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東野讀后感好句子合集100條
東野圭吾秘密讀書筆記
書中的很多詞語大多數出自于國外名人名句,可能是為了增加理論的可信度。為了方便我們的探討;我把言論名人名字隱蔽,因為我相信他們里面任何人的話,不需要權威身份來證明。同時也不影響我對他們的感激;是他們帶給我們偉大的心靈的啟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東野圭吾秘密讀書筆記
閱讀《秘密》越讀越有趣,并且把它整理成讀書筆記;把重點的字眼和哲理性、啟發性的詞語摘錄下來;以便加深體會,我想讓我身體細胞都吸收到秘密的信息。
書中的很多詞語大多數出自于國外名人名句,可能是為了增加理論的可信度。為了方便我們的探討;我把言論名人名字隱蔽,因為我相信他們里面任何人的話,不需要權威身份來證明。同時也不影響我對他們的感激;是他們帶給我們偉大的心靈的啟發。
我們剛剛接觸《秘密》的時候,你或許有好多的情緒上的抵觸;因為傳統教育是告訴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渴望,期盼,那么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只是換一個方式給你而已。
或許你認為“天方夜譚“、“癡人說夢”“黃粱一夢”、“南柯一夢”的傳說;那么,這本書告訴你;你的夢不要醒了就忘記,要繼續義無反顧的做夢。并且把夢想變成現實。或許,你認為是一種“迷信’?這是科學不是迷信,但是;你必須入迷的去相信它;“信則有,不信則無”。還有就是潮汕人的俗語就是;“做食不要想食”。是的。
“做”是必要的,只是在“受到啟發的做”效果是不一樣的。它讓你“做”的更加開心快樂,并且獲得成功。
“窮則思變”,潮汕人大多數是白手起家的,吃苦耐勞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他們渴望追求財富,努力拼搏,很多成為老板。他們成功了。可能他們不理解或不知道這個秘密的存在。但是他們其實也是運用了這個秘密。
再想一想,那些“粒粒皆辛苦”每天早起晚歸辛勤耕耘的農民或奔波勞苦的人們,為什么他們大多數一輩子都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呢?那就是他們不知道“秘密”或不相信秘密。
如果你保持著過去的想法,認為金錢的唯一來源只有工作,“我非常辛苦地工作。奮斗才會有錢”,那么立刻丟掉這些想法吧。難道你要繼續這么想,讓它成為你生命中的必然的結果?這種想法對你根本沒有好處。
總的來說,這本《秘密》的書是我識字以來所看過的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書。這是一本讓我感覺充滿正面力量陽光燦爛的書。
評東野圭吾《白夜行》讀書筆記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
我所理解“結合的文學歷程”不是從小到大學習文學的經歷,因為小時候我不是很懂什么是所謂的文學。現在也頂多算個初生牛犢。如果閱讀文學作品算是自己的文學經歷的話,我的收獲還是蠻多的。比如我接下來想講的從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里思考的對愛情的看法。
記得那英有首歌叫《白天不懂夜的黑》,里面有句詞是這樣的: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沒交匯。也有本書叫《白夜行》,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里邊的男女主角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的角色設定就是白天天使和黑夜惡魔,但是是有交匯的。并不是想質疑和反駁什么,從文學的角度看我只是想從兩者之中探索點什么。如果廣而概之,《白夜行》也屬推理小說,也屬愛情小說,被成為東野筆下的“最絕望的念想、最悲慟的守望”。可是我認為單放長線談收獲的話,需要涉及的問題很多且每一個問題都是主要的,比如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社會;政府的敷衍無作為;關于戀童癖以及對孩子的保護;還有堅守的凄涼愛情等等。方方面面都兼備到是不可能,但是簡略蓋過又顯得很糙,并且語言會很空洞。所以我想從小方面入手單純的討論一下互利愛情——白夜的靈魂和肉體。
起初對愛情的想象是美好,閱讀了許多文學大家的情話便更加堅定。梁實秋的《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要去接你。”沈從文的:“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形狀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顧城的:“我們是怎么開始談話的,我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話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夢的魚群,鼻線和嘴角都有一種金屬的光輝。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就給你念起詩來,又說起電影又說起遙遠的小時候的事情。你看著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音。”那時候認為瓊瑤的愛情就是最值得推崇的,那種只有靈沒有肉的,澎湃洶涌一發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純情而帶著毀滅性的愛情才是最高境界的愛情。
可是現在我有個疑問:愛情的產生是基于什么?
我想如果把答案設置成“心動”是最婉約感性的,但是不現實。然后我的腦子里就浮現出這樣一個詞——互利愛情。就是戀愛雙方都擁有主體自身所需要的某種東西,無論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在這種互利的情況下產生了異性相吸,我們把它稱之為“愛情”。愛情能持久多半也是因為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礎。我對自己的想法感到可怕,第一次想到這個詞是再看龍應臺的《目送》時《愛情》一篇中,她與孩子因德文課上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老師發表關于愛情的看法從而產生的討論。當時沒有思考太多,但是看過《白夜行》后我猛然發現,這本書中堅守的凄涼愛情故事恰好可以印證愛情的互利基礎。
曾與同學討論桐原亮司跟唐澤雪穗之間的愛情。第一種觀點是:對亮司來說,雪穗就是白夜中唯一的光,這來源于愛;對雪穗來說,亮司是太陽的替代者,或許知識共生的亮司給了她希望,這種愛情,讓人不敢相信也不愿否認。第二種觀點是:也許依賴過,但是不曾愛過。唐澤是為了達到自己目的而不顧一切的人,桐原只是她唯一可以放心依附的對象,相比別人來說的確是比較特別的存在,但絕對不是愛,唐澤的心里只有自己。但是每一種觀點都存在一個共同點即互利共生。躋身上流社會的雪穗需要一個幕后的人幫助自己鏟除異己,而亮司是她最能夠相信的人。她是一個有野心也相當自私的人。童年的經歷讓她過早成熟,經歷社會種種罪惡后,她自身也成為一個心狠手辣的披著羊皮的狼。相反桐原亮司是個沒有野心的人。除了想”在白天走路”之外,他都在為雪穗忙碌著,不惜一切。除了愛情,支持桐原亮司如此付出的還有其他東西,比如贖罪。幼年時,親眼見到父親與雪穗最不堪的一幕,對雪穗的負罪感便重重的壓在他的心上。為了贖罪,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傷害,雪穗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愿望,雪穗的要求就是自己的要求,雪穗的靈魂變成了桐原亮司的靈魂。在一次次滿足雪穗要求的同時,實現了對自己靈魂的確認。這種互利共生的延續至案件事發,真相大白。亮司用剪刀結束自己的生命,唐澤雪穗沒有掉一點眼淚,一次都沒有回頭。那是因為雪穗的靈魂同時死去,做為人的本質完全消失了。
人都是自私的`,或許我的這個觀點不會得到附和。可是的的確確是存在著的。或許你想象;的愛情是楊絳和錢鐘書的勢均力敵,;是徐志摩跟陸小曼的相愛相殺;是王小波和李銀河的纏綿悱惻;是席慕容和劉海北的平平淡淡.......這不過是我們在愛情互利的基礎上所美化的現象。我想說的是,不要單純的把“互利”這個詞理解成一個貶義詞。現實就是這樣,追求精神的獨立跟升華總是要立足實際的。可能現實中的愛情做不到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的互利共生。我們也不必特意去追求。大多人的愛情起源于感性,被理性支配的因素是比不過感性的,這也是現實中的愛情與小說中愛情的最大區別。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每一份愛情都被一定程度的感性支配著。若是過度便會適得其反。我不是很提倡為了愛情付出所有的做法,其實也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人是自私的,愛情是互利的,這點自己知道就好,說出來反而會引起一水的道德婊。所以,在愛情的感性面前,我希望廣大同胞能及時保持理性的頭腦。
我并不是不贊成感性,這也不是一篇講愛情道德論的文章,只是我從看一篇小說里得到的收獲而已。個人觀點,請尊重原創。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詩:
我是個俗氣至頂的人
見山是山,見海是海
見花便是花
唯獨見了你
云海開始翻涌
江潮開始澎湃
昆蟲的小觸須撓著全世界的癢
你無需開口
我和天地萬物便通通奔向你
東野圭吾《幻夜》讀書筆記范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野圭吾《幻夜》讀書筆記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幻夜》讀書筆記1
暑假的兩個月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于看小說而言,是再好不過的。關上門窗,隔絕酷暑與陽光,坐在空調房里,安靜地讀東野圭吾在我看來是莫大的享受。
新海美冬是一個很神秘的女人,她有野心,追求完美,不擇手段,心狠手辣。書中沒有揭露她有著怎樣的過去,或許曾經發生過什么事情,才導致她利用了如此多的人乃至于自己去達到巔峰而毫無憐惜。她面對不同的男人有不同的面目,所以她的性格如何也不得而知,至少可以知道她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力,能讓別人瞬間為她所用,并且愿意為她付出。
她與《白夜行》中的女主角十分相似,唐澤雪穗也是一個十分要強,氣質高貴的美麗女人。她與亮司桐原兩人一路在罪行重疊著罪行的道路上行走,和新海一樣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自己口中所謂的永遠幸福與成功不惜以他人的生命為代價,利用所有對自己有用的人,同時也鏟除一切礙眼的障礙。她們唯一的不同在于,雪穗是真正將桐原看作了自己在漫漫黑夜中可以替代太陽的東西,而美冬對于雅也的感情完全是利益化的,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最終目的而使出的手段,即一場毫無感情可言的戲碼。
《幻夜》以《白夜行》的姊妹篇出現在讀者的視線中,也逐漸為人們熟知,起初看《白夜行》的時候可以說復雜的人物關系再加上短暫的時間讓我沒有完全理會作者的真正意圖和整本書所想要表現的內涵吧。對于《白夜行》的感悟僅僅局限于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而對于《幻夜》,在幾番仔細斟酌與思考后,感悟也更深刻一些。
我喜歡東野圭吾是因為他的作品不僅以縝密的推理過程與具有出乎意料的故事情節而深受讀者喜愛,更深層面的應該是故事背后反映的復雜社會中部分人性的泯滅與扭曲所導致的一些不可理喻的犯罪事件。
美冬的人生在外人看來是光輝的,是成功的,她不僅擁有華麗美艷的外表,更為人們贊嘆的是年紀輕輕的她居然在地震后的沒多久就擁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作為企業家的她正可謂是界內的榜樣與奇跡。然而在這層華麗的'外表與面紗下,她則有著她不可告人的一面。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在黑夜的道路上前行。即便四周如白晝一樣明亮,也只是不真實的白晝。對此我們早已認命。”這與《白夜行》中的男女主人公的處境十分相似,他們都是活在虛無的光艷表象下的黑暗角色,也許因為一時的沖動而導致的不可挽留的后果迫使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追求那些所謂的幸福自然也已成奢望。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能一錯再錯,別無選擇。
雅也正是因為被美冬目睹了殺害他舅舅的場面,才被鎖定為她可以信賴依賴或者說利用一生的男人。從那一刻起就意味著他已成為她陷阱中逃不掉的羔羊,對此他只能聽命。多么悲慘!多么悲哀!他自認為自己與美冬的關系中有愛情作為支撐,他自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兩人以后的幸福,卻全然不知這一切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美冬利用罷了。或者說,即使他最后知道了真相,對于美冬無理的要求他也仍然愿意執行,他為了愛情所付出的一切在美冬看來竟是不值一提。即使對于這巨大的付出,美冬給予與回饋的僅僅是在無數幻夜中的虛影,他也心甘情愿,甚至愿意為她殺人,還不愿她美麗的雙手觸即到那令人反胃的尸體與血液。
可以說在東野圭吾筆下的雅也是個十分悲情的人物了。故事的最后,當美冬得知雅也的死后,一句淡然的“這么美好的夜晚還是第一次見,簡直像幻夜一般。”結束了兩人悲慘的命運。平凡的言語中也流露出濃濃的悲涼之情,也許這就是日本文學的魅力所在吧:無須多么華麗的辭藻,卻依舊能給人的無限的心靈上的震撼。
《幻夜》讀書筆記2
“我們只能走夜路。即便四周像白晝一樣明亮,那也只是虛擬的白晝。對此我們只能放棄。”
在沒有讀《白夜行》的情況下讀了這本所謂的“姊妹篇”,我不敢說這本說讓我有多滿意,卻激發了我一定要去讀《白夜行》的欲望。
“幻夜”是女主人公新海美冬向男主人公水原雅也許諾的幸福,是讓雅也一步一步出賣自己靈魂,犯下一樁樁慘案的原動力與目標。不幸的是,連這片雅也妄圖逃脫的黑暗也全是由謊言與惡編制而成。不光是雅也,濱中、青江、隆治等人,或是行為不端,或是渴望金錢,或是垂涎美色——那自然是惡。但那些惡的欲念全部都被撕碎、揉捏、再造,成為了美冬玩弄操控他人的保證,那是最血淋淋的惡。
用東野圭吾自己的話來說“從作惡的欲念開始,到作惡的欲念結束。”
加藤再次體會到時間確實在流逝,人的內心也在變化。而且,有些必須變化,否則人將無法生存下去。
這句話也許不那么起眼,但它卻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雅也希望擺脫自己的傀儡生活,他應該什么時候開始改變呢?制造毒氣裝置?殺害曾我?還是誘惑賴江的時候?
換做以前的我,一定會回答“一開始”;一開始沒有想過利用地震,自然不會有把柄,這不就掙脫了幻夜的束縛了嗎?
或許這本書的表達帶著夸張,但它的確透露出一個不幸的事實:
“惡無處不在”
東野圭吾解剖了所有人,他試圖告訴我們:“這里只有惡。”
好色演化成了尾隨和偷窺,貪欲則演變成了唯命是從和不擇手段。從雅也遭遇地震的那一刻起,他生活的希望已經連同城市化作了廢墟,他不知道,也不曾想過,“生存”這兩個字也慢慢吞噬了自己的靈魂,而生存本身絕不全然是惡。書中大概是從他默許美冬沒有免費送出煤油開始,他的“生存”開始了變質。但在地震和經濟衰退的雙重擠壓下,他的惡早已長出了枝葉,最終變為一棵遮蔽天空,盤根而據的惡之樹。
但我現在依然有著答案,盡管它被東野圭吾打了一個大大的叉。
那就是遇見有子時。
我不敢說有子代表著希望,但她代表著一種力量——不同于美冬的蠱惑人心的力量,是掙脫“幻夜”的力量。
當雅也開始渴望與有子平靜幸福的生活時,他已然想著與惡告別。雖然他仍是毅然決然地走向美冬為他安排的墳墓,但他已經開始領悟到自己要擺脫什么——借用美冬的話說,是一個又一個隧道:女人可以從隧道走出變得漂亮,男人可以從隧道走出找到漂亮的女人——這自然只是一部分,人們還可以找到金錢,找到自尊心,找到自己的所有的欲望。
而所有這些欲望匯聚而成的列車,永遠無法抵達隧道的盡頭。
雅也為美冬一再墮落自己,犯下罪行,他也目睹經歷了形形色色人的罪惡,他已經醒悟到這樣的生活沒有盡頭,不存在美冬許諾的幸福。
他所渴望的幸福正是兩人相知相惜的生活,用開頭的話說,明亮的生活。
故事中雅也沒有下定決心,踩下剎車,而是駛向無盡的黑暗,但有子讓他體驗到了“真實的白晝”。
周浩暉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擁有廣闊退路的人總是顯得很高尚。”
我不敢輕易說自己同意或反對這句話,就如同下面這句:
“身陷困境的人不一定顯得骯臟卑劣。”
我相信有子是一個動機,在這個迷失理智的夜晚中,讓雅也有所選擇。并非是選擇有子,而是選擇救贖自己,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不是做一個提線木偶骯臟地茍活。但這畢竟是我的想法,一個被東野圭吾親自撕碎的想法。對于我這樣一個尚且不知生活深淺的人,張口閉口救贖理想,大概也是囿于自己的“幻夜”之中吧。
明天會開始看《白夜行》,我還是希冀著,能在這本書的黑夜中看到光亮。
“我們只能走夜路。即便四周像白晝一樣明亮,那也只是虛擬的白晝。對此我們只能放棄。”
《幻夜》讀書筆記3
東野圭吾的推理能力很強,讀完總覺得和《白夜行》似曾相識,文中的雪惠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心狠手辣,對她不利的人都得死,亮司,一直在暗處幫助她,他們互相喜歡,彼此信任;《幻夜》中的新海美冬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阻礙她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唯一不同的是,她不愛雅也,把他當作最大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中。
在地震中她看到了雅也殺害舅舅的那一幕,一直希望做別人的她覺得機會來了,找到了永遠不會背叛她的人,她替代真正的新海美冬,拿走了大筆保險金,她佯裝記者,替雅也拿回了錄影帶,讓雅也感動不已,這只是她計劃的第一步。
之后兩人來到東京,為了上位,她誣陷上司濱中是偷窺狂,并剽竊了他的設計圖當自己珠寶店的原創;為了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她拆散了青工和她女朋友,還讓青工誤以為她喜歡他,當青工決定離開獨自創業時,她設了一個局,把他從案事件中解救出來,讓青工對她感激涕零;曾我孝道一直感謝上司的幫助,要把保存好的美冬一家的照片給她,為此他四處打聽美冬的下落,當美冬意識到曾我之前就認識她并知道真正的美冬長相時,她給雅也發恐嚇信,讓雅也誤以為發恐嚇信的是曾我,用雅也的手殺害了曾我,并讓雅也對他更加言聽計從;為了爬的更高,她嫁給了有錢的秋村,當知道老公的姐姐懷疑自己時,她讓雅也出面和姐姐保持地下情,就是為了抓住姐姐的把柄。
當雅也理清思路,知道真相時,他憤怒不已,美冬經常告訴她“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在黑夜中的道路前行,即便四周如白晝一樣明亮,也只是不真實的白晝。對此,我們早已認命”。他一直為了她所說的“兩個人的幸福”而為她掃清障礙,卻不知道她的幸福里根本就不包括他。
“我們只能走在幻夜的路上,即使四周明亮如白晝,那也僅是假象。就算與你共度的那個夜晚都是幻夜,我也愿為你化身為影,至死不渝”。他做到了如他承諾的那樣,當知道警察要去抓美冬時,愛她大于憤怒,雅也選擇了和警察同歸于盡,他最后說“沒人能進入我和她的世界”。
警察加藤是一個推理很強的人,她從一開始就懷疑美冬,在警局都不管的情況下,他一個人獨自調查,找到了真相,當他去阻止雅也殺害美冬時,被雅也知道了他要去抓美冬,雅也選擇了同歸于盡,讓真相永埋。
“這么美好的夜晚還是第一次看到,簡直就像幻夜一般”,美冬露出嬌媚的笑容,知道真相的人都不在了,再也沒有誰可以威脅到她,她是該高興。她把自己當作救世主,把別人陷入困境中再去救人,這是她一貫的作風,她愛的人只有自己。
我覺得美冬其實也很可憐,沒有愛的人,沒有真正的快樂,就像她說的“所謂的自卑,除了自己之外,誰也無法理解”。她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為中心,自卑而又驕傲的看著這個世界。
東野圭吾《幻夜》的讀書筆記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么能落下!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東野圭吾《幻夜》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只能走夜路。即便四周像白晝一樣明亮,那也只是虛擬的白晝。對此我們只能放棄。”
在沒有讀《白夜行》的情況下讀了這本所謂的“姊妹篇”,我不敢說這本說讓我有多滿意,卻激發了我一定要去讀《白夜行》的欲望。
“幻夜”是女主人公新海美冬向男主人公水原雅也許諾的幸福,是讓雅也一步一步出賣自己靈魂,犯下一樁樁慘案的原動力與目標。不幸的是,連這片雅也妄圖逃脫的黑暗也全是由謊言與惡編制而成。不光是雅也,濱中、青江、隆治等人,或是行為不端,或是渴望金錢,或是垂涎美色——那自然是惡。但那些惡的欲念全部都被撕碎、揉捏、再造,成為了美冬玩弄操控他人的保證,那是最血淋淋的惡。
用東野圭吾自己的話來說“從作惡的欲念開始,到作惡的欲念結束。”
加藤再次體會到時間確實在流逝,人的內心也在變化。而且,有些必須變化,否則人將無法生存下去。
這句話也許不那么起眼,但它卻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雅也希望擺脫自己的傀儡生活,他應該什么時候開始改變呢?制造毒氣裝置?殺害曾我?還是誘惑賴江的時候?
換做以前的我,一定會回答“一開始”;一開始沒有想過利用地震,自然不會有把柄,這不就掙脫了幻夜的束縛了嗎?
或許這本書的表達帶著夸張,但它的確透露出一個不幸的事實:
“惡無處不在”
東野圭吾解剖了所有人,他試圖告訴我們:“這里只有惡。”
好色演化成了尾隨和偷窺,貪欲則演變成了唯命是從和不擇手段。從雅也遭遇地震的那一刻起,他生活的希望已經連同城市化作了廢墟,他不知道,也不曾想過,“生存”這兩個字也慢慢吞噬了自己的靈魂,而生存本身絕不全然是惡。書中大概是從他默許美冬沒有免費送出煤油開始,他的“生存”開始了變質。但在地震和經濟衰退的雙重擠壓下,他的惡早已長出了枝葉,最終變為一棵遮蔽天空,盤根而據的惡之樹。
但我現在依然有著答案,盡管它被東野圭吾打了一個大大的叉。
那就是遇見有子時。
我不敢說有子代表著希望,但她代表著一種力量——不同于美冬的蠱惑人心的'力量,是掙脫“幻夜”的力量。
當雅也開始渴望與有子平靜幸福的生活時,他已然想著與惡告別。雖然他仍是毅然決然地走向美冬為他安排的墳墓,但他已經開始領悟到自己要擺脫什么——借用美冬的話說,是一個又一個隧道:女人可以從隧道走出變得漂亮,男人可以從隧道走出找到漂亮的女人——這自然只是一部分,人們還可以找到金錢,找到自尊心,找到自己的所有的欲望。
而所有這些欲望匯聚而成的列車,永遠無法抵達隧道的盡頭。
雅也為美冬一再墮落自己,犯下罪行,他也目睹經歷了形形色色人的罪惡,他已經醒悟到這樣的生活沒有盡頭,不存在美冬許諾的幸福。
他所渴望的幸福正是兩人相知相惜的生活,用開頭的話說,明亮的生活。
故事中雅也沒有下定決心,踩下剎車,而是駛向無盡的黑暗,但有子讓他體驗到了“真實的白晝”。
周浩暉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擁有廣闊退路的人總是顯得很高尚。”
我不敢輕易說自己同意或反對這句話,就如同下面這句:
“身陷困境的人不一定顯得骯臟卑劣。”
我相信有子是一個動機,在這個迷失理智的夜晚中,讓雅也有所選擇。并非是選擇有子,而是選擇救贖自己,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不是做一個提線木偶骯臟地茍活。但這畢竟是我的想法,一個被東野圭吾親自撕碎的想法。對于我這樣一個尚且不知生活深淺的人,張口閉口救贖理想,大概也是囿于自己的“幻夜”之中吧。
明天會開始看《白夜行》,我還是希冀著,能在這本書的黑夜中看到光亮。
“我們只能走夜路。即便四周像白晝一樣明亮,那也只是虛擬的白晝。對此我們只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