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中的好句子匯集100條

10218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說明文中的好句子匯集100條

說明文句子分析

篇一:說明文句子中詞語的分析

——說明文句子中詞語的分析——

【第1句】:解釋含義

【第2句】:結合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用詞特點等分析詞語的表達效果、作用

【第3句】:指出運用這個詞語體現的語言特點(準確性、生動性等)

【第4句】:假設不用這個詞語的后果

一般格式:××這個詞的意思是……運用了××修辭手法,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如果去掉這個詞語,那么……

篇二:說明文中某個句子不能刪去的理由

說明文中某個句子不能刪去的理由

答題格式:

【第1句】: 表態:不能刪。

【第2句】: 分析:如果刪去??,其一,??;其二,??;(其三,??)

【第3句】: 總結:它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條理性,所以,??不能刪。

常見答題點:

1)無法照應/呼應前面的內容。

2)使后面某一詞缺少了說明對象或說明對象不清楚。

3)使題目/或文中觀點的含義不明確。

4)確立文本意識,根據文中意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分值答要點)。

舉例:

(1)無法照應/呼應前面的內容。

例:(2009真題)浩瀚的大海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據專家測算,僅水產品一項,海洋每年就可向人類提供30億噸。(呼應,說明對象不清楚)

(2)使后面某一詞缺少了說明對象或說明對象不清楚。

①說明對象(what)

②人(who)

常見說明對象 ③時間/時候(when))

④原因/條件(why)

(how)

??

例1:(2010真題)在這種條件下,路邊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閃而過,也很難獲得多少印象。(誰,原因)

例2:(2011東城一模)壺口瀑布是理想的旅游勝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千秋,但是游人

(誰,什么時候)

(3)使題目/或文中觀點的含義不明確。

題目:

例:(2011西城一模《昆蟲的擬態》)為了獲得生存的機會,各種形態的昆蟲偽裝成自然界里的萬物,隱蔽自己,嚇跑敵人,或者方便自身取食,這就是昆蟲的擬態。(昆蟲的擬態的含義,方法)

文中觀點:

例:(2011海淀一模《建筑與漢字》)第三,他們都注重疏密之法。書法家在進行創作時,將筆畫未到的空白處也計算在它的造型之中,黑白相互穿插,形成特有的空間美感。建筑師的設計思路與之相同,即利用??借助??,從而構造出“通、透、空”的意境。(說明對象,無法建立建筑與漢字書法的聯系,也就不能強調二者都注重了疏密之法的理念)

(4)確立文本意識,根據文中前后意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分值答要點)

這場大火的起因是有人縱火,這并不意外。除了被閃電點燃,90%以上的野火都是人為引起的。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人類與森林的接觸日益緊密,森林野火發生的頻率也就越高。 例:(2011朝陽一模)⑤原來在斑頭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分子結構里包含一個對氧原子有特別的親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這個優勢加上斑頭雁體內其它幾個應對氣候變化的組織,使得它們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資源,可在近9000米的高空安詳自在地飛行。(3分) (如果刪掉這句話,陳述的對象就不全面,斑頭雁實現高空飛行就缺少了必要的條件,就無法自然引出下文斑頭雁體內其它幾個應對氣候變化組織的介紹。共3分。“對象不全面”1分,“缺少條件”1分,“引出下文”1分)

篇三:說明文 詞句含義理解

說明文復習——詞句含義理解

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特殊含義。

【第2句】:把握文章內容,準確從文中篩選出相關信息。

教學重點:掌握中考時常出現的題型。

教學難點:掌握答題技巧并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第1句】: 考題回放

11年杭州卷《蘭花的智慧》

【第1句】: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2分)

(1)蘭花種子雖然練就了上乘輕功,卻沒有獲得足夠的內功。

(2)蘭花家族里由三分之一的成員更是不折不扣的“鐵公雞”。

10年紹興卷《低碳經濟》

【第1句】:文章最后一小節中“綠色大拇指”一詞是什么意思?(2分)

09年杭州卷《潔身自好的蓮花》

【第1句】: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指代的內容。(4分)

(1)這是自然界中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2)蓮花的這種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

【第2句】:考點透視

【第1句】:理解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特殊含義。

【第2句】:把握文章內容,準確從文中篩選出相關信息。

【第3句】:練習反饋

【第1句】:課前完成11年《蘭花的智慧》第1題。

【第2句】:課件展示學生錯誤答案。

【第3句】:師生一起分析、歸納其錯誤原因

預設:(1)理解不當:要求回答的是“內功”而非“沒有內功”,答案中就

同樣不能出現“沒有”這一內容。

(2)不會整合:寫了具體的事例,如令蜜蜂乖乖為蘭花無償傳粉,

或長距離傳播香甜氣味……

【第4句】:思路導航:

(1)審清題干所設的問題是對哪種含義的理解。

(2)若為比喻義,則先明確詞語的本來意思。

(3)聯系上下文,尋找與詞語本來意思比較接近的詞句,篩選

整合即可。

【第4句】:真題再現

09年杭州卷《潔身自好的蓮花》

【第1句】: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指代的內容。

(1)這是自然界中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2)蓮花的這種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

學生說明解題思路,教師歸納小結:

(1)審清題干所設的問題是對哪種含義的理解。

(2)若為指代義,則聯系上下文,鎖定范圍,找準語句,篩選整合。

【第5句】:小試牛刀

《教學指南》P96《莫扎特讓你更聰明嗎?》

【第1句】:第5段中的“肥皂泡”和第7段中的“這個角度”指代的具體內容分別是什么?

【第6句】:課后練習

《精通中考》(一)【第3句】:(七)1

篇四:如何分析說明文中劃線句子的作用

如何分析說明文中劃線句子的作用

【第1句】:畫線句子指向的知識點

【第1句】:劃線句子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出題者要考核的知識點是中心句的作用;

【第2句】:劃線句子是過渡句——出題者要考核的知識點是過渡句的結構作用;

【第3句】:畫線句子是一種或幾種說明方法的運用部分——考核的知識點是說明方法的判定及其在說明過程中的作用;

【第4句】:劃線句子是全文的說明目的——出題者要考核的知識點是說明文的目的,及這個句子的結構作用。

【第2句】:分析不同類型劃線句子作用的答題方法

(一)劃線句子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第1句】:指出其在內容表達上的作用、效果;

【第2句】:指出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例如:分析下面語段中劃線句子的作用

抵御沙丘進攻的方法是植樹種草。我國沙荒地區,有一部分沙丘已經長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轉移陣地了。這種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來。根據近年治沙的經驗,陜北榆林、內蒙古磴口、甘肅民勤地區的流動沙丘,表面干沙層的厚度一般不超過10厘米。10 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漸增大,到40厘米的深處,水分含量達到2%以上,這就是濕沙層了。濕沙層的水分足夠供應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動沙丘上植樹種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類成長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來了。

【第1句】:對應的答案是:概括說明植樹種草是抵御沙丘進攻的方法,語言簡潔明快;

【第2句】:對應的答案是:總領全段。

將二者合起來,就是劃線的中心句的作用(答案分為在內容表達和結構兩個方面的作用):概括說明植樹種草是抵御沙丘進攻的方法,語言簡潔明快;在結構上總領全段。

(二)劃線句子是一個過渡句

【第1句】:指出這個句子的結構作用是承上,還是啟下,或者是承上啟下

【第2句】: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有何好處;

【第3句】:指出:承上的——承接上文的什么內容;啟下的——引出下文什么內容;承上啟下的——上文承接什么內容,引出下文什么內容。

【第4句】:難點突破

(1)如何判定一個句子具有承上的結構作用

這個句子只要具備以下特征中的一個特征,就說明它具有承上功能:

A.句子中的詞或短語對上文的表象內容具有概括作用。例如,剛才,我說明了使用手機的方法。其中“手機的使用方法”這個短語就對上文的表象內容進行了概括,所以這句話就具有承上功能。

B.過渡句中有某個詞或短語,解釋了上文的本質內容。例如海市蜃樓不是一種神仙鬼怪降臨人世,而是光的一種折射成像現象。如果前一段描述的是海市蜃樓的現象,這句話中“是光的一種折射成像現象”就揭示了上文的本質內容,因而這句話也具有承上功能。

C.涉及到上文說明的內容。例如上文講了一棵樹,這個句子中提到相關的樹葉、樹根等,就說明這句話具有承上作用

D.和上文構成明顯的邏輯關系。例如句子開頭是“因此”、或者“那么”、或者“然而”,那么這個過渡句顯然和上文有或因果、或假設、或轉折邏輯聯系;還有的句子開頭是“其次”、“第二”等,明顯前文有“首先”、“第一”等詞,構成主次、或順次關系,因而也具有承上功能。

(2)如何判定過渡句具有啟下作用

承上的幾種類型中詞或短語與上文的關系轉為對下文的關系,則是啟下。

(3)如何判定過渡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過渡句中有的詞或短語概括總結、或聯系上文的內容,還有的詞或短語概括、聯系下文的內容,則這個過渡句就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4)如何判定過渡句的存在,對文章結構的好處

無論是承上、還是啟下,抑或是承上啟下,帶來的好處都是使文章的結構嚴謹。

例如: 為什么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光輝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他們制作石料的工藝極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塊大石碑,又能把石塊雕刻成各中形象。在建筑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再其次,我國富有建筑用的

各種石料,便于就地取材,這也為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

文中這個劃線句子就是針對過渡句的結構作用出的試題。“這樣輝煌的成就”概括了上文趙州橋的歷史、結構、造型特點,具有承上作用,“為什么”這個疑問代詞,概括了這一段的主要內容,所以具有啟下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這個段落中,劃線句子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上承接我國石拱橋取得的輝煌成就,下引出取得成就的原因,使文章架構嚴謹。

(三)劃線句子考核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1句】:要指出句子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不要遺漏)?

【第2句】:要指出運用這種說明方法說明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第3句】:要指出運用這種說明方法帶來怎樣的效果?

樣,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體的密度,無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來,沉不下去。

【第1句】: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引資料、分類別、列數字;

【第2句】:主要說明了:死海的咸度高、浮力大。 【第3句】:效果

(1)引資料:突出材料的科學性、準確性,增強說服力; (2)分類別:將死海中的礦物質分成若干種類一一說明,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3)列數字:準確具體。

整體答案就是:這句話運用引資料、分類別、列數字三種說明方法,說明了死海的咸度高、浮力大這一突出特點,說明過程引用材料、數據科學、準確、具體,增強了說服力,同時把復雜的內容說明得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四)劃線句子就是點名文章寫作意圖(寫作目的)的句子

【第1句】:指出其結構作用:總結全文;

吸煙,嚴重損害著自己的生

命,威脅著他人的健康。我們要切實行動起來,高高揚起禁煙的旗幟! 例如:人們種植香煙,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社會消費香煙,浪費了大量的資金。

劃線句子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的寫作目的(寫作意圖),倡導大家積極參與禁煙行動。

篇五:說明文語言

說明文語言

特點: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

賞析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第1句】:限制性詞語有

【第1句】:限定時間:目前、迄今為止、不久的將來、已經、一向、早已、一直、漸漸等。

【第2句】:限定程度:最、比較、幾乎、相當、稍微、更加、很、尤其等。

【第3句】:表示估計或推測:大約、可能、左右等。

【第4句】:限定數量:之【第1句】:多、有余、很少等

【第5句】:限定范圍:全、都、大部分、大面積、總共、少數等。

【第6句】:表頻率的詞語:一般、往往、常常、經常、通常、總是、有時、屢次”等。

【第7句】:表質地的詞語:軟、硬

具體分析:

1.“可能、大約、左右” 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計、推測,說明了xxxx只是估計,但不是絕對肯定,這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2.“在當時”在限定時間,只說明了xx在當時是xxx,但現在不是,這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3句】: “幾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極個別特例,說明xxxx差不多是xxxxx,這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幾近”是幾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極個別特例,說明xxxx差不多是xxxxx,這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4.“往往”是大多數的意思,說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況。換成“總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與客觀事實不符合,“往往”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第5句】:“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況,表明還會有特別或例外的情況。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況,不排除特殊情況,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種,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7.“據測定”限制作用,表明數據的來源,有科學依據。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8.“按照他的計算” 限制作用,表明數據的來源,使文章語言表達更準確,更具有科學性。【第9句】:“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從范圍上加以限制,說明不是所有的xxxx,這體現了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

【第10句】:“大面積”一詞從范圍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圍內有例外情況,這體現了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

“大多數”從范圍上限制,說明不是全部,體現了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

【第11句】:“往往”是大多數的意思,說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況。換成“總是”表明一定xxx,與客觀事實不符合,“往往”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練習:

【第1句】:說一說“在有霧的天氣里,人們應適當停止一些戶外活動”一句中的“適當”能否刪去?為什么?

【第2句】:如果問“適當”的表達效果?

【第2句】:關系羅列

(一)、一般與特殊

“通常”、“往往”、“一般”等強調一般情況,不包括特殊情況。

“在------之下”、“只有------才”強調特殊情況。

(二)、全部與部分 “所有的”強調全部,表示沒有例外。

“大部分”、“幾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

(三)、主要和次要 “主要”、“次要”;“其次”、“再次”

(四)、精確與模糊

“大約”、“左右”、“約”、“上下”、 “可能”:大概、不確定,表示一種猜測、估計。

(五)、限制與形容

【第1句】:我國是世界上生產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國家之一。 “最”分別針對“早”、“多”作程度限制。

【第2句】: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 “驚人”突出了其地位影響。

(六)、依據與論斷

“據推算”、“在當時”:限制時間、條件。

例如:【第1句】:“趙州橋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

【第2句】:“從大量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是大豆的起源地。”

賞析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一)第一種題型:句子中加點詞有何作用?

【第1句】:答題模式講解:1先配合實際語境說說加點詞意思和所要表達的內容;2這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2句】:例題解析。(試說說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1)自從鷺鳥在這片林子棲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飛蟲幾近絕跡,村里六畜興旺。 ..

(2)村干部還告訴記者,可能是現在環境的惡化以及一些人為的捕殺,這兩年來鷺鳥越來越少了。 ..

【第3句】:牛刀小試。

試說說“(趙州橋的的橋拱)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中的加點詞有何作用?

(二)第二種題型:句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第1句】:答題模式講解:不能,因為加點詞表示??意思(起修飾或限制作用)放在語言環境中解說,如刪去句意變成??意思,與事實(或原意)不符。用上加點詞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與嚴密性。

【第2句】:例題展示。(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1)旅人橋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2)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

【第3句】:牛刀小試。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向沙漠進軍》

練習:

【第1句】:“縮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這句話中“一般”能否刪去,為什么?

【第2句】:“而人的大腦皮層甚至比甜橙皮還薄,大約只有2毫米,僅相當于一枚一角硬幣的厚度”這句話中“大約”能否刪去,為什么?

【第3句】:“用藻類制造燃料的技術目前還停留在實驗性階段”一句中加點詞語“目前”能否刪去?為什么?

【第4句】: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十分短缺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僅”能否刪去?為什么?

【第5句】:“淘米水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中的“一定的”可以去掉嗎?請說明理由。

(三)第三種題型: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詞句,并說說其表達效果。

【第1句】:答題技巧:“??”這個詞表示??意思(起修飾或限制作用),這句表示??(結合句意)的意思,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與嚴密性。

【第1句】:有研究表明,食用過量木糖醇后的確有可能導致輕度腹瀉。請你說說“有可能”一詞的表達作用。

【第2句】:我國豬肉消費名列世界第一,這似乎正是生活質量提高、國泰民安的一種象征。結合語境,說說“似乎”一詞的作用。

(四)第四種題型:能否將句中加點詞替換為另外一個詞語?請說明理由。

【第1句】:答題模式講解:1不可以;(2)因為原詞表達??意思,換了就變成??意思,與不符合實際,“××”(加點詞)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第2句】:例題展示。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第50句】:82米,兩端寬【第9句】:6米,中部略窄,寬9米。”中的.加點詞能否換成“很”,為什么?

答:(1)不能;(2)因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過是比兩端狹窄些,換成“很”,就表明這兩者在寬度上相差很大,與實際不符合,“略”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3句】:牛刀小試。

1)“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這句話中的加點詞語“往往”能否替換成“總是”,試說明理由。

答: 2)、后來科學家依照這個發現和放電原理,發明了大型的核電池,用于工業和航天業。上面句子中的詞語“發明”改為“發現”可以嗎?為什么?

【第3句】:賞析平實和生動的說明語言。

(一)兩者的概念。

【第1句】:所謂“平實”,就是抓住事物的特點,用準確、簡明、平實的語言,對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能等加以解說,不必加修飾或描寫,只需明白如話地寫出來即可。(采用此類語言來寫的說明文,叫“平實說明文”其語言特點是:準確、簡明、平實。)

【第2句】:所謂“生動”,就是借助描寫、記敘等表達方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事物進行具體形象的描寫。(采用此類語言來寫的說明文,叫“科學小品文”或“文學性的說明文”,其語言特點是:準確、

形象、生動。)

(二)兩者在考試中的題型。

【第1句】:試舉例比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幾句話)的語言特點。(區分平實語言和生動語言的特點。)

【第2句】:從修辭、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選一個角度,以全文(第×段)為例,分析該段的語言特點。(此類題目是賞析說明語言的形象生動性,富有感染力。)

(1)修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使說明語言的形象生動性,有氣勢,富有感染力。

(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準確、形象生動的動詞、形容詞)使說明更具體形象生動;議論抒情則可以準確地概括說明對象的特點,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加強文章的感染力。(描寫、議論、敘述經常配合使用。)

●●答題模式:這篇文章(某段)綜合運用(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選擇)的表達方式,如??(具體的例子),使說明更準確、形象生動,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加強文章的感染力。

(3)表現(寫作)手法:動靜結合法、虛實結合法、襯托法、多覺感受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形色結合法等,既使說明語言形象生動,又可引發讀者的豐富聯想,充滿了情趣和詩情畫意。

(4)句式:長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

【第3句】:試題演示(A)

塵埃就是漂浮在大氣中的塵粒。這小小的幽靈是棲身在空氣中,借著大氣的浮力,悄然而來,又無聲地離去。它來去匆匆,無孔不入。

(1)文章把塵埃說是“小小的幽靈”,反映了塵埃的什么特點?換成平實語言,怎么說?

答:

(2)以上文段有三句話,第一句和第【第2句】:三句分別反映了說明語言的什么特點?

答:

【第4句】:試題演示(B)

“海之戀”入口廣場后面是題為“漁港船歌”的休閑景區,景區設計成一個半月形的小港灣,簡直是一個天然的漁船文化實物展覽館。展品之豐富,設計之巧妙,令人稱絕。景區里面停泊著從湛江各處漁港搜集來的各式各樣的漁船,小的是僅能容兩人的舢板,大的有幾百噸的遠洋拉網漁船。有的橫在寬闊的草坪上,猶如在海中飄蕩;有的依靠在觀光碼頭,正歸航休憩;有的擱散在沙灘中,似等待漲潮時再度起航??明月當空的夜晚游園,坐在船上,無論是小憩還是暢飲,都自然的會生發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贊嘆。

▲▲請結合具體語句,從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運用的角度簡要分析文段語言的特色及其表達效果。

【第5句】:試題演示(C)

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鮮。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樂的日子。而這時的賓館飯店,酒樓食肆,蟹是餐桌上最受歡迎的主菜,蟹的種類,菜式也非常的多。除名貴的膏蟹外,也有較便宜清甜的肉蟹、花蟹。清蒸油焗,生炒酥炸;醬醋油鹽,甜酸香辣,蒜茸姜蔥,椒鹽藥膳,烹飪方法多種多樣,任君選擇。外地客人到湛江,總希望品嘗湛江蟹的滋味,也以此為一樂。他們學著湛江人.持鰲舉酒,邊剝邊吃,淘醉之時,舔指回味,其樂無窮,真是做神仙也不過如此了。到湛江吃海鮮,品嘗螃蟹,大飽口福,如今已成了到湛江旅游的一大樂趣。《復習指導》P.40《湛江的美食——螃蟹》

▲▲請從句式運用的角度簡要分析文章末段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效果。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第1句】:答:“不能刪去。因為“適當”起限制作用,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霧時,戶外活動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刪掉后成了完全停止,與實際不符。“適當”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第2句】:答:“適當”起限制作用。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霧時,戶外活動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一限制。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第一種題型

(1)“幾近”是幾乎接近的意思,說明毒蛇、飛蟲差不多被吃光,但沒有絕跡,這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可能”表示估計、推測,說明了鷺鳥數量減少的原因,但不是絕對肯定,這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第3句】:“在當時”在時間上進行了限定,只說明了趙州橋的的橋拱在當時是最長的,但現在不是,這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二種題型:

(1)1不能;2因為“可能”是估計、推測的意思,“最早”在時間上加以限制,它們是對旅人橋的最早出現的情況進行推測,但并不是絕對的,若刪去,就肯定旅人橋是第一個出現的,不符合實際,“可能”和“最早”,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2)1不能;2因為“獨立”說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若刪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壞了,必然會影響其他各道,不符合實際,“獨立”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第3句】:(1)不能;(2)因為“最主要”是關系最大,起決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還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刪去,就變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實際,“最主要” 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第四種題型:

【第3句】:(1)不能。(2)因為“往往”是大多數的意思,說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預示著天氣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況。換成“總是”表明天上出現薄云一定表示天氣晴朗,與客觀事實不符合,“往往”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平實與生動語言

試題演示A(1)特點:細微而難以看見、捉摸;平實說明:塵埃非常細小,小得讓人難以捉摸。

(2)第一句:準確簡明(簡潔),第【第2句】:三句:形象生動。(運用比喻、擬人)

B【答案】(1)從表達方式看:第③段運用了描寫、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既使說明顯得形象鮮明,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前者如“有的橫在寬闊的草坪上,猶如在海中飄蕩”,后者如“簡直是一個天然的漁船文化實物展覽館。展品之豐富,設計之巧妙,令人稱絕”。(2)從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運用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運用了寫實和想象結合、動靜結合、比喻和擬人化的寫法,修辭上還運用了排比、引用的手法,既使說明顯得形象鮮明,又引發讀者的豐富聯想,充滿了情趣和詩情畫意。如“有的橫在寬闊的草坪上,猶如在海中飄蕩;有的停靠在觀光碼頭,正歸航休憩;有的擱散在沙灘中,似等待漲潮時再度起航??”

C【答案】文章末段多用整齊的短句,如“持鰲舉酒,邊剝邊吃,淘醉之時,舔指回味,其樂無窮”,還運用了口語,如“真是做神仙也不過如此了”,使語言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另类videovideosex|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大陆黄色a级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台湾三级全部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欧美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欧美性天天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两根硕大一起挤进小h| 91欧美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日本不卡在线观看免费v|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 国产男女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AAV| 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男人桶爽女人30分钟视频动态图| 欧美xxxxx性喷潮| 太大了阿受不了好爽小说|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免费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图库99图库| 2018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日本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动漫美女被吸乳羞羞网站动漫|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天堂中文资源网|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模大胆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