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女人唱歌詞句七律詩詞 古代贊美女人的七律絕句
【第1句】:古代贊美女人的七律絕句
簡單點說:七律,即:七言律詩,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而絕句只有四句。
詳細:
律詩
(包括: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第2句】: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第2句】:【第4句】:【第6句】: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于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后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于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于南朝。梁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后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詩中的前、后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于律詩。后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于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于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采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占現存唐詩總數1/5。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第2句】:形容女子歌唱的特別深情動聽的八言詩詞有哪些
注冊登錄
有哪些特別美的描寫女子的詩詞?
語文李寨主
語文李寨主
微信公眾號:中高考作文
語文老師一枚,分享一些描寫女子的極美古詩詞:
【第1句】: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韋莊)
出自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春水碧于天”是景色好,“畫船聽雨眠”是生活好,而“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人好,即江南的妹子雪肌烏發,笑如朗月。“壚邊”用了卓文君當壚賣酒的典故,說明江南妹子熱情好客,淺淺一笑,眼睛彎成新月;“凝霜雪”則說明她們膚白如脂,冰雪聰慧,也有高冷的一面。用今天話說,就是可萌可御, 熱情和高冷并存,灑脫和端莊俱在,收放自如, 可鹽可甜。這樣的妹子,怎能不叫人喜愛?
【第2句】: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徐凝)
這兩句詩雖然簡短,但寫得非常美,把妹子寫活了。“臉薄”就是臉小,因此難以盛滿太多淚水;柳葉眉精致好看,臉上粉嫩,因此一有愁容,就會暴露,從而讓人憐惜。這兩句詩寫出了妹子的面容精致、體態柔軟,因此詩人無比憐惜,也十分眷念,才會發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感嘆。如張愛玲所言,愛上一座城,往往是城里有一個讓自己念念不忘的人。揚州城內有“臉薄難勝淚,眉尖易覺愁”的蕭娘,作者才會對這座城如癡如醉,迷戀不已。
【第3句】: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楊士奇)
出自楊士奇《發淮安》,全詩如下:岸蓼疏紅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意思是:岸邊的蓼草淡紅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開著白花小小如萍。她梳著雙鬟穿著短袖羞于見人,背著身子立在船頭自顧采菱。整首詩寫得非常別致,描寫了淮安水鄉的一個生活小細節:年輕美麗的采菱女,因為被生人看見,感到害羞,于是背過身去
【第3句】:古代贊美女人的七律絕句
簡單點說:七律,即:七言律詩,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
而絕句只有四句。詳細:律詩(包括: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
發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
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則稱排律或長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第2句】: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
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
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第2句】:【第4句】:【第6句】: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
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于絕句。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后半首才合律。
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絕句中國詩體。
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于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
“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于南朝。梁、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
唐以后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詩中的前、后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于律詩。
后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于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于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采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
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占現存唐詩總數1/5。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第4句】:贊美唱歌的詩句
1: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遣悲懷·其三》 2: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唐·白居易 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4:《正月十五夜》(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王在晉《望江臺》: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涌自天來。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8:濕了,沉淀多年的希翼 9: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10: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11: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形容唱歌好聽的詩句 . 12: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海水落眼前,天光搖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 13: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14:酒力不能久,愁恨無可醫。
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歌舞歡騰,六一兒童慶佳節;陽光燦爛,萬千新花正宜人。
16: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 17: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19: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劉方平的《代春怨》 20: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21: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唐?崔涂?《七夕》 22: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回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
23: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4: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形容唱歌好聽的詩句 . 25:冶容多姿鬢,芳香已盈路 26:田野尚逢迎(唐·皇甫冉·《與張諲宿劉八城東莊》) 2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8: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29: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
萬戶千門應覺曉,建章何必聽鳴雞。——王維《聽百舌鳥》 30: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白擇風霜。
【第5句】:贊美別人唱歌好聽的詩句求大神幫助
贊美別人唱歌好聽的詩句聽的詩句:
【第1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出處】:唐代詩人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釋義】:這支曲子只應天上才有,人間哪能多次聽到呢!
【第2句】: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出處】:唐代詩人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釋義】: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第3句】: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
【出處】: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釋義】:間關:鳥鳴聲。滑:形容樂聲婉轉流暢。冰下難:以泉水在冰下流動受阻形容樂聲艱澀低沉、嗚咽斷續。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鳥鳴聲,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的聲音。
【第4句】: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出處】:出自明代詩人袁宏道的《虎丘記》
【釋義】:飛鳥聽了為之回翔盤旋,壯士聽了感動得流下眼淚。形容歌聲意境深遠動人。
【第5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釋義】:余音:音樂的余味;絕:斷。音樂長久地在屋梁上回蕩,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余味無窮。
【第6句】:關于贊美唱歌的詩句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繞行云不遣飛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闇鳥一時啼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
形容歌聲的詩句
【第1句】:歌聲在繼續。副歌部分感情陡然上揚,大肆渲染,孫楠具有穿透力的嗓音如泣如訴。血濃于水,情重如山,中華民族的血脈真情,在地震廢墟上徐徐流淌——
【第2句】:那歌聲從河對岸飄來,像一陣清風掠過我的心房;那歌聲從鄉村飄來,在城市的夜空蕩漾,顯得格外的不同凡響;那歌聲從記憶中飄來,在我的生命中回放,點綴我的生活,點燃我的希望。
【第3句】:那樂聲,有一種金屬般的質感, 將鏗鏘相擊的刀劍之聲連成一片奇異的音樂雪原。那是力量之美,是強者之音,那是兒女情長,也是英雄豪邁。那樂聲與聽者的心靈撞擊,發生了強烈的共鳴與互動,如同一道翩躚于雪原中 的飛蝶,追隨著醉人的音樂翩翩起舞,融入了同一幅雪景之中……
【第4句】:女兵的聲音中有一種銀鈴般的清脆,同時又似乎蘊含著一種“沙、沙”的傷感。便如同那木管樂隊中的短笛與薩克斯交替演奏一般,始終與五十來號人的聲音若即若離,并與四周的月光,以及官兵們當時的心境達成了一種完美的和諧。同時,又如甘露般隨著月光傾灑在剛種上的菜葉菜莖上,給一壟壟的剛被賦予生命的小菜地平添了三分生氣。這些還不夠,用心聆聽,我似乎還聽到了歌聲中隱隱流露出一種矛盾,有激勵、傷感、眷戀、遺憾,以及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