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改錯的機會的說說匯集90句
給人一個改錯的機會人生哲理
湯姆.米勒上尉是鮑威爾將軍曾經的領導。在鮑威爾年輕時任步兵軍官期間,因一次疏忽使帳篷失火,差點波及附近油庫。鮑威爾硬著頭皮等待發落,湯姆.米勒卻說,“小子,看在老天爺的份上,別讓同樣的事情在發生了。”后來,鮑威爾將軍回憶時說;“這件事或許會以軍法處置,但米勒給了我機會,讓我從自己的過錯中吸取教訓,讓我明白,一個人跌倒,你揣他幾腳不會有任何好處。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給別人一個改錯的機會,讓有心改過的人有‘機’可乘。”
給人一個改錯的機會,就是給他一個冷靜思考、清醒頭腦、反思錯誤、正視自我的空間。讓他人有“機”可乘,其實就是給他們一份理解和寬慰,讓他們有勇氣面對嘲諷和冷漠,有適當的'“理由”或“借口,”跨過那道難堪的“坎”,收回那只邁錯的腳,擁有一個重新奮起的“跳板”。
給人生松綁的機會
生活在如今的時代,我們已經失去了從容.每一天早上起來,就象上緊了發條的鬧鐘一樣,開始進入每天周而復始的軌跡:上班,吃飯,上班,下班,吃飯,上網或看電視,然后睡覺. 人很忙,也很累.人生被埋葬在焦慮和急促之中,我們被什么東西所驅使:這世界變化太快,我們身不由己.科技進步到不可思議.我們可以馬上聯系到千里之外的人,但卻對住在隔壁的鄰居熟視無睹. 鋪天蓋地的廣告,迎面而來的信息,望不到邊的重復勞動,從QQ或MSN里傳來的消息,有一搭沒一搭.似乎,人的距離很短,空間很小,城市被壓縮了,世界是平的.在一個快慢交織,模糊不清的感覺中,一切變幻莫測。 孩子們也同樣:生下來,父母擔心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吃進口奶粉,三歲背唐詩,五歲登臺,十歲鋼琴要過10級。小學學初中的,初中學高中的,高中學大學,大學沒得學了。一路狂奔,小小年紀,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失卻孩童的純真。 人成長得太快,吃多了激素,就變成了怪胎。 人生不是豬肉,賣不出去也不會爛掉,人生的旅程不在于短暫的10年或20年,有些人生中的經歷是不可或缺的——學校里的惡作劇,逃課,打架,考試不及格,早戀,青春期的`個性和倔強,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無所事事的青春歲月,都不是人生的雜草。 人生的壓力,真正來自于我們的內心。我們被生活嚇壞了,被媒體和所謂的專家的忠告:世界變化太快,你要跟上啊!
他們說:你有房子嗎?沒有?趕快貸款買吧,以后還會漲價;你有車子嗎?沒有?買一輛吧,那是身份的象征; 廣告總是暗示你:世界又變了,這里有你需要奮斗的東西,在被物化的商品中,人充滿了占有的欲望。沒有人能擺脫這種比較,總是感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我們的心,象被什么抽了一下,然后,開始陀螺一樣的旋轉起來。我們只看到我們沒有的東西,而看不到已經擁有的東西。 要給自己松綁,給人生松綁的機會。把節奏放慢,簡化自己的生活,偶爾什么也不做,在大自然中發發呆,讓久違的感覺,回到自己的心中。珍惜我們擁有的健康身體,與孩子親切的對話,飯后和家人一起散步,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做一次難忘的旅行。讓生活的無盡煩惱,從我們內心深處剝離,看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看見自己真正要走的路,讓所有的疲倦、煩惱、不滿,在松綁的那一刻灰飛煙滅,一切困難都會過去,我們的內心在那一刻充滿了從容不迫的幸福。 記住,給人生松綁的機會!
改寫命運的機會人生哲理
有一個人在沙漠遇到了天使,天使給他水喝。
天使說:“我是死亡天使,我來是要得到你。但是,你是一個好人,所以,我借給你一部記載命運的書。我給你五分鐘的時間,你可以按照你的`心愿改寫書上的命運”。
那人接過天使手中的書,快速地翻閱。他看到了他鄰居們的命運,開始不滿起來,心想:“他們不配有這麼好的結局。于是,他就用手中的筆,把鄰居們的命運改寫的非常壞”。
最后,他翻到關于他命運的那一頁,看到他非常悲慘的結局。他剛要改寫,突然,那部記載命運的書從他手中消失了。
天使給他的五分鐘結束了,就在他改寫鄰居命運的地方,死亡天使帶走了他的靈魂。
給人三次發脾氣的機會美文
李攀龍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他雖然生性疏放,但卻恪守君子之禮節,尤其注重一個人的品性。如果一個人品性差,即使再有才華,李攀龍也不喜與之結交。
有一次,李攀龍與友人在一起對酒當歌之時,因一些小的分歧,席間一人對李攀龍大聲斥責,風度盡失。此人叫周參,此前在友人的帶領下來過幾次,一直都很有禮節。周參走后,眾人議論紛紛,言語間盡是指責周參失禮的行為,還有人說道:“憑此一事,可知周參乃無禮之人,斷不可交。”不過,李攀龍卻似乎沒有生氣,只是擺擺手,制止了眾人的`議論,然后微微一笑,并無言語。而幾日后,在另外的場合,不知因何,周參再一次對李攀龍發了脾氣。
中秋之夜,友人在李攀龍家里聚會,周參此次竟也在邀請之列。很多人對此非常不解,李攀龍一向注重一個人的品性,卻為何不計較周參兩次失禮的行為呢?面對眾人的疑問,李攀龍笑著說:“人在一天里可能遇到各種事情,有喜樂,也有哀怒。當一個人對我發脾氣的時候,可能是他一天里心情最差的時刻,而這一刻并不是他的全部,更代表不了他的品性。我不會生氣,反而會一笑了之。當這個人兩次對我發脾氣時,也許恰好是一種巧合,我仍會選擇不計較。但是,當他第三次這樣做的時候,我會認為這就是他的品性了。所以,我會給人三次發脾氣的機會,這樣也許會更公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