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驢肉的詞句 關于贊驢的詞語或詩詞
【第1句】:關于贊驢的詞語或詩詞
驢是貶義詞,直接贊的不多。
劍門道中遇微雨 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自嘲 陸游 少讀詩書陋漢唐,莫年身世寄農桑。 騎驢兩腳欲到地,愛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雖變改,醉來意氣尚軒昂。 太行王屋何由動,堪笑愚公不自量。
臨清大雪 吳偉業 白頭風雪上長安, 短褐疲驢帽帶寬。 辜負故園梅樹好, 南枝開放北枝寒。
出城 李賀 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 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試萬里,無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苦晝短 李賀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云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傷友 又云傷苦節士。 白居易 陋巷孤寒士,出門苦棲棲。
雖云志氣高,豈免顏色低。 平生同門友,通籍在金閨。
曩者膠漆契,邇來云雨睽。 正逢下朝歸,軒騎五門西。
是時天久陰,三日雨凄凄。 蹇驢避路立,肥馬當風嘶。
回頭忘相識,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陽社,貧賤相提攜。
今日長安道,對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獨慘凄。
死生不變者,唯聞任與黎。[任公叔、黎逢。
] 歲暮寄微之三首 白居易 微之別久能無嘆,知退書稀豈免愁。 甲子百年過半后,光陰一歲欲終頭。
池冰曉合膠船底,樓雪晴銷露瓦溝。 自覺歡情隨日減,蘇州心不及杭州。
白頭歲暮苦相思,除卻悲吟無可為。 枕上從妨一夜睡,燈前讀盡十年詩。
[讀前后唱和詩。] 龍鐘校正騎驢日,憔悴通江司馬時。
[通州、江州。] 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榮進雖頻退亦頻,與君才命不調勻。 若不九重中掌事,即須千里外拋身。
紫垣南北廳曾對,滄海東西郡又鄰。 唯欠結廬嵩洛下,一時歸去作閑人。
酬寄牛相公同宿話舊勸酒見贈 白居易 每來政事堂中宿,共憶華陽觀里時。 日暮獨歸愁米盡,泥深同出借驢騎。
交游今日唯殘我,富貴當年更有誰? 彼此相看頭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辭? 示從孫濟 杜甫 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權門多噂口沓,且復尋諸孫。
諸孫貧無事,宅舍如荒村。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
刈葵莫放手,放手傷葵根。阿翁懶惰久,覺兒行步奔。
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飧。小人利口實,薄俗難可論。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第2句】:推薦幾首關于“驢”的詩詞
關于“驢”的詩詞如下: 《黔之驢》 唐代:柳宗元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
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解釋】 黔地(這里的黔不指貴州)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一頭驢)進入這個地方。運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
老虎看到它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作為神(來對待),躲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小心地出來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十分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來來回回地觀察它,覺得它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終不與它搏斗。(老虎)漸漸地靠近驢子,態度更加親切而不莊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驢非常生氣,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興,盤算這件事說:“驢的技藝僅僅只是這樣罷了!”于是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唉!外形龐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當初(如果說)看不出驢的本領,老虎即使兇猛,(但)多疑、畏懼,終究不敢獵取驢子 。如今像這樣的下場,可悲啊! 《和子由澠池懷舊》 宋代: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解釋】 人生在世,到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
它在這塊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為鴻鵠的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一定。老和尚奉閑已經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們也沒有機會再到那兒去看看當年題過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們的題壁,是不是同飛鴻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還記得當時往澠池的崎嶇旅程嗎?路又遠,人又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劍門道中遇微雨》 宋代: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解釋】 衣服上沾滿了旅途上的灰塵和雜亂的酒的痕跡。
出門在外去很遠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沒有一處是不讓人心神暗淡和感傷的。我這一輩子就應該做一個詩人嗎?為什么騎上瘦驢在細雨中到劍門關去? 《自嘲》 宋代:陸游 少讀詩書陋漢唐,莫年身世寄農桑。
騎驢兩腳欲到地,愛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雖變改,醉來意氣尚軒昂。
太行王屋何由動,堪笑愚公不自量。 【解釋】 少年時候讀詩書,連漢唐的武功也不放在眼里,到老卻寄身農桑。
騎在驢身上兩腳快要到地,喜愛喝酒,酒杯常在身旁。老去以后容貌雖然變改,醉了以后意氣仍然軒昂。
太行王屋兩座山究竟是怎么被移動的?可笑我自己就像愚公一樣不自量。 《董行成》 宋代:佚名 唐懷州河內縣董行成能策賊。
有一人從河陽長店,盜行人驢一頭并皮袋。天欲曉,至懷州。
行成至街中,見之,叱曰:“個賊住!即下驢來!”遂承伏。人問何以知之。
行成曰:“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也;見人則引韁遠過,怯也;以此知之。”捉送縣,有頃,驢主尋蹤至,皆如其言。
【解釋】 唐朝懷州河內縣,有個叫董行成的人,能一眼就分辨出對方是否賊匪。 有一名賊人在河陽長店偷得路人一頭驢和皮袋,在天快破曉時趕到懷州境內,正巧碰到董行成迎面而來。
董行成一見他就大聲喝道:“你這賊子給我站住!立即從驢上下來!” 那人一聽立即下驢認罪。 事后有人問董行成如何看出那人是賊,董行成說:“這頭驢因長途急行而流汗,不是走了很長的路;而是這人見了路人也會引驢繞路,這一定是因他心虛;所以我判定他一定是賊。”
董行成將盜賊送到縣衙,不一會兒,驢的主人尋著蹤跡找來了,實際情況和董行成說的一模一樣。
【第3句】:關于贊驢的詞語或詩詞
驢是貶義詞,直接贊的不多。
劍門道中遇微雨陸游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自嘲 陸游少讀詩書陋漢唐,莫年身世寄農桑。騎驢兩腳欲到地,愛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雖變改,醉來意氣尚軒昂。太行王屋何由動,堪笑愚公不自量。
臨清大雪 吳偉業白頭風雪上長安,短褐疲驢帽帶寬。辜負故園梅樹好,南枝開放北枝寒。
出城 李賀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試萬里,無印自堪悲。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苦晝短 李賀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為服黃金,吞白玉?誰似任公子,云中騎碧驢?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傷友 又云傷苦節士。 白居易陋巷孤寒士,出門苦棲棲。
雖云志氣高,豈免顏色低。平生同門友,通籍在金閨。
曩者膠漆契,邇來云雨睽。正逢下朝歸,軒騎五門西。
是時天久陰,三日雨凄凄。蹇驢避路立,肥馬當風嘶。
回頭忘相識,占道上沙堤。昔年洛陽社,貧賤相提攜。
今日長安道,對面隔云泥。近日多如此,非君獨慘凄。
死生不變者,唯聞任與黎。[任公叔、黎逢。
]歲暮寄微之三首 白居易微之別久能無嘆,知退書稀豈免愁。甲子百年過半后,光陰一歲欲終頭。
池冰曉合膠船底,樓雪晴銷露瓦溝。自覺歡情隨日減,蘇州心不及杭州。
白頭歲暮苦相思,除卻悲吟無可為。枕上從妨一夜睡,燈前讀盡十年詩。
[讀前后唱和詩。]龍鐘校正騎驢日,憔悴通江司馬時。
[通州、江州。]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榮進雖頻退亦頻,與君才命不調勻。若不九重中掌事,即須千里外拋身。
紫垣南北廳曾對,滄海東西郡又鄰。唯欠結廬嵩洛下,一時歸去作閑人。
酬寄牛相公同宿話舊勸酒見贈 白居易每來政事堂中宿,共憶華陽觀里時。日暮獨歸愁米盡,泥深同出借驢騎。
交游今日唯殘我,富貴當年更有誰?彼此相看頭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辭?示從孫濟 杜甫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權門多噂口沓,且復尋諸孫。
諸孫貧無事,宅舍如荒村。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
刈葵莫放手,放手傷葵根。阿翁懶惰久,覺兒行步奔。
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飧。小人利口實,薄俗難可論。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第4句】:廣饒肴驢肉的相關詩句
肴驢肉是廣饒名吃,始創清朝同治初期,肴藥配方傳統制作,肉質鮮美滑而不膩。
做法是把驢肉切塊,放到肴料老湯鍋里,急火猛攻四個小時,文火燜足撈出晾起。
它的吃法也很簡單,吃時切片沾上蒜泥,具有提神健胃功效、強筋壯骨增加力氣。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說的就是味美之極,誰要能夠品嘗一次,今生也會難以忘記。
肴驢肉也是道涼菜,驢肉切片盤中壘起,切的極薄顏色暗紅,做法至今對外保密。
由于當地不產毛驢,原料購自新疆等地,十一村的崔家肉鋪,最為正統堪稱第一。
這里又是孫武故鄉,皇帝侍衛出自這里,據說人常吃肴驢肉,就會增添超人臂力。
如今肴制廣饒驢肉,繼承古老傳統工藝,年產量達一萬余噸,產品暢銷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