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打魚的描寫句子匯集70條
《江上漁者》古詩
范仲淹是主張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時曾擔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他能夠關心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般民眾的疾苦,寫過一些同情勞動人民的詩歌作品,但流傳下來的很少。下面我們來欣賞其《江上漁者》!
江上漁者
作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②愛鱸魚③美。 君④看⑦一葉舟, 出沒⑤風波⑥里。【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愛:喜歡。
③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④君:你。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⑤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⑥風波:波浪。
⑦一葉舟:像落葉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無數人, 只知喜愛鱸魚之鮮美。
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鑒賞】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通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然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1]創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張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時曾擔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他能夠關心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般民眾的疾苦,寫過一些同情勞動人民的詩歌作品,但流傳下來的很少。
江南水鄉,川道縱橫,極富魚蝦之利。其中以江蘇松江四腮鱸魚最為知名。凡往來于松江水上的,沒有不喜歡這一特產,不希望一嘗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但他發之于詩,卻沒有把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對鱸魚這一美味的品嘗和贊嘆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東西。注意到了隱藏在這一特產背后的漁民的痛苦和艱險,并且深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達作者對漁民工作痛苦艱險的同情。
拓展:古詩《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1句】: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第2句】: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導入、解詩題。
【第1句】: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鋤禾》這首古詩,誰能背誦。(學生背誦)教師出示古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讀好?(指名朗讀評價引導:你可讀得真好。但老師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江上漁者》(板書課題)。
【第2句】:解詩題:同學們,你覺得題目是什么意思?
學生:江上打魚的人。(教師引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理解:漁者——以打魚為生的人。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魚為生的人。
【第3句】:讀詩題:
【第2句】:讀詩解意。
【第1句】: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誰會讀這首詩。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ò”,不要讀作“méi”。“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教師引導性的評價: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詩句讀正確。你也很了不起,讀得很有感情,但老師這里還要提醒一下“出沒”這個詞語的讀音。請你再讀一遍好嗎?……)
【第2句】: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把詩句中字的讀音讀正確。可以自己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學聽。
誰愿意再來讀這首古詩,并能將詩讀正確。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幫助聽聽,如果同學有讀錯的地方,請幫助指出來,如果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就用掌聲來表揚他,好嗎!)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齊讀。
【第3句】:解詞連句知大意。
(1)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會讀,而且要知道詩句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再次仔細地讀讀詩句,根據下面的注釋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然后可以和同學商量,當然也可以找身邊的老師請教。
注釋: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風波:風浪。
(2)學生自由讀,了解詩句意思。
(3)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啊!
【第4句】:齊讀古詩。
【第3句】:展開想象,悟詩情。
【第1句】: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呢?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于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涌,一只魚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第2句】:現在誰來說說作者在酒樓里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如果你是酒樓里的客人,當你吃了肉嫩味鮮的鱸魚時,你會怎么說?學生交流: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感受當時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學生齊讀)
【第3句】:“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后,腦海中又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第4句】:學生交流:打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飄蕩,時隱時現,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又仿佛聽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教師:這是一艘怎樣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樹葉一樣的小船。)
看到了洶涌的波濤。教師:“波濤洶涌”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么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么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么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教師:“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來通過朗讀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學生朗讀【第3句】:四兩句。
B、看著這畫面,看著這滾滾波濤,你又想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吃、住的艱難;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每次打魚到回歸,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
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江上漁者也很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魚,條條皆辛苦。”呀!讓我們齊讀【第3句】:四兩句。
【第4句】:寫話: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嘗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那些在洶涌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說。請同學們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寫,交流。
【第5句】:朗讀升華情感。
教師:面對著這洶涌的波濤,面對著在波濤中捕魚的人,我們有很多話要說,……那就讓我們把這些話化成背誦吧!一起來背誦古詩《江上漁者》。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第1句】:范仲淹《江上漁者》閱讀訓練及賞析
【第2句】:范仲淹《江上漁者》全詩翻譯賞析
【第3句】:范仲淹《江上漁者》閱讀答案及賞析
【第4句】:范仲淹《江上漁者》原文賞析
【第5句】:范仲淹《江上漁者》詩意賞析
【第6句】:范仲淹《江上漁者》詩意
【第7句】:范仲淹《江上漁者》賞析
【第8句】:《江上漁者》英文翻譯
【第9句】:《江上漁者》閱讀答案
【第10句】:《江上漁者》英文譯文
江上漁者古詩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注釋:
【第1句】:漁者:捕魚的人。
【第2句】:但:只。
【第3句】:君:你。
【第4句】: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第5句】:風波:風浪。
【第6句】:愛:喜歡。
【第7句】: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第8句】:一葉舟:像飄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譯文:
江岸上來來往往的行人,
只喜歡鱸魚味道的鮮美。
請您看那一夜小小漁船,
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賞析: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是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蕩,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江上漁者古詩主題
教學目標
【第1句】: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第2句】: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第3句】: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幻 燈 課 件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導入
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江上漁者》。
【第2句】:朗讀古詩
【第1句】: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第2句】:教師領讀,幼兒跟讀。
【第3句】:自由朗讀。
【第4句】:作者介紹
【第3句】:讀詩解意
自由讀,了解詩句意思。
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第4句】:齊讀古詩
活動結束
江上漁者古詩鑒賞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江上漁者古詩鑒賞,歡迎大家閱讀!
江上漁者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話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英文譯文
THE FISHERMAN ON THE STREAM
You go up and down stream;
You love to eat the bream.
Lo! The fishing boat braves
Perilous wind and waves.
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江上漁者
江上漁者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賞析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創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張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時曾擔任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他能夠關心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般民眾的疾苦,寫過一些同情勞動人民的詩歌作品,但流傳下來的很少。
江南水鄉,川道縱橫,極富魚蝦之利。其中以江蘇松江四腮鱸魚(四鰓鱸魚)最為知名。凡往來于松江水上的,沒有不喜歡這一特產,不希望一嘗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淹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但他發之于詩,卻沒有把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對鱸魚這一美味的品嘗和贊嘆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東西。注意到了隱藏在這一特產背后的漁民的痛苦和艱險,并且深表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