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蘇軾的句子合集100句
描寫蘇軾的優美段落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描寫蘇軾的優美段落,歡迎大家閱讀。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一生曲折,曠達傳千秋;亙古輝耀,文章成四家。”當東坡的生命攜著明麗的色彩,浩浩蕩蕩地穿空而過;當幾紙金墨伴著喧囂散落,我思索,是一種怎樣的神奇而強烈的力量,用曠達塑造英雄;又是怎樣一種氣概,用豪情沖破了逆流?
風光霽月
枝柯涌流日月精華,花萼孕育出一朵塵世絕唱,他是文人的奇跡,他太出色了。一桿竹管瀟灑地涂畫,便能鐫刻山河,撼動寰宇;多才多藝,超然的風范更能傾倒眾生,俯仰萬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緒飛揚,那是旭日噴薄般的才情流轉,那是中華文化長卷中瑰麗的色彩一抹。他的詩是一種雄渾的蘊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載,讓時空飛騰;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風雅,清新暢達,洗盡浮華。
到處都在傳誦他的華章,在文人雅士的青衫拂動間,在晚秋驚鴻的一掠間。仕途順達,皇上重用,才華橫溢,這位天之驕子盡享生命的喜悅。
命途多舛
太耀眼的光芒總是引起小人嫉妒的目光,卑劣的小人們媚笑著走來,歷史的陰霾從此要羈絆蘇軾一生,“烏臺”的暗流褪盡了昔日的榮耀,顛沛流離取代了曾經的風光霽月。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這樣的挫折他始料未及,這樣的遭遇注定坎坷,因為小人們總喜歡在暗中加害于他。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能駕一葉扁舟,出沒于驚濤駭浪而從容應對,豁達處之。在白露橫江、清風徐來之際,他要以自己更為曠達、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萬世的思考,來壓制內心深處對人生變遷、世事無常的感傷。他猛然間豁然開朗,終于悟出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萬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哲理。霎時,他的內心已一片澄明。于是,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在這曠達的胸中渺小得如同一縷游絲,一縷輕塵。那些小人不懂,可江上的清風懂了,山間的明月懂了。在這場與邪惡的拔河中,蘇軾取得了心靈上的勝利。于是,他遠離了喧囂,回歸于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了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
繁華落盡見真醇,于是他寄情于優美的詩文,沉淀出不朽的藝術。于是,凄苦得以超越,靈魂得以提升,奇跡得以出現。歷史永遠記住了這個徹響千古的名字——蘇東坡。后記:痛苦的歷練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困難,我們要做的不是用迷霧來遮蓋心靈的光輝,不是把困難放大來羈絆人生。放大困難的蛹,永遠成不了蝶;放大困難的鳥,決不會在烈火中重生。我們要做的是用心靈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樂觀豁達的浩然之氣點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風”的愜意!
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烏臺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因此讓人頓悟。
于是他逍遙紅塵,最終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于歲月,無人見得了。
買鏡
黃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蘇軾正在與客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鏡子之后,才決定擁抱‘東方之既白’而鄙視官場仕途的斗爭傾軋?”不愧是豪放派祖師,蘇軾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頭一看,見一輪明月高懸蒼天,不禁再次泄了氣;所謂“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蘇軾以明月為鏡,明是明了,卻又怎么買得下來?懊悔之際,蘇軾兀自在身旁說下去:“曾幾何時,以為身沉宦海;與月對飲,方知我心依舊。朝暾夕月,落崖驚風;月鏡映照出這許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連忘返,高歌‘大江東去……’”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雨漸漸小了一些,蘇軾看看腳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這一霎那,他忽然覺得它們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貴。
白天過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風雨。無論你怎樣左躲右閃都無可避免地要與它們相遇,也許,這就是人生的一種必然吧?既然如此,揚起臉,面對風雨,唱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過去是白天,風雨之后見陽光,也就是另一種人生的必然了。
緩緩走著,心情漸漸輕松愉快,小曲兒也不覺間哼唱起來。晚風習習,云散天開,夕陽在西山的頭上又露出了艷紅的臉。
回過頭,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陽的余暉中另有一種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場風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