇帝召他入宮,對他說,你有什么愿望?天祥回答說:“我受到皇帝的重恩,做了宰相,怎么能侍奉其他人呢?希望賜我一死我就滿足了。”然而皇帝不忍殺了他,就讓他退下。言官大力贊揚天祥的請求,皇 帝聽從了。不一會有詔書阻止他死去,但是天祥已經(jīng)死了。天祥臨死很從容,對吏卒說:“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面叩拜而死。幾日后,他的妻子歐陽氏收他的尸首,臉面像活著時候一樣,年紀(jì)是四十七歲。他的衣帶中有一首贊說到:“孔子說成仁,孟子說要取義,只因為仁義做到了極致,才可以說是仁。讀圣賢的書,所學(xué)到的是什么?從今以后,我沒有愧疚了。”
《文天祥傳》翻譯
文天祥押到潮陽,見到張弘范(降將)張弘范的手下讓文天祥下跪。文天祥不跪!張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樣對待文天祥!張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張弘范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hù)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那樣行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qiáng)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就寫了《過零丁洋》一詩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詩最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qiáng)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陷后,弘范在軍中置酒大擺慶功會,弘范說:“你的國家已經(jīng)來亡,你作為宰相忠孝已經(jīng)兩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榮華富貴,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淚下。張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飯,但是沒有餓死,于是就停止了絕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覺,整夜就坐在那里。于是把文天祥轉(zhuǎn)交到兵馬司,派士兵看守起來,.....文天祥臨刑的時候很從容,對看守他的士兵說,“我的事情完結(jié)了,心中無愧了!”,朝南方跪拜而死! 文中最能體現(xiàn)文天祥“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分別是:
⑴富貴不能淫:國亡不能捄,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⑵威武不能屈: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
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著作有《文山全集》、《文山樂府》,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等。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進(jìn)士第一名(狀元),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他晚年的詩詞,風(fēng)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qiáng)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頑強(qiáng)的戰(zhàn)斗精神。
生平概況
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xiāng)校考第一名,翌年(寶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并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yīng)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fù),宋理宗親拔為第一,也成為權(quán)相賈似道門生,考官王應(yīng)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后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后歷任簽書甯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jìn)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xiàn)家資充當(dāng)軍費,招募當(dāng)?shù)睾澜埽M建了一支萬余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fā)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guān)。由于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zhàn),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文天祥傳(節(jié)選)原文翻譯
文天祥擁有著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這些都可以從文天祥詩句中體現(xiàn)出來。而他的愛國精神也在激勵著我們。
文天祥傳(節(jié)選)原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jìn)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jié),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dāng)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zé),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德祐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fā)郡中豪杰,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guān)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fēng)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zhèn)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zhuǎn)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zhí)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范遣使護(hù)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年四十七。(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譯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歲中進(jìn)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被皇上親自選拔為第一。咸淳九年,被提拔為湖南提刑,順便拜見原丞相江萬里。江萬里一向認(rèn)為文天祥有極高的意志節(jié)操,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改變?nèi)萆f:“我已經(jīng)老了,綜觀天下將有變化,我見過的人很多,改變社會狀況的責(zé)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盡全力。”高考資源網(wǎng) 咸淳十年,改任贛州知府。
德祐元年,元軍進(jìn)逼愈急,皇上下詔號召天下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捧著詔書大哭,郡中豪杰群起響應(yīng),有眾萬人,朝廷知道后,讓文天祥憑江西提刑安撫使的身份領(lǐng)兵入衛(wèi)。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只是國家撫養(yǎng)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遇到緊急情況,向天下征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yīng)入關(guān),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只能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眾宣示,期望天下有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于是傾盡家財為軍費。
第二年正月授任臨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朝廷派他到元營請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顏在皋亭山談判時據(jù)理力爭。元丞相伯顏氣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隨元軍到了鎮(zhèn)江。后來趁夜色逃到真州,輾轉(zhuǎn)到了高郵,渡海到了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嶺。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范的軍隊突然抵達(dá),文天祥倉皇出逃,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范,張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范以禮相待,帶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護(hù)衛(wèi)皇上,還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張弘范堅持要他寫勸降信,文天祥就把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張弘范派人護(hù)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說:“文天祥受大宋恩澤,擔(dān)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賜死就滿足了。”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馬上就讓他退下了。有人進(jìn)言,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臨刑時特別從容,對吏卒說:“我的事結(jié)束了。”向南方行了拜禮后死去,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七歲。
文天祥傳節(jié)選
引導(dǎo)語:《文天祥傳》是關(guān)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生的傳記,下面就是小編整理這篇文言文的節(jié)選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學(xué)習(xí)。
文天祥至潮陽,見弘范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2。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過零丁洋》與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____。”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
【注】1張弘范:元軍將領(lǐng)。 2張世杰:崖山戰(zhàn)役中的宋軍將領(lǐng)。
【第11句】:原文橫線上應(yīng)填入的一句是 。(1分)
【第12句】: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
(1)與俱入山崖 ( )
(2)使為書招張世杰 ( )
(3)其末二句云 ( )
【第13句】:文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你)如果能改變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們皇上
B(你)如果能夠改變心意用奉宋的心態(tài)來事奉我們皇上
C(你)只能改變情感用對待宋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們皇上
D(你)只能改變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們皇上
【第14句】:“不拜”表現(xiàn)了文天祥的 精神。
文中最能體現(xiàn)其忠貞品德的句子是“ ”(4分)
【第15句】: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張弘范也頗有君子之風(fēng)。因為張弘范是一個 的人,理由是 。(4分)
閱讀答案
【第11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2句】:(1) 一起 (2)寫 (3)說 【第13句】:B
【第14句】:威武不能屈“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第15句】:豁達(dá)大度(或“深明大義”)
理由;“弘范遂以客禮見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義之”等)
文天祥傳節(jié)選翻譯
文天祥到了潮陽, 見到了弘范, 弘范的手下讓文天祥跪下, 他不跪, 弘范馬上像客人一樣接待他, 和他一起去崖山, 并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 文天祥說:" 我沒能國家, 教唆人家叛國,行嗎?" 管文天祥要了好幾次, 于是作<過零丁洋>給弘范. 詩里最后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笑沒有管它. 攻破了崖山,軍營中聚在一起喝酒,弘范說:"國家亡了, 你忠孝已經(jīng)盡到了, 如果能以為宋朝做事那樣為我們皇上做事,至少也能做宰相啊." 文天祥悲哭,說到:"國家亡了不能去救, 作為人臣死了還不夠抵罪,何況哪敢不死還生出二心?"
《文天祥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文天祥年二十舉進(jìn)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德祐初,詔天下勤王。天祥發(fā)郡中豪杰,有眾萬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guān)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fēng)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zhèn)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zhuǎn)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zhí)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范遣使護(hù)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天祥臨刑殊從容。南鄉(xiāng)拜而死,年四十七。 (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有改動。)
譯文:
文天祥二十歲中進(jìn)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被皇上親自選拔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詔號召天下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萬余人。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既然國家撫養(yǎng)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遇到緊急情況,向天下征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yīng)入關(guān),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眾宣示,期望天下有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于是傾盡家財為軍費。第二年正月授任臨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朝廷派他到元營請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顏在皋亭山談判時據(jù)理力爭。元丞相伯顏氣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隨元軍向北到了鎮(zhèn)江。后來趁夜色逃到真州,輾轉(zhuǎn)到了高郵,渡海到了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嶺。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范的軍隊突然抵達(dá),文天祥倉皇出逃,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范,張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范用對待客人的禮節(jié)接待他,帶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護(hù)衛(wèi)皇上,還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張弘范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張弘范派人護(hù)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說:“文天祥受大宋恩澤,擔(dān)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賜死就滿足了。”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就讓他退下了。有人進(jìn)言,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臨刑時特別從容。向南方行了拜禮后死去,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七歲。
《文天祥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
天祥至潮陽①,見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剑篂闀袕埵澜堍邸L煜樵唬何岵荒芎锤改福私倘伺迅改福珊酰克髦蹋藭哆^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軍中置酒大會,弘范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hù)送天祥至京師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數(shù)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注釋]①潮陽,地名,在廣東。后文的厓山,也是廣東的地名。②弘范,即張弘范,元朝將領(lǐng)。③張世杰,南宋將領(lǐng)。④泫然,流淚的樣子。
【第1句】: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⑵吾事畢矣()⑶南鄉(xiāng)拜而死()
【第2句】: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第3句】:閱讀選文,談?wù)勎奶煜橹两袢詾槿藗兙囱龅脑颉?/p>
參考答案:
【第1句】:⑴侍奉⑵完(成)⑶通向。
【第2句】:我不能保衛(wèi)父母,竟然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
【第3句】: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營多次勸降,但他舍生取義,視死如歸,死前從容坦蕩,死后仍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氣。
譯文:
文天祥被押至潮陽,見張弘范時,左右官員都命他行跪拜之禮,沒有拜,弘范于是用賓客的禮節(jié)接見他,同他一起入?yún)兩剑麑懶耪薪祻埵澜堋N奶煜檎f:我不能保衛(wèi)父母,竟然教別人叛離父母,可以嗎?張弘范堅決索要書信,文天祥于是寫了《過零丁洋》詩給了他。這首詩的尾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著把它放在一邊。張弘范攻破厓山后,元軍中大擺酒宴犒軍,張弘范說:丞相的忠心孝義都盡到了,若能改變態(tài)度像侍奉宋朝那樣侍奉大元皇上,將不會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淚撲簌簌地說:國家滅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懷有二心茍且偷生呢?弘范認(rèn)為他的話合乎正義,派人護(hù)送文天祥到京師。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處死。幾天以后,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尸體,面部如活的一樣,終年四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