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落葉唯美散文句子匯總50句
關于落葉的抒情散文
你顫栗著,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激動。你俯下身子最后一次于自己相守一生的枝頭相擁,便用盡全身之力縱身一跳,跳入瑟瑟秋風中。
在風中,你完成了你最后的舞蹈,那是留給枝頭的。這情景宛如霸王別姬般悲壯,又如牛郎織女離別般凄切。你最后一次向注視你的人揮手,然后悄然墜地,無聲無息,甚至不愿驚動那伏于叢草間的最后的秋蟲,你就這樣靜悄悄地走了,正如你靜悄悄地來。
是誰雙手伸出,輕輕托你入掌心,仔細端詳;又是誰把你小心地藏在書頁,讓那一頁的故事精彩美麗。誰在為你哭泣,又是誰在為你禱告。你的飄落牽出人們幾多思維,幾多懷念,幾多追憶。
我孤獨地站在落葉飄飛的林間:沉思著,沉思你深蘊的生命的內涵。在林間,依然有鳥在為你歌唱。一群人走過來,近了才發覺,那是一家老小。小孫女跑過來,拾起你,舞動著興奮的.雙手,歡快的奔跑。爸爸媽媽走了過來,手牽手,把你輕輕地踏在腳下,低著頭看鋪滿小徑的黃金,暢想著生命的厚重與輕靈。爺爺奶奶走了過來,在落葉飄飛的林間相擁而行,引發許多無盡的懷念。
在風中跳舞,你以生命之輕的形式賦予生命之重的內涵,輕扣人們的心弦,溫柔地啟動一串串色彩斑斕的懷念,誰說你的生命結束了?誰說你的飄落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在你發黃的葉脈中,我分明看到那依然流淌的生命的潛流,這是一種生命的永恒。
落葉飄飛,飄飛在那蓬勃的生命之秋。
落葉的抒情散文
新雨過后,空氣格外清新,落去了葉子的樹枝如同國畫的墨線,登上郊外的小丘,極目遠望,視線無阻擋地到達了極遠極遠的遠方,頓感心胸無限開敞。
有時是艷陽高照,空氣中仿佛沒有一粒微塵,隨著一點點輕響,一枚兩枚的樹葉從樹頭上落下來,帶著某種神秘;有時是隔著竹叢或樹林,聽見干透了的樹葉在林間空地上滾動,窸窸窣窣的,如同嬉戲的兒童;有時是坐在公交車上,看著兩旁,看到許多的樹葉從樹枝上隨著風飄落,夕陽照在這些葉子上,閃閃發光。我心中充滿了快樂,充滿了遐想。
從秋到冬,讓我迷戀的是落葉之美。
古人多悲秋,而這悲,常由落葉引發,如“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片片落葉給他們帶來的是情感的蕭瑟、悲涼、落寞。其實,這樣的悲,往往只是身世感懷,與季節并無必然聯系。而我,從來就是喜歡秋天的,喜歡秋的高,秋的爽,秋的云,秋的風,還有秋天的落葉。短短的.秋天,實在是一年中最美的好時光。
泰戈爾說,人生要“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靜美,這是泰戈爾眼中的落葉之美,但我以為,這樣述說秋葉,仍然是片面的,在我的眼中,落葉美的內涵實在還要豐富的多,決非成熟、飄逸等幾個詞匯可以概括。
比如,上班的路邊有幾棵銀杏,秋天,它們玲瓏的葉片變成了金黃,如同艷麗的蝴蝶,特別是一棵老銀杏,如同一個高貴的王,更是豐采逼人。這是在其它季節絕對看不到的情景。
比如騎車到山野,那里,大片大片樹林的落葉,最能賞出秋的氣韻。城南的山區,那里多楓樹和刺槐,紅的如花,黃的如金,一夜秋風,落葉滿地,厚厚的,如氈,遠望,如同大自然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加冕典禮,秋的氣息熱烈而盛大。有的山上多雜樹,黃、紅、鐵銹色,青綠與明亮的紫,錯雜而繁復,在林中穿行,能使人時時感到生命的神秘和生息的旺盛。
秋葉之美,還在于它給我們帶來的啟示。落葉的樹,就像一個正在拋棄鼓掌生涯的人,拋棄盲從、喝彩和滿腦子鬧哄哄的迷亂,變得安靜下來,從而帶領整個世界安靜下來,走進睿智和哲理。
離住處不遠是一個公園,秋日晨練,總看到一個戲劇學校的老師帶著幾個孩子在練嗓子,老師不時停下來糾正,一天天地聽下來,能聽得出孩子們的進步。“戲,就是一個磨,回想起來,倒是那唱錯的部分最讓人感動!”記不得這是誰的話了,但讓人感慨,讓人想起那些生命中的細節,想起青春、朝氣、莽撞、沖動、熱情和歲月的流逝。
秋天也多像這樣的一場戲,風吹過后,葉片落盡,天地澄明,仿佛失去了什么似的,而實際上樹木已長大長高,悄然增加了一道年輪,生命在輪回中已漸漸臻于完美。
葉的絮語抒情散文
莫看風中一葉,她內容豐富、令人遐思、勾人詩情“話”意。光是葉就有多種:樹葉、草葉、花葉、菜葉。葉有常綠的,也有隨四時而變,春夏秋冬形態各異的。現實生活中往往把葉引喻為生態的變遷。更有文人騷客的比喻:孤舟一葉。就一片葉子的形態講,有的長在樹上、有的飄在空中、有的剛剛發芽、有的飽經滄桑已經發黃。風中葉也有多類:春風、秋風、和風、狂風、龍卷風,這諸多的風,風中一片發黃的葉子無奈墜落的畫面,一種凄涼的感覺。旋即一想,非也。葉子,她在冬季的寒風中開始孕育,在春風的撫慰中發芽、成長,在夏日里成熟,在秋天時收獲。
春風中,葉子嫩芽初上,生機勃勃,襯托著雪梨紅杏;夏日里葉子正值年壯,遮風、擋雨、托花、護果;秋天,目送著果實的收獲,然后進入自己的輪回。即便是這個時候,也要舞上一曲,留下精彩。有人用秋風落葉比喻凄涼、蕭殺、破敗。在這里我們要說,秋風落葉也是一種收獲。人們摘取果實以飽口福,這就是收獲。秋風摘取樹葉,肥沃土地,以圖來年,豈不是更有意義的收獲!
葉子的每一個生命輪回,都是對樹的奉獻。葉子用她的一生心血為大樹畫上一條清晰的年輪。葉子是普通的,一生默默無聞。葉子又是偉大的,因為她的一生都在奉獻。拿我們這個家,一縷清風、一輪彎月、一杯淡茶、一聲問候、一句鼓勵,倍感意境優雅,也倍感氣氛溫馨。
當第一場雪飄然而至,那漫天飛舞的雪花、妙曼空靈,葉子更是隨著雪花飄落,在多情的文人筆下,才會風情萬種,于街邊的路人來說,只有冷,雪落在衣服上落在頭發上落在臉上,潮濕的冷,徹骨的冰涼。從你的電話里竟能聽到雪花綻放樹葉飄灑的聲音,聽著你描述下雪的美妙景致,雪,輕飄;風,微吹,葉落下,它們還在相依相隨,三個不同的.影子也在不斷地折疊著,難道不是智慧、思想、知識、能力、愛心、激情,象萬有引力的磁力和力量使大自然天籟之音相互吸引著還有什么呢?象一條不盡的河流,象一片輕柔的浮云,像一朵陣陣飄香的花蕊,像一曲余音裊裊的洞簫。像淡淡的回憶、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鳴。正是這種平淡中,卻蘊涵著我們對世上落葉的沉思啊!
人的一生正像一片葉子的輪回吧,從孕育、萌芽、放綠、繁茂、染黃、衰老、干枯、直至回歸大地,孕育著新一輪。她們曾經坎坷過、奮斗過,輝煌過,偉大過……當然人的一生就更復雜了。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于學習;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立身處世;四十歲時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五十歲時懂得世事的發展,都是老天的安排;六十歲時一切話都能聽得進去;七十歲從心到身,自由行動,不越規矩。”
看來,從孔子本意講“三十而立”,并非三十歲就要事業有成,而是要有立身處世的學識和品格。那時是仁、孝、禮等。孔子曾說:不學禮,無以立。“四十而不惑”與后面的話連起來看,也只是治學過程的一個思想變化,是說通過學習,掌握了很多知識后,對自己的學說、政治主張有了自信。對人們的啟示是:人到中年,要認可自己,不要再盲目崇拜別人;不要再迷信權威;認識到好和壞中間還有很多層次,對事來說,并不是非對即錯,對人來說,也不是非友即敵;不再做夢,異想天開……
但是,人們自己是可以改變這一切的。應從日常生活上做起,僅僅做一點小小的計劃,理清頭緒,有明確的方向,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一小段時間,享受得到的樂趣和刺激。你可以享受到生活節奏的變化,心態的變化,然后,你精神上的壓力馬上就會降低。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你最喜歡的事情上去,享受著做這件事的樂趣。
我們的壓力都不比國家總統所感受的壓力更大。但是不少總統都知道如何忙里偷閑地享受工作日里一小段閑暇的秘密。如杜魯門總統,喜愛在緊張的工作空余彈上一段鋼琴曲;羅斯福總統每天抽出10分鐘讀詩歌。他們不僅僅只是從日常事務中抽出時間來休息——而是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最愛做的事情里。
莫看10到15分鐘的休息是小事,但同樣可以起到消除疲勞、振奮精神的作用。如果你每天可以利用的半小時、一小時或更多,那就更好。你將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不管整個上午的工作是多么繁忙,不管你面對的是怎樣棘手的問題,也不管你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你將是干勁十足地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你也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從事著你的業余愛好——攝影。每天利用這一小時,你跑遍了附近的公園、購物中心,甚至稍遠處的田野、建筑工地。日積月累,你用相機拍下了玩耍的小孩、自然界的小鳥和動物,或是建筑工地上日新月異的變化……你會變換著角度、光線、焦距、濾色鏡和內存卡來表現你的不同的攝影對象,都是最美好的瞬間。
是否合理地利用了休息時間,在于你是否有計劃,能否堅持。而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利用每天的這一小段時間,而不是等待一年才一次的長假——通常都是不容易擁有的大段時間。在于它只是日常生活中按部就班的日程安排里的一個短暫停息。記住:片刻休息,是你為自己計劃好了的享受生活樂趣的時段。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有一些自己特別喜愛做的事——而且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想做得更多。那樣的時間總是會有的。如果你計劃每天花上15分鐘度過“假期”,那么一周下來,你就有了105分鐘,照此計算,一年就有了91個小時。那就相當于兩周多工作日時間了!
年度假期可以是多樣化的,離開日常工作越遠,就越能給人帶來享受和更多活力。片時休息同樣可以起到這樣的效果,關鍵是心態。這是一段發展自己愛好和享受樂趣的時間;這是一段使你忘乎所以,樂不思蜀,整個身心沉浸其中的時間。是能從中尋求到無限樂趣的活動。至少,你可以在一段時間中完全把握住自己的主動權。這樣做的結果是:你從程序化的日常生活中釋放了壓力,愉悅了身心,還生活以真實面目,為日常生活注入新鮮的活力。你還會發現平常的日子里,生活也一樣地豐富有趣,自己也能過得精神煥發,有滋有味。人生時時處處都有亮麗的風景,即使再平常的日子也一樣精彩無限。
葉的離去的抒情散文
“葉的離去,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看著滿地的落葉,想起了這句話,總覺得對葉子不太公平,為什么要讓風和樹的行為成為葉子離去的理由。
所以我想試著給出第三種假設,是葉子自己的選擇。
葉子經歷過春天的溫柔生長,也經歷了烈日和狂風暴雨,始終被樹鞠在懷里。現在,經受了那么多風雨的樹似乎抵不住蕭瑟秋風的'陣陣低語,變得脆弱了,憔悴了。
寄居在樹梢上的葉子看到了這一切,它不忍,也不愿,然后毅然決然地選擇化作泥土。
這難道不是比烏鴉反哺更加壯烈的贊歌嗎?
葉子甘愿變成落葉,可等待它的不是泥土,而是冰冷的水泥地,這是落葉永遠無法鑿透的堅硬的殼。在水泥地上的落葉失去了對外界環境哪怕一絲一毫的抵抗力,隨風飄蕩,被車軋過,被人踩過。似乎連那種蕭瑟的美都已不復存在。
我想或許生活在野外也是一種幸福。
落葉之后被打掃,運輸,然后被焚燒還是被埋葬,我并不清楚。但請至少不要把它與垃圾放在一起,讓落葉在他鄉有個體面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