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櫳”的詩句大全
帶“櫳”的五言詩句
帶“櫳”的五言詩句63句,其中“櫳”結尾的五言詩句34句,“櫳”在中間的五言詩句29句。
“櫳”結尾的五言詩句【第1句】:新知他日好,錦瑟傍朱櫳。——出自唐·李商隱《寓目》
【第2句】:微月透簾櫳,螢光度碧空。——出自唐·元稹《會真詩三十韻》
【第3句】:蓬萊春晝永,玉殿明房櫳。——出自宋·蘇軾《孫莘老寄墨四首》
【第4句】:是閑倚簾櫳,盡日厭厭悶。——出自宋·柴望《摸魚兒》
【第5句】:夜愁生枕席,春意罷簾櫳。——出自唐·崔顥《長門怨》
【第6句】:馀花攢鏤檻,殘柳散雕櫳。——出自唐·李世民《置酒坐飛閣》
【第7句】:徘徊巧相覓,窈窕穿房櫳。——出自宋·蘇軾《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第8句】:先到璇淵底,偷穿玳瑁櫳。——出自唐·元稹《春六十韻》
【第9句】:呼來上云梯,含笑出簾櫳。——出自唐·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第10句】:不如云外月,永夜在房櫳。——出自宋·趙令畤《臨江仙》
【第11句】:芳菲夕霧起,暮色滿房櫳。——出自唐·李世民《秋日即目》
【第12句】: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出自唐·杜甫《牽牛織女》
【第13句】:報以漆鳴琴,懸之真珠櫳。——出自唐·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
【第14句】:余花攢鏤檻,殘柳散雕櫳。——出自唐·李世民《置酒坐飛閣》
【第15句】:耕牛返村巷,野鳥依房櫳。——出自唐·孟郊《酬友人見寄新文》
【第16句】:我愿偕秋風,隨身入房櫳。——出自宋·蘇軾《次韻魯直戲贈》
【第17句】:雪花先柳絮,飛舞透簾櫳。——出自宋·杜安世《臨江仙》
【第18句】:又爭如漢月,深夜照簾櫳。——出自宋·仇遠《八聲甘州》
【第19句】:獨自卷簾櫳,誰為開尊俎。——出自宋·史達祖《惜黃花》
【第20句】:含毫意不淺,微月上簾櫳。——出自唐·錢起《偶成》
【第21句】:那堪裂紈素,時許出房櫳。——出自唐·吳大江《搗衣》
【第22句】:熒煌升藻藉,肸蚃轉珠櫳。——出自唐·佚名《郊廟歌辭·漢宗廟樂舞辭·顯仁舞》
【第23句】:海燕還秦宮,雙飛入簾櫳。——出自唐·李白《寓言三首》
【第24句】:日日營巢窟,稍稍近房櫳。——出自唐·白居易《和答詩十首·和大觜烏》
【第25句】:惟當雜羅綺,相與媚房櫳。——出自唐·李世民《賦簾》
【第26句】:昨來誰是伴,鸚鵡在簾櫳。——出自唐·竇鞏《少婦詞》
【第27句】:肅穆瞻云輦,沈深閉綺櫳。——出自唐·皇甫冉《華清宮》
【第28句】:珠瑩光文履,花明隱繡櫳。——出自唐·元稹《會真詩三十韻》
【第29句】:涼透小簾櫳,乍夜長遲睡。——出自元·張翥《真珠簾 壽韓伯清提舉,時在平江》
【第30句】:回首雙飛燕,乘時入綺櫳。——出自唐·李商隱《蝶三首》
【第31句】:魯人重織作,機杼鳴簾櫳。——出自唐·李白《五月東魯行,答汶上君》
【第32句】:回丹縈岫室,復翠上巖櫳。——出自唐·王勃《秋日仙游觀贈道士》
【第33句】:幽陰凄房櫳,芳澤在巾袂。——出自宋·蘇軾《孔毅甫妻挽詞》
【第34句】:蠟淚垂蘭燼,秋蕪掃綺櫳。——出自唐·李賀《惱公》
“櫳”在中間的五言詩句【第1句】:水木涵澄景,簾櫳引霽氛。——出自唐·孫逖《宴越府陳法曹西亭》
【第2句】:簾幙低新燕,房櫳起晚蠶。——出自南宋·陸游《上巳》
【第3句】:天公為解圍,簾櫳過疏雨。——出自南宋·陸游《舟中詠落景余清暉輕橈弄溪渚之句蓋孟浩然耶》
【第4句】:房櫳闃無人,溝水聲激激。——出自南宋·陸游《晨入省中偶書》
【第5句】:露氣房櫳冷,砧聲歲月遒。——出自南宋·陸游http://www.semjishu.com/《初秋夜賦》
【第6句】:江邊松篁多,人家簾櫳清。——出自唐·陸龜蒙《夏日閑居作四聲詩寄襲美·平聲》
【第7句】:一露一朝新,簾櫳曉景分。——出自唐·鄭谷《水林檎花》
【第8句】:籬落魚池北,房櫳道院東。——出自南宋·陸游《初夏幽居雜賦》
【第9句】:石帳龍蛇拱,云櫳彩翠銷。——出自唐·鄭畋《題緱山王子晉廟》
【第10句】: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出自南宋·陸游《立夏》
【第11句】:玉櫳穿細日,羅幔張輕風。——出自唐·元稹《生春二十首》
【第12句】:巷陌秋千夢,簾櫳燕子家。——出自南宋·陸游《東籬雜書》
【第13句】:簾櫳蘭露落,鄰里柳林涼。——出自唐·溫庭筠《李先生別墅望僧舍寶剎,因作雙韻聲》
【第14句】:雨馀人吏散,燕語簾櫳靜。——出自唐·劉禹錫《和郴州楊侍郎玩郡齋紫薇花十四韻》
【第15句】:為送佳人喜,珠櫳無奈何。——出自唐·元稹《蟲豸詩·蜘蛛》
【第16句】:環珮聲猶在,房櫳夢不歸。——出自唐·徐安貞《程將軍夫人挽詩》
【第17句】:巾屨長閑客,簾櫳薄暑天。——出自南宋·陸游《東窗遣興》
【第18句】:房櫳鳴機杼,煙雨暗蓑笠。——出自南宋·陸游《農家》
【第19句】:樓堞冬冬鼓,簾櫳煜煜燈。——出自南宋·陸游《五鼓》
【第20句】:籬落開寒花,房櫳壓小槽。——出自南宋·陸游《秋夜風雨暴至》
【第21句】:簾櫳月上時,寂寞東風里。——出自宋·朱雍《生查子》
【第22句】:房櫳寂無人,雙燕說曉涼。——出自南宋·陸游《初夏遇休日園中閑賦》
【第23句】:柱礎生微潤,簾櫳轉薄陰。——出自南宋·陸游《蒸溽作雨排悶》
【第24句】:紅櫳通東風,翠珥醉易墜。——出自唐·陸龜蒙《疊韻吳宮詞二首》
【第25句】:湖海秋初到,房櫳夜轉幽。——出自南宋·陸游《秋夜》
【第26句】:簾櫳聽語燕,澗谷擷幽芳。——出自南宋·陸游《東籬雜書》
【第27句】:房櫳無行跡,庭草萋以綠。——出自魏晉·張協《雜詩》
【第28句】:簾櫳上夜鉤,清列聽更籌。——出自唐·蘇颋《秋夜寓直中書呈黃門舅》
【第29句】:啼鳥驚眠罷,房櫳乘曉開。——出自唐·楊容華《新妝詩》
帶“櫳”的七言詩句
帶“櫳”的七言詩句92句,其中“櫳”開頭的七言詩句1句,“櫳”結尾的七言詩句41句,“櫳”在中間的七言詩句50句。
“櫳”開頭的七言詩句櫳月涼篩金瑣碎,床琴清寫玉丁當。——出自宋·仇遠《浣溪沙》
“櫳”結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無力嚴妝倚繡櫳,暗題蟬錦思難窮。——出自唐·步非煙《又答趙象獨坐》
【第2句】:每向暑天來往見,疑將仙子隔房櫳。——出自唐·羅鄴《題水簾洞》
【第3句】:霜積秋山萬樹紅,倚巖樓上掛朱櫳。——出自唐·馮延巳《拋球樂》
【第4句】:辜負垂楊綰轉蓬,又看飛絮撲簾櫳。——出自當代·錢鐘書《代擬無題七首》
【第5句】:點素凝姿任畫工,霜毛玉羽照簾櫳。——出自唐·錢起《畫鶴篇》
【第6句】:臥聽百舌語簾櫳,已是新春不是冬。——出自南宋·陸游《十二月九日枕上作》
【第7句】: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出自唐·李煜《搗練子》
【第8句】: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出自唐·徐夤《螢》
【第9句】:猶有北山歸意在,少驚佳樹近房櫳。——出自唐·吳融《憶猿》
【第10句】:海榴殷色透簾櫳,看盛看衰意欲同。——出自唐·楊憑《海榴》
【第11句】: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出自唐·王勃《臨高臺》
【第12句】: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出自唐·王維《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第13句】:丹崖碧嶂深重重,白月如日明房櫳。——出自北宋·王安石《葛蘊作巫山高愛其飄逸因亦作兩篇》
【第14句】:松節然膏當燭籠,凝煙如墨暗房櫳。——出自宋·范成大《冬日田園雜興》
【第15句】:幾疊玉山開洞壑,半巖春霧結房櫳。——出自唐·徐夤《紙帳》
【第16句】:角黍茭新間樽俎,靈符墨濕照房櫳。——出自南宋·陸游《夏日》
【第17句】:未白已堪張宴會,漸繁偏好去簾櫳。——出自唐·李建勛《雪有作》
【第18句】:泳水小魚依藻荇,覓巢輕燕拂簾櫳。——出自南宋·陸游《初夏幽居偶題》
【第19句】:碧桐陰盡隔簾櫳,扇拂金鵝玉簟烘。——出自唐·韓偓《晝寢》
【第20句】:夢覺云屏依舊空,杜鵑聲咽隔簾櫳。——出自唐·韋莊《天仙子》
【第21句】:鮫綃玉檻作扃櫳,淹雅洞中王母隊。——出自宋·杜安世《玉樓春》
【第22句】:夢回殘燭耿房櫳,杳杳江天叫斷鴻。——出自南宋·陸游《秋夜觀月》
【第23句】:雪中鶴氅如王恭,誰能低唱深簾櫳。——出自宋·蔡戡《家父約端約飯端約以疾辭乃作古風并送臘梅》
【第24句】:恰轉輕雷過林塢,已吹好雨到簾櫳。——出自南宋·陸游《八月一日微雨驟涼》
【第25句】:誰家小樓歌惱儂?余響縹緲縈簾櫳。——出自南宋·陸游《夜歸塼街巷書事》
【第26句】:流水帶花穿巷陌,夕陽和樹入簾櫳。——出自唐·韋莊《貴公子》
【第27句】:風剡鱗波清枕簟,日扶花影上簾櫳。——出自宋·某說《高平北巖》
【第28句】:翠云箱里疊樬櫳,楚葛湘紗凈似空。——出自唐·李群玉《校書叔遺暑服》
【第29句】:先生學道尤溫恭,皎然明月來窗櫳。——出自宋·蔡戡《題端約喜神詩》
【第30句】:霜風凋盡玉井桐,月落翠霧凄房櫳。——出自南宋·陸游《冬夜》
【第31句】:夢覺銀屏依舊空,杜鵑聲咽隔簾櫳。——出自唐·韋莊《天仙子》
【第32句】:信里催歸無限意,黃昏應是出房櫳。——出自宋·曹勛《酒泉子》
【第33句】:策策桐飄已半空,啼螿漸覺近房櫳。——出自南宋·陸游《和范待制秋興》
【第34句】:閑朝向曉出簾櫳,茗宴東亭四望通。——出自唐·鮑君徽《東亭茶宴》
【第35句】:石隙生云埋柱礎,海光浮日映簾櫳。——出自南宋·陸游《羅山平云闊中閣》
【第36句】:香篆飛蛇穿簾櫳,鄰雞喚曉何處鐘。——出自宋·白玉蟾《清勝軒夜話》
【第37句】:九重蕡燭照簾櫳,三殿乘輿去賀冬。——出自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九十三》
【第38句】:從郎西入帝城中,貴游簪組香簾櫳。——出自唐·劉禹錫《泰娘歌》
【第39句】:子母瓜新間尊俎,公孫竹長映簾櫳。——出自南宋·陸游《幽居夏日》
【第40句】:金殿銷香閉綺櫳,玉壺傳點咽銅龍。——出自唐·李商隱《深宮》
【第41句】:響遏行云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出自唐·趙嘏《聞笛》
“櫳”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房櫳夜悄孤燈暗,原野風悲萬木號。——出自南宋·陸游《冬夜讀書》
【第2句】:鷗鷺近人情漸熟,簾櫳欲雨意先涼。——出自南宋·陸游《移疾》
【第3句】:秋入房櫳夜漸長,紗廚笛簟怯新涼。——出自南宋·陸游《早秋》
【第4句】:迎風枕簟平欺暑,近水簾櫳探借秋。——出自南宋·陸游《夏日湖上》
【第5句】:陰陰阡陌桑麻暗,軋軋房櫳機杼鳴。——出自南宋·陸游《書喜》
【第6句】:寶馬搖環萬騎歸,恩光暗入簾櫳里。——出自唐·溫庭筠《漢皇迎春詞》
【第7句】: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出自唐·王維《桃源行》
【第8句】:房櫳深深績火明,垣屋蕭蕭礱谷聲。——出自南宋·陸游《夜投山家》
【第9句】:簾櫳向晚寒風度,睥睨初晴落景斜。——出自唐·張繼《會稽郡樓雪霽》
【第10句】:靜院房櫳雨送涼,熏籠衣幘潤生香。——出自南宋·陸游《靜院》
【第11句】:款款春風澹澹云,柳枝低作翠櫳裙。——出自唐·元稹《早春尋李校書》
【第12句】:風惡房櫳燕子歸,雨多山路蕨芽肥。——出自南宋·陸游《晚春感事》
【第13句】:深深簾幕度香縷,寂寂房櫳聞燕聲。——出自南宋·陸游《初夏》
【第14句】:卻緣政拙文書少,臥聽簾櫳燕子聲。——出自南宋·陸游《北窗》
【第15句】:蕭蕭衰鬢點新霜,人靜房櫳易斷腸。——出自南宋·陸游《悲秋》
【第16句】:麰麥明年應解好,簾櫳今夜不勝清。——出自北宋·黃庭堅《既作閔雨詩是夕遂澍雨夜中喜不能寐起作喜雨》
【第17句】:暖風鞭袖盡閑垂,微月簾櫳曾暗認。——出自北宋·晏幾道《玉樓春》
【第18句】:半沾蝶粉簾櫳雨,遠送鶯聲巷陌風。——出自南宋·陸游《雨霽春色粲然喜而有賦》
【第19句】:漢王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出自唐·李昂2《賦戚夫人楚舞歌》
【第20句】:靜中樓閣深春雨,遠處簾櫳半夜燈。——出自唐·韓偓《倚醉》
【第21句】:房櫳寂寞掩春風,百歲情緣一旦空。——出自明·于謙《悼內十一首》
【第22句】:鄰曲新傳秧馬式,房櫳靜聽緯車聲。——出自南宋·陸游《故里》
【第23句】:薰風池館蛙聲老,落日簾櫳燕子飛。——出自元·楊載《贈孫思順》
【第24句】:平羌江水接天流,涼入簾櫳已似秋。——出自南宋·陸游《登荔枝樓》
【第25句】:正苦中天赫日流,房櫳忽復變颼飀。——出自南宋·陸游《欲雨》
【第26句】:簾櫳雨過不勝清,秋氣依依似有情。——出自南宋·陸游《初秋即事》
【第27句】:憶得雙文通內里,玉櫳深處暗聞香。——出自唐·元稹《雜憶五首》
【第28句】:遙夜簾櫳已借秋,闌干星斗掛檐頭。——出自南宋·陸游《小軒夏夜涼甚偶得長句呈杜叔高秀才》
【第29句】:出門始覺春來早,處處簾櫳笑語聲。——出自南宋·陸游《還舍》
【第30句】: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出自唐·白居易《冬至夜》
【第31句】:一箔珠簾掩映垂,房櫳輕染麝香枝。——出自宋·穆修《燭·一箔珠簾掩》
【第32句】:小雨簾櫳慘淡天,醉中偏藉亂書眠。——出自南宋·陸游《悲秋》
【第33句】:花滿簾櫳欲度春,此時夫婿在咸秦。——出自唐·楊凝《春怨》
【第34句】:房櫳十月寒初重,風雨三更酒半醒。——出自南宋·陸游《獨夜》
【第35句】:秋砧巷陌昏昏月,夜燭簾櫳裊裊風。——出自南宋·陸游《秋夜示兒輩》
【第36句】:陰陰院落新桐影,寂寂房櫳乳燕聲。——出自南宋·陸游《夏日晨起》
【第37句】:睡起披衣弄素琴,房櫳槐柳綠成陰。——出自南宋·陸游《睡起》
【第38句】:護日簾櫳迷曉夢,舞風瓊佩弄秋聲。——出自宋·陳允平《浣溪沙》
【第39句】:坐睡覺來人已散,簾櫳時度玉簪香。——出自南宋·陸游《雨涼小飲戲作》
【第40句】:清夜房櫳燈火微,此心病起更依依。——出自南宋·陸游《九月十一日疾小間夜賦》
【第41句】:小閣簾櫳頻夢蝶,平湖煙水已盟鷗。——出自南宋·陸游《雨夜懷唐安》
【第42句】:獨掩疏櫳如病酒,卷簾又是黃昏后。——出自近代·譚獻《蝶戀花》
【第43句】:老子今朝喜有余,房櫳新畢得安居。——出自南宋·陸游《新治火閣》
【第44句】:睡覺房櫳燈漸暗,卻尋殘夢雨聲中。——出自南宋·陸游《雨中》
【第45句】:房櫳半掩無人語,鼓角聲中始欲愁。——出自北宋·王安石《送和甫至龍安暮歸》
【第46句】:簾櫳無影覺云起,草樹有聲知雨來。——出自南宋·陸游《五月十一日睡起》
【第47句】:槐陰漸長簾櫳暗,梅子初嘗齒頰香。——出自南宋·陸游《春夏之交風日清美欣然有賦》
【第48句】:輕搖絡索撼垂罳,珠閣銀櫳望不疑。——出自清·黃景仁《綺懷十六首》
【第49句】:寂歷簾櫳深夜明,睡回清夢戍墻鈴。——出自宋·孔平仲《霽夜》
【第50句】:家家庭院森湖玉,處處簾櫳映海榴。——出自元·宋褧《春莫雙清亭小酌懷張孟幼》
本文為百問中文站長整理而成,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