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恐歸,卻都有一顆盼歸的心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雖也曾概嘆有家不能歸,背后卻是衣錦還鄉(xiāng)的自豪。“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面臨的卻是家國淪喪的慘痛。“片云凝不散,遙掛望鄉(xiāng)愁,”那一腔歸思,流淌千年,如泣如訴,如煙似霧,裊裊不絕如縷,直入當今恐歸族愁腸。其實,我們只是恐歸,卻都有一顆盼歸的心。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年關至,人不歸,皆因心中有愁。愁什么?
一愁:何處積鄉(xiāng)愁,天涯聚亂流
我只是流浪異鄉(xiāng)的渺小的一個,離開家或許已經多年,卻架不住命途多桀,雖生命不息,拼搏不止,最終卻一事無成,愧對父老親人。瞧著同來人,個個衣錦還鄉(xiāng),我只能獨自吞下鄉(xiāng)思的苦。既然回去不能給予他們實質性幫助,又有何臉面去面對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且將鄉(xiāng)愁凝聚我心,繼續(xù)游蕩在千里之外,遙望故鄉(xiāng)燈火,飲一杯孤獨的酒罷。
某君:三年前豪氣干云地出來,對家人夸下海口,要以自身努力改變家庭的貧窮面貌。三年過去,除了定期寄回的可憐的工資,別無積蓄。每到年關,雖思鄉(xiāng)心切,卻寧愿獨守廠房,讓除夕夜的孤燈伴一杯冷酒,與天涯思鄉(xiāng)客渡過一個不眠之夜。
二愁: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在物欲的都市,我不幸成為剩男剩女中的一員,大齡未婚的我,成為了父母心頭之患,即使不歸,也能想像母親每年為我的親事增添的白發(fā)。即使離鄉(xiāng)不遠,“情怯”的我,又如何能獨身一人歸去,在父母累累的傷口上撒上一把鹽?
某女:早年遠走異國,在南美孤單地打拼。歲月悄然流逝,心中的白馬王子依然云遮霧罩,未見盧山真面目,老家的母親催促越來越急,自己的內心卻越來越煩亂。只好在自己的空間里,用文字途說著自己的天涯心路。“媽媽最近的話題都是婚姻,好象我的生命里只剩這個話題了,有點茫然有點想發(fā)瘋,其實媽媽的擔憂我懂,只是很多事無法勉強,也許將就能換來生活的平靜跟幸福,只是附帶的平庸讓我無法接受了,為了生活的現實我可以將就,可是未來也能將就嗎....當然,我從沒想過不凡,沒那種能力也沒那種野心,只是希望找個疼我的人,淡淡的牽過一生。錯過了很多我懂,我覺得我自己不是一般的笨,只是天性的倔強總讓我堅持自己的錯誤...知道錯還不改,那算什么,現在帶來的一切只能說我活該吧。只是今年過年,我卻再也沒有勇氣去面對媽媽探尋的眼神。”
三愁: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想回家,也能回家。我沒有經濟上的苦痛,也沒有婚姻上的煩惱,只有工作上的無奈。這個春節(jié),本來安排好要了卻鄉(xiāng)愁的我,卻不得不再次與團聚失之交臂,遠赴異國他鄉(xiāng)。這是我的宿命嗎?
某對夫妻:已經計劃好春節(jié)回東北,機票已經訂好,只等歸期來臨。這時候公司下達了任務,出差俄羅斯!誰讓自己是俄語翻譯呢?悲也好,痛也罷,只好將的西伯利亞靄靄白雪,當成故鄉(xiāng)冬日的雪絨花。
四愁: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當代社會,無法問死生的事情當然很少很少。但是,父母不在人世,兄弟四散的例子,卻也并不少見。對于他們,故鄉(xiāng)只是存在于夢中,歸去,也許面對的只是一串陌生的面孔,這樣的歸去,又何意義呢?
我同事:大學時代便已父母亡故,到如今,哥哥于湖北棲身、姐姐遠赴福建、弟弟蝸居江西、自己獨處南國。數年前曾做了一回故鄉(xiāng)游,帶回一腔愁苦與唏噓。他看見曾棲居的老屋,在年久失修之后的轟倒塌,心便碎落一地。回來賦詩一首《故鄉(xiāng)》,從此再不提歸鄉(xiāng)之事。“風雨雕刻的老屋倒了/溫馨和回憶仍在瓦礫中喘息/腐敗的柱子、破爛的木板墻/饑腸轆轆肚皮/漫過淙淙溪流/流向遠方/那顆漂泊而懷舊的心。”詩帶心碎,讓人如何不恐歸?
一萬個人有一種鄉(xiāng)愁,一萬個人有一萬顆歸心。可是不幸我們都不能歸去,你說我恐歸也好,厭歸也罷,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不歸的苦與痛,也只能由我們自己去承擔,請相信:我們不會在恐歸中沉淪,明天始終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