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亞”的七言詩句
【第1句】:亞夫重過柳營門,路指岷峨隔暮云。——出自唐·高駢《赴西川途經虢縣作》
【第2句】:亞身受取白玉羈,開口銜將紫金勒。——出自唐·元稹《望云騅馬歌》
【第3句】:項莊憤氣吐不得,亞父斗聲天上聞。——出自唐·張碧《鴻溝》
【第4句】:亞父凄涼別楚營,天留三杰翼龍爭。——出自唐·徐夤《讀史》
【第5句】:亞水依巖半傾側,籠云隱霧多愁絕。——出自唐·元稹《山枇杷》
【第6句】:亞尹故居經幾主,只因君住有詩情。——出自唐·雍陶《題友人所居》
【第7句】:二月春風何處好,亞夫營畔柳青青。——出自唐·羅隱《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攝新城縣》
【第8句】:亞身踏節鸞形轉,背面羞人鳳影嬌。——出自唐·章孝標《柘枝》
【第9句】:濺石迸泉聽未足,亞窗紅果臥堪攀。——出自唐·方干《郭中山居》
【第10句】:項王臺上白云秋,亞夫墳前草樹稠。——出自宋·呂定《登彭城樓》
【第11句】:亞竹亂藤多照岸,如從鳳口向湖州。——出自唐·白居易《泛小fq二首》
【第12句】:亞松托宿逢秋雨,小柏經行聽曉猿。——出自南宋·陸游《夜與子遹說蜀道因作長句示之》
【第13句】: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出自清·梁啟超《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第14句】:亞檻傾檐一古梅,幾番有意喚春回。——出自宋·晏敦復《題梵隱院方丈梅》
【第15句】:亞相何年鎮百蠻,生涯萬事瘴云間。——出自唐·戎昱《哭黔中薛大夫》
【第16句】:亞父抱忠撞玉斗,虞人守節待皮冠。——出自南宋·陸游《述懷》
【第17句】:陶令門前四五樹,亞夫營里百千條。——出自唐·白居易《楊柳枝詞八首》
【第18句】: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出自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第19句】:我請于帝詛于鬼,亞駝巫陽蒞雞豕。——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71》
【第20句】:亞相書翰凌獻之,見君絕意必深知。——出自唐·蘇渙《贈零陵僧》
【第21句】:山榴似火葉相兼,亞拂磚階半拂檐。——出自唐·元稹《雜憶五首》
【第22句】:吳楚弄兵無劇孟,亞夫咍爾為徒勞。——出自唐·李白《梁甫吟》
【第23句】:亞相已能憐潦倒,山花笑處莫啼猿。——出自唐·秦系《山中枉皇甫溫大夫見招書》
“亞”結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規模肯墮管蕭亞,夢想每馳河渭間。——出自南宋·陸游《感懷》
【第2句】:我詎不如毛薛輩,君寧甘與原嘗亞。——出自清·陳維崧《滿江紅·秋日經信陵君祠》
【第3句】:光濕最宜叢菊亞,蕩搖無奈綠荷干。——出自唐·韓偓《露》
【第4句】:夢草池塘清漸滿,海棠軒檻紅相亞。——出自宋·潘汾《倦尋芳》
【第5句】:朝云暮雨成古墟,蕭蕭野竹風吹亞。——出自唐·孟郊《悼亡》
【第6句】:經略彴時冠暫亞,佩笭箵后帶頻搊。——出自唐·陸龜蒙《新夏東郊閑泛有懷襲美》
【第7句】:松裝粉穗臨窗亞,水結冰錐簇溜懸。——出自唐·韋莊《對雪獻薛常侍》
【第8句】:翠浪舞翻紅罷亞,白云穿破碧玲瓏。——出自宋·蘇軾《登玲瓏山》
【第9句】:此圖年深神亦化,后來何人夸筆亞。——出自元·楊維楨《題子昂五花馬圖》
【第10句】:四面繁英拂檻開,帖雪團霞墜枝亞。——出自唐·顧云《池陽醉歌贈匡廬處士姚巖杰》
【第11句】: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出自宋·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百問中文原創
【第12句】:敲扶密竹枝猶亞,煦暖寒禽氣漸蘇。——出自唐·元稹《酬樂天雪中見寄》
【第13句】:魁形下方天頂亞,二十四寸窗中月。——出自唐·楊牢《句》
【第14句】: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出自南宋·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第15句】:卿家舊賜公取之,天廄真龍此其亞。——出自唐·杜甫《驄馬行》
“亞”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前年依亞成都府,月請俸緡六十五。——出自唐·薛逢《鑷白曲》
【第2句】:千年小兆一蟬蛻,丹臺職亞扶桑君。——出自唐·陳陶《飛龍引》
【第3句】:庭前亞樹張衣桁,坐上新泉泛酒杯。——出自唐·魚玄機《夏日山居》
【第4句】:平陽池上亞枝紅,悵望山郵事事同。——出自唐·元稹《使東川·亞枝紅》
【第5句】:馬頭拂柳時回轡,豹尾穿花暫亞槍。——出自唐·白居易《早春同劉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
【第6句】:身在絳紗傳六藝,腰懸青綬亞三臺。——出自唐·劉禹錫《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兼酬拙詩…時蔡戎未弭故見于篇末》
【第7句】:老僧赴供袈黎古,醉叟行歌罷亞秋。——出自南宋·陸游《野渡用前韻》
【第8句】:盧郎到處覺風生,蜀郡留連亞相情。——出自唐·鄭谷《次韻和禮部盧侍郎江上秋夕寓懷》
【第9句】:歛盡殘云見夕陽,門前罷亞漸登場。——出自南宋·陸游《秋興》
【第10句】:露濃壓架葡萄熟,日嫩登場罷亞香。——出自南宋·陸游《秋思》
【第11句】:羊腸白道穿云出,雁齒紅橋亞水低。——出自清·許德溥《西橋柳色》
【第12句】:武帳駐兵談亞父,氈城無語及昭君。——出自元·王冕《偶成 其二》
【第13句】:醁亞蠻觥奉君壽,玉山三獻春紅透。——出自唐·陳陶《將進酒》
【第14句】: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出自唐·韓偓《元夜即席》
【第15句】:詩陪亞相逾三紀,石笥煙霞不共攀。——出自唐·楊巨源《酬裴舍人見寄》
【第16句】:南浦桃花亞水紅,水邊柳絮由春風。——出自唐·孟郊《南浦篇》
【第17句】:堪窺水檻澄波影,好拂花墻亞蕊香。——出自唐·陸龜蒙《襲美以紗巾見惠繼以雅音,因次韻酬謝》
【第18句】:月籠翠葉秋承露,風亞繁梢暝掃煙。——出自唐·唐求《庭竹》
【第19句】:花開鸚鵡韋郎曲,竹亞虬龍白帝溪。——出自唐·譚用之《春日期巢湖舊事》
【第20句】:書夢亞駝告有意,明年三月猰貐死。——出自清·龔自珍《已亥雜詩 172》
【第21句】:青嵐帚亞思吾祖,綠潤偏多憶蔡邕。——出自唐·陳陶《竹十一首》
【第22句】:郎署轉曹雖久次,京河亞尹是優賢。——出自唐·鄭谷《駕部鄭郎中三十八丈尹貳東周榮加金紫谷以末派…因賀送》
【第23句】:新舂罷亞滑如珠,旋壓犁祁軟勝酥。——出自南宋·陸游《山庖》
【第24句】:憐君才與阮家同,掌記能資亞相雄。——出自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書記》
【第25句】:春浦漸生迎棹綠,小梅應長亞門枝。——出自宋·姜夔《浣溪沙》
【第26句】:行到窈娘身沒處,水邊愁見亞枝花。——出自唐·雍陶《洛中感事》
【第27句】:同歸諫院韋丞相,共貶河南亞大夫。——出自唐·元稹《西歸絕句十二首》
【第28句】:五丈原頭刁斗聲,秋風又到亞夫營。——出自南宋·陸游《秋夜思南鄭軍中》
【第29句】:晉王床前受顧命,賴有亞子承箕裘。——出自元·楊維楨《老奴》
【第30句】: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罷亞肥。——出自韋莊《稻田》
【第31句】:上將風戈賞罰明,矛鋋嚴閉亞夫營。——出自唐·周曇《前漢門·條侯》
【第32句】: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亞相求大名。——出自唐·蘇渙《贈零陵僧》
【第33句】:乍得陽和如細柳,參差長近亞夫營。——出自唐·裴翻《和主司王起》
【第34句】:開緘試讀相思字,乃是多情喬亞元。——出自唐·徐鉉《亞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貽佳作三篇清絕不敢輕…庶資一笑耳》
【第35句】: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出自唐·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
【第36句】:古樹著行臨遠岸,暮山相亞出微煙。——出自唐·沈彬《金陵雜題二首》
【第37句】:凌晨未噴含霜朵,應候先開亞水枝。——出自唐·方干《胡中丞早梅》
【第38句】:新世瑰奇異境生,更搜歐亞造新聲。——出自清·康有為《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第39句】:飄搖挾翅亞紅腹,江邊夜起如雷哭。——出自唐·常楚老《江上蚊子》
【第40句】:淺金花細亞黃葵,綠玉苞肥壓青李。——出自宋·艾性夫《木綿布歌》
【第41句】:司馬遷文亞圣人,三頭九陌碾香塵。——出自唐·貫休《上盧使君二首》
【第42句】:秋風罷亞九千頃,此夕真成傾玉粒。——出自南宋·陸游《夜雨暴至》
【第43句】:磊落紫香香亞樹,清陰滿地晝當軒。——出自唐·劉商《梨樹陰》
【第44句】:誰合軍中稱亞父,直須推讓外黃兒。——出自北宋·王安石《范增二首》
【第45句】:冷侵醉榻鋪秋色,高亞吟龍送水聲。——出自唐·熊皎《九華望廬山》
【第46句】:漢口船開催疊鼓,淮南帆落亞高桅。——出自南宋·陸游《舟中偶書》
【第47句】:東土苗人尚有殘,皇皇亞相出朝端。——出自唐·嚴維《書情上李蘇州》
【第48句】:秋浦亞卿顏叔子,譙都中憲老桑門。——出自唐·李晝《戲酬張魯封》
【第49句】:蕭蕭風雨建陽溪,溪畔維舟訪亞齊。——出自唐·翁承贊《訪建陽馬驛僧亞齊》
【第50句】:橘枝亞路黃苞重,井脈牽湖碧甃深。——出自唐·方干《書吳道隱林亭》
【第51句】: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出自唐·李商隱《二月二日》
【第52句】:淺色桃花亞短墻,不因風送也聞香。——出自唐·羅虬《比紅兒詩》
【第53句】:何時臘酒逢山客,可惜梅枝亞石床。——出自唐·羊士諤《郡中言懷寄西川蕭員外》
【第54句】:鳳閣舍人京亞尹,白頭俱未著緋衫。——出自唐·白居易《重和元少尹》
【第55句】:九卿初命亞三司,朝吏相瞻得老師。——出自北宋·王安石《送王大卿致政歸江陵》
【第56句】:臘前千朵亞芳叢,細膩偏勝素柰功。——出自唐·皮日休《揚州看辛夷花》
【第57句】:萬畦香稻蓬蔥綠,九朵奇峰撲亞青。——出自唐·殷文圭《九華賀雨吟》
【第58句】: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出自唐·白居易《晚桃花》
【第59句】:生子何須李亞子,少年當學王曇首。——出自清·陳維崧《陳郎以扇索書為賦一闋》
【第60句】:丹鳳樓臺飄瑞雪,岐陽草木亞香塵。——出自唐·貫休《聞迎真身》
【第61句】:漢唐鑿孔縣西域,歐亞摶陸地天通。——出自清·梁啟超《愛國歌四章》
【第62句】:柔枝濕艷亞朱欄,暫作庭芳便欲殘。——出自唐·劉言史《看山木瓜花二首》
【第63句】:月在石頭搖戍角,風生江口亞帆竿。——出自唐·陸龜蒙《潤州江口送人謁池陽衛郎中》
本文為百問中文站長整理而成,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