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姑娘采蘑菇的說說精選90條
采蘑菇的小姑娘美文
白云從天上飄下來,遇到采蘑菇的小姑娘,問她要不要帶她一程。她說:“不用,謝謝。”因為蘑菇長在地上,跟著云跑,她就采不到蘑菇了。但是她很高興,有一朵云注意到了她。她想,等她采好了蘑菇就去找云朵玩。可是當她提著滿滿一籃筐的蘑菇來到神遇的地點時,卻找不到原來的那片云彩了。原來云兒早被風帶走了。但在她的夢中,那片云彩還經常出現,依然在那美麗著,牽引著自己。
蘑菇姑娘準備去尋找白云。她走啊走,走過一座山又一座山,一片樹林又一片樹林。一路上,她看到了很多蘑菇,比之前她采的還要大,還要漂亮。但她沒有去采,她怕一不留神便錯過了白云。蘑菇姑娘到處打聽白云的去處,卻無人能知。過了好久好久,蘑菇姑娘才在懸崖邊上看到雪白的一團。“嗨!是你嗎?你還記得我嗎?”蘑菇姑娘走上前去打招呼。白云微笑,擺出一個大笑臉。蘑菇姑娘很驚奇,她可以坐上云團而不會掉下去。白云載著蘑菇姑娘在懸崖邊上找蘑菇,找到的全是又大又漂亮的那種。蘑菇姑娘只須輕輕伸出手,便可采摘而來。蘑菇姑娘把蘑菇都藏在白云里面,白云獲得更大的能量。風一吹,它的魔力也變大了。它可大可小,能起能落,顏色也可以變幻了。不僅如此,云兒對蘑菇姑娘說:“我本經風點化得它指點受它驅使,現在你卻可以憑你的意念來控制我的行動了。”蘑菇姑娘很高興,她準備帶白云一起回到她的故鄉。
在溪水邊,蘑菇姑娘見到了正在浣洗的奶奶。她連忙上前去幫她提衣服。可是奶奶卻認不得她了,問蘑菇姑娘:“你是誰啊?”“是我呀,奶奶,您不認得我了嗎?”蘑菇姑娘很傷心,眼淚掉到了溪水里。這時,她從溪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原來她已經長大,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她自己也大吃一驚。
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設計
活動目標:
【第1句】: 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感受歌曲歡快的風格。
【第2句】: 能根據圖示拍出相應的節奏型,感知歌曲節奏快慢的變化。
活動準備:
【第1句】: 樂器:鈴鼓、圓舞板。
【第2句】: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CD。
活動過程:
【第1句】:教師請幼兒邊聽音樂邊觀察圖片,講述歌詞情境,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教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我們一邊看著美麗的圖畫,一邊來欣賞吧。
(2)教師隨鋼琴伴奏用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注意在演唱中唱到“噻!”的時候上舉拍手的動作,以表達熱情快樂的歌曲情緒。
(3)教師提問,請幼兒講述歌詞含義。
教師:這首歌里描寫的是什么?你聽到這首歌有什么感覺?
【第2句】: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為歌曲伴奏。
(【第1句】:)感受歌曲最后一句。
教師:剛才我唱歌的時候做了一個動作,你們發現是什么動作了嗎?
教師:“噻!”是小姑娘們采完蘑菇后高興地擊掌慶祝!
(1) 幼兒演唱。
教師:請你們跟著我一起唱,唱到“噻!”的時候,請你們和我一起做上舉拍手的動作。
(2) 教師和幼兒一起學唱歌曲襯詞部分。
教師:在歌曲里,我們還聽到一句有趣的歌詞,是哪一句啊?
【第3句】:引導幼兒創編身體動作。
(1)引導幼兒隨音樂拍擊樂曲的節奏型,注意音樂的快慢。
(2)教師出示圖譜,引導幼兒看圖譜打出節奏型,知道小圖打出“××”的節奏,大圖打出“×”的節奏。將節奏型轉換成“身體動作總譜”。
(3)教師帶領幼兒集體練習身體動作總譜。
(4)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
【第4句】:引導幼兒進行配器練習。
(1)引導幼兒將圖譜轉化成身體動作,如“××”用拍腿代替“××”用拍手代替,“×—”用搖手腕代替,再進行配器演奏。
【第5句】:看教師指揮,按順序集體演奏。
語文兒歌《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學反思
《采蘑菇的小姑娘》昨天結束了,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對于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這首歌不僅節奏明快,還有與朋友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孩子們都很喜歡它。
我是用歌曲導入新課的,歡快的節奏使孩子們的情緒都很高漲,接下來的備學,很輕松的就搞定了,簡直出乎預料。讀課 文和識記生字詞幾乎沒費什么大的力氣。我本打算第一課時熟讀課文,識記生字詞為主,把問題拋出,讓優等生試著解決問題,我檢測c層的學生并幫他們鞏固。可 是,孩子們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解決的都很好。
面對這一情況,我及時地調整課堂教學計劃,檢測完以后,就開始討論問題:
【第1句】:小姑娘采來的蘑菇為什么不自己吃?她為什么換來鐮刀和棒棒糖?
【第2句】:你喜歡小姑 娘嗎?為什么?很快孩子們合作順利,小手如林,他們認為小姑娘賣了蘑菇是換棒棒糖和鐮刀的。接著我就問換鐮刀干嘛?有一個孩子說:“她家的鐮刀壞了,需要 換一把新的。”另一個孩子說:“她要用小鐮刀割草呢!”我問她為什么割草?孩子就笑了,“她很勤勞,給小豬小兔子割呀!”我又問:“你怎么知道她勤勞了? 課文中有嗎?你能讀讀嗎?”這個孩子很準確的找出相應的文案讀了起來。他剛讀完,又一個孩子有高舉小手:“老師,我知道他換棒棒糖做什么?”“喔,文案 看?”我充滿期望的望著他。“他跟小朋友分著吃。”我就說了:“好東西,誰不愿留著自己吃啊?”“不是,不是,老師,分享是快樂的......”孩子們的 思維確實在慢慢的成熟,慢慢地寬泛起來。他們能夠隨著我的問題一步一步達到預期的目的,我感到很欣慰。
當然也有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我課前對備學生做的不到位,導致低估了他們的能力,第一課時設計的內容如果備學生到位,不會出現這個出乎預料的`問題的,臨時調整課堂往往效果不好。所以我要引以為戒。
再有,我的生字詞教學拓展的有點窄,一個字讓不僅僅局限孩子們認識,讓他們由此想到別的相似字,還得教會他們運用,由一個字到會組幾個詞再到會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寫作積累了素材,還增加了識字量。
還有,課堂語言不夠豐富,比如表揚某個孩子,語言很是單調,總是:你真棒!棒極了!你太聰明了......我的話其實沒說到孩子的心里,每個人的表揚是一樣的,時間久了,孩子容易麻木。應該注意點出他為何而棒,棒在哪里。
講完課,突然我有一種成長的感覺,是啊,我也和孩子們一樣成長!
采蘑菇的小姑娘教案
【活動目標】
【第1句】:學習按圖形和節奏選用恰當的樂器為樂曲伴奏。
【第2句】:能夠按指揮的手勢正確的`進行樂器演奏,感受大家合作表演的愉快。
【活動準備】
圖譜、伴奏帶、樂器圖片三張、樂器若干樣(碰鈴、圓鼓板、鈴鼓)
【活動過程】
【第1句】:聽音樂。
【第1句】:欣賞音樂。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歌,請你們豎起小耳朵認真聽,待會告訴老師,你聽完了有什么感受?
【第2句】:教師提問。
師:歌曲放完了,請文案你的感受?(歡快、活潑、高興)
【第2句】:出示圖譜。
【第1句】:教師哼唱歌曲一遍。
【第2句】:教師提問:請你們想一想,可以用哪一些身體動作來為這張圖譜打節奏?(拍手、拍肩、抖手、跺腳)
【第3句】:教師邊哼唱音樂邊演示動作。
【第4句】:教師帶領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圖譜。
【第5句】:分組聽音樂做身體動作來表示圖譜。
【第3句】:分配、出示樂器。
【第1句】:教師提問:請小朋友看看這幾個圖案,你覺得用哪些樂器來配合適?
【第2句】:徒手練習(教師哼唱,幼兒跟教師一起做動作)
【第3句】:分組徒手練習。
【第4句】:打擊樂演奏。
【第1句】:教師帶領幼兒用樂器演奏2遍。
【第2句】:請小朋友交換樂器演奏(先徒手練習一遍)。
【第3句】:用樂器演奏。
【第5句】: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說一說參與打擊樂演奏的感覺,請幼兒回到班級繼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