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蓼”的七言詩句
【第1句】:野樹鳴蟬咽未休,蓼花萍葉晚來秋。——出自清·方琬《戊子避亂舟中寄弟》
【第2句】:兒童門采春盤料,蓼茁芹芽欲滿籃。——出自南宋·陸游《歲晚》
【第3句】:櫟塢炭煙晴過嶺,蓼村漁火夜移灣。——出自唐·許渾《訪別韋隱居不值》
【第4句】:蓼穗菱叢思蟪蛄,水螢江鳥滿煙蒲。——出自唐·溫庭筠《元處士池上》
【第5句】:自憶東吳榜舟日,蓼花溝水半篙強。——出自唐·李郢《山行》
【第6句】:八月悲風九月霜,蓼花紅淡葦條黃。——出自唐·鄭谷《雁》
【第7句】:蓼岸刺船驚雁起,煙陂吹笛喚牛歸。——出自南宋·陸游《舟過樊江憩民家具食》
【第8句】:要識放翁新得意,蓼花多處釣舟橫。——出自南宋·陸游《功名》
【第9句】:鸂鶒雙飛下碧流,蓼花蘋穗正含秋。——出自唐·李中《溪邊吟》
【第10句】:蓼芽蔬甲簇青紅,盤箸紛紛笑語中。——出自南宋·陸游《立春前七日聞有預作春盤邀客者戲作》
【第11句】:日暮不堪還上馬,蓼花風起路悠悠。——出自唐·薛逢《早發剡山》
【第12句】:蓼蟲事業無余習,芻狗文章不更陳。——出自北宋·王安石《蓼蟲》
【第13句】:蒪絲箭茁垂垂老,蓼浦菱塘滟滟深。——出自南宋·陸游《春雨示鄰曲》
【第14句】: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出自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第15句】:嶺北歸人莫回首,蓼花楓葉萬重灘。——出自唐·許渾《朝臺送客有懷》
【第16句】: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園紅葉憶長安。——出自唐·鄭谷《舟行》
【第17句】:家在荒陂長似秋,蓼花芹葉水蟲幽。——出自唐·于鵠《寄周惲》
【第18句】:桑林搖落渭川西,蓼水瀰瀰接稻泥。——出自唐·鄭谷《訪題表兄王藻渭上別業》
【第19句】:蓼根熠熠螢火明,葦叢哀哀姑惡聲。——出自南宋·陸游《夜坐水次》
【第20句】:蓼花不逐蘋花老,桐葉常先槲葉殘。——出自南宋·陸游《舟行魯壚梅市之間偶賦》
【第21句】:雙浮雙浴傍苔磯,蓼浦蘭皋繡帳幃。——出自唐·盧汝弼《鴛鴦》
【第22句】:顏回平生拾墮塵,蓼蟲食蓼忘其辛。——出自宋·陳與義《蒙再示佳什不敢虛辱厚賜謹再用韻》
【第23句】:蓼汀夜宿夢魂爽,梅塢暮歸襟袖香。——出自南宋·陸游《歲暮書懷》
【第24句】:遠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處信牛行。——出自唐·劉兼《蓮塘霽望》
【第25句】:笑語哇咬顧晚暉,蓼花綠岸扣舷歸。——出自唐·劉禹錫《相和歌辭·采菱行》
【第26句】:蓼花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出自唐·李璟《游后湖賞蓮花》
【第27句】:蓼汀荻浦江南岸,自入秋來夢幾回。——出自南宋·陸游《秋色》
“蓼”結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出自宋·蘇軾《次韻前篇》
【第2句】:秋風摵摵鳴枯蓼,船閣荒村夜悄悄。——出自宋·蘇軾《送杭州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蓼”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愁聞塞曲吹蘆管,喜見春盤得蓼芽。——出自宋·蘇軾《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
【第2句】:水蓼花紅稻穗黃,使君蘭棹泛回塘。——出自唐·羅隱《姑蘇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第3句】:溪毛山骨猶無恙,尚有蘆花對蓼紅。——出自宋·白玉蟾《秋思》
【第4句】:記取鏡湖無限景,蘋花零落蓼花開。——出自南宋·陸游《秋社》
【第5句】:從今楚客登臨處,紅蓼青蘋未是春。——出自當代·啟功http://www.semjishu.com/《對酒二首》
【第6句】:乍對煙霞吟海嶠,應思蘋蓼夢江湄。——出自唐·李中《海上和郎戩員外赴倅職》
【第7句】: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出自元·白樸《【雙調】沉醉東風 漁夫》
【第8句】:秋水鷺飛紅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出自唐·杜荀鶴《舟行即事》
【第9句】:秋空無塵雁可數,蘆花蓼花滿江渚。——出自宋·白玉蟾《浙江待潮》
【第10句】:盧壺要傳紗縵業,玉裒忽廢蓼莪篇。——出自宋·陳與義《陳叔易學士母阮氏挽詞二首》
【第11句】:傷心獨有黃堂客,幾度臨風詠蓼莪。——出自唐·牟融《邵公母》
【第12句】:放翁眼界便疏豁,過盡蘆村泊蓼汀。——出自南宋·陸游《泊舟》
【第13句】:水殿半傾蟾口澀,為誰流下蓼花中。——出自唐·杜牧《題壽安縣甘棠館御溝》百問中文原創
【第14句】: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滿中洲。——出自唐·閩后陳氏《樂游曲》
【第15句】:紅蓼渡頭青嶂遠,綠蘋波上白鷗雙。——出自宋·蘇庠《浣溪沙 書虞元翁畫》
【第16句】:禪師莫問求名苦,滋味過于食蓼蟲。——出自唐·盧延讓《贈僧》
【第17句】:葦叢枯倒蓼花紅,小立東湖更向東。——出自南宋·陸游《放懷亭獨立有感》
【第18句】:片月又生紅蓼岸,孤舟常占白鷗波。——出自南宋·陸游《漁父》
【第19句】:綠葦黃蘆悲落日,白蘋紅蓼鬧滄洲。——出自宋·白玉蟾《捲雪樓》
【第20句】:水蓼冷花紅蔟蔟,江蘺濕葉碧萋萋。——出自唐·白居易《雜曲歌辭·竹枝》
【第21句】:滴夢欲殘蕉葉雨,吹愁不斷蓼花風。——出自宋·艾可叔《中秋風雨》
【第22句】:斜陽古岸歸鴉晚,紅蓼低沙宿雁愁。——出自唐·杜光庭《句》
【第23句】:何處邈將歸畫府,數莖紅蓼一漁船。——出自唐·譚用之《貽釣魚李處士》
【第24句】:汀葭蒼兮嶼蓼枯,風騷牢兮愁煙孤。——出自唐·陸龜蒙《迎潮送潮辭·送潮》
【第25句】:坐來迎拂波光久,豈是殷勤為蓼叢。——出自唐·韓偓《蜻蜓》
【第26句】:獨有賢人崇孝義,傷心共詠蓼莪詩。——出自唐·牟融《翁母些》
【第27句】:風翻荷葉一向白,雨濕蓼花千穗紅。——出自唐·溫庭筠《溪上行》
【第28句】:富貴賤貧俱有恨,此生長廢蓼莪詩。——出自南宋·陸游《鄉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間省墳客夔適逢此時凄然》
【第29句】: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出自唐·司空圖《寓居有感三首》
【第30句】: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出自唐·呂巖《題黃鶴樓石照》
【第31句】:老作漁翁猶喜事,數枝紅蓼醉清秋。——出自南宋·陸游《蓼花》
【第32句】:蘆花白兮蓼花紅,鴻雁跧蹲滿荻叢。——出自宋·白玉蟾《悲秋辭》
【第33句】:風荷老葉蕭條綠,水蓼殘花寂寞紅。——出自唐·白居易《縣西郊秋寄贈馬造》
【第34句】:早歲已興風木嘆,余生永廢蓼莪詩。——出自南宋·陸游《焚黃》
【第35句】:紅蓼白蘋消息斷,舊溪煙月負漁舟。——出自唐·李中《感秋書事》
【第36句】:一彎畫橋出林薄,兩岸紅蓼連菰蒲。——出自南宋·陸游《思故山》
【第37句】:片帆孤客晚夷猶,紅蓼花前水驛秋。——出自唐·李郢《晚泊松江驛》
【第38句】:聯翩久傍官槐綠,契闊今看楚蓼紅。——出自北宋·王安石《寄吳沖卿二首》
【第39句】:重訪舊游人不見,雨荷風蓼夕陽天。——出自宋·賀鑄《減字浣溪沙》
【第40句】:一自鄭生雙佩斷,幽情渺在蓼花汀。——出自宋·白玉蟾《武昌懷古十詠·江漢亭》
【第41句】:君非愛此數峰青,肯戀扁舟尚蓼汀。——出自宋·白玉蟾《同鄧孤舟林片雪二友晚吟三首》
【第42句】:夢回菱曲漁歌里,身寄蘋洲蓼浦中。——出自南宋·陸游《題齋壁》
【第43句】: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疏水國秋。——出自唐·杜荀鶴《題新雁》
【第44句】:櫓聲歸去浪痕淺,搖動一濰紅蓼花。——出自元·朱德潤《沙湖晚歸》
【第45句】:數樹丹楓野店西,一川紅蓼溪橋北。——出自南宋·陸游《徒行短歌次前輩韻》
【第46句】:含情遙指碧波東,越王臺殿蓼花紅。——出自唐·和凝《臨江仙》
【第47句】:早晚煙村碧江畔,掛罾重對蓼花灘。——出自唐·譚用之《寄友人》
【第48句】:移床剩欲眠松塢,鼓枻還思泊蓼灘。——出自南宋·陸游《初夏幽居》
【第49句】: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白蓼風。——出自宋·白玉蟾《黃巖舟中》
【第50句】:欲知此路堪惆悵,菱葉蓼花連故宮。——出自唐·許渾《自楞伽寺晨起泛舟,道中有懷》
【第51句】:香啼蓼穗娟娟露,乾動蓮莖淅淅風。——出自唐·吳融《秋池》
【第52句】:八九山家云水村,白蘋紅蓼數漁船。——出自宋·白玉蟾《題歐陽氏山水后》
【第53句】: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出自唐·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
【第54句】:莫更留連好歸去,露華凄冷蓼花愁。——出自唐·李煜《秋鶯》
【第55句】:何限歸心倚前閤,綠蒲紅蓼練塘秋。——出自唐·許渾《鷺鷥》
【第56句】:青蒲紅蓼共掩映,病棕瘦竹相扶持。——出自南宋·陸游《秋晴每至園中輒抵暮戲示兒子》
【第57句】:岸蓼疏紅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蓱。——出自明·楊士奇《發淮安》
【第58句】:江上蓼花紅似血,江頭沙磧明如雪。——出自宋·白玉蟾《漁舍》
【第59句】:白蘋紅蓼碧江涯,日暖雙雙立睡時。——出自唐·無則《鷺鷥》
【第60句】:夕陽灘上立裴回,紅蓼風前雪翅開。——出自唐·韋莊《獨鶴》
【第61句】:趁船紫燕辭芹渚,縮頸白鷗眠蓼汀。——出自宋·白玉蟾《賦詩二首呈懶翁》
【第62句】: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一溪。——出自宋·陸游《秋日雜詠》
【第63句】:梔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佇苦留待君。——出自唐·李商隱《河內詩二首》
【第64句】:稻壟蓼紅溝水清,荻園葉白秋日明。——出自唐·韓偓《秋村》
【第65句】:水落痕留紅蓼節,雨來聲滿綠蒲叢。——出自南宋·陸游《泝溪》
【第66句】:參差雁陣天初碧,零落漁家蓼欲紅。——出自唐·翁承贊《漢上登舟憶閩》
【第67句】:笑斬白龍橫蓼岸,醉騎黃鶴步云天。——出自宋·白玉蟾《題玉隆宮壁》
【第68句】:來時楚岸楊花白,去日隋堤蓼穗紅。——出自唐·韋莊《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第69句】:休問六朝興廢事,白蘋紅蓼正凝愁。——出自宋·李綱《望江南》
【第70句】:殘臘即今無十日,剩求芹蓼助春盤。——出自南宋·陸游《江干》
【第71句】:白萍紅蓼碧江涯,日暖雙雙立睡時。——出自唐·齊己《辭主人絕句四首·放鷺鷥》
【第72句】:瓦疊浮屠盆作池,池邊紅蓼兩三枝。——出自南宋·陸游《蔬圃絕句》
【第73句】:背琴鶴客歸松徑,橫笛牛童臥蓼灘。——出自唐·劉兼《登樓寓望》
本文為百問中文站長整理而成,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