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作文好句子精選200條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通用13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特別是應用頻繁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往往不限文體,允許考生自由發揮。那么什么樣的話題作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1
“學到老,活到老”。學習是人生一個永恒的話題。學習使人聰穎,學習使人進步,學習使人有無窮的創造力。英國大學者培根對知識學問推崇備至。他十分精當地指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是的,學習無論是對于我們性格的養成,還是為人處世都有極大的影響。在古時候,就有一名窮和尚憑借一瓶一缽走到了南海求學,這樣的求學精神值得我們去效仿。在如今,快餐文化流行起來,我們很多人都為工作,生活而忙碌著,無法靜下來好好的去閱讀一本書,從而使浮躁的心變得更加飄浮,靈魂思想都是空洞的。許多不安的情緒充斥在我們的周圍。而讀書,便可使人寧靜,使人安適。所以我們不僅要愛學習,更加要懂得去學習。以后天的努力彌補先天的不足。經驗不足者可多讀史書,性情浮躁者多讀散文和詩歌,思想膚淺者可以多閱讀一些哲理小說。只有這樣有針對性的閱讀,才可以更加對我們的學習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當然,光學而不思考,是不行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不僅要學習,而且也要學會去思考和總結。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學習就好比人吃東西一樣,只吃而不消化,我們也無法從食物中攝取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學習只看不思考,不理解書中所講的內容,那么,我們也無法從書中得到對于我們學習和人生有益的東西。因此,要把學習和思考相結合,融會貫通,我們可從中獲取最大的益處。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2
學習是苦還是樂?
學習是苦與樂的交織。俗話說:“一份耕耘,一分收獲”。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價,沒有那含辛如苦的“耕耘”,哪能領會到甜人心田的收獲?一次次競賽的成功,一點點細小的進步,一道道難題的突破,都會讓我們領略到興奮、快樂,所以說學習的苦與樂是相對的。沒有學習上的苦,那知所取得成就背后的甜呢?學習的苦,是一種苦中作樂。
我之所以認為學習苦,苦就苦在:清晨,聞雞起舞,晚上,夜深人靜,挑燈苦戰,讓我體會到的是苦;為了一個問題沒弄懂,看到一籌莫展的難題,急得直抓耳撓腮,讓我體會到的是苦;放學回家,一進門就能聽到母親熟悉的聲音:“作業寫了嗎?上次作業有錯嗎?”讓我體會到的是苦;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試,面對一張張成績不佳的試卷,面對爸爸媽媽的責怪和老師的嘆息,讓我體會到的是苦;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周末可以睡大覺的時候,卻又要參加什么英語補習班、鋼琴興趣班等――真是苦不堪言!
學習中的苦確實難以盡言,然而,學習亦有樂。當你經過艱難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難題時,會喜形于色;當你在學習中取得優良成績時,會感到由衷的喜悅;當你運用所學知識,在生活中解決了實際問題時,會樂在其中。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3
學習是進步的前提。學習對于一個人來說,可謂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從兒時的呀呀學語到少年的知書達理再到老年的學識淵博都是我們的學習成果。西漢名臣董仲舒就是因為學習而成就偉業的。他曾三年不窺園,正是因為這種專一的學習精神才造就了他的成功。但僅僅靠學習是不足夠的。孔子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更是指出了思考的地位。
思考是成功的關鍵。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如果不經歷一系列的思考與實踐,只是單純的按古籍上的方法去提純,怎么會有造福萬千人類的青蒿素呢?所以學習固然重要,但思考也同樣不可忽視。
荀子曰:吾曾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是不是說明學習的地位更高呢?其實不然,這里的學指的是經過長期思考后的頓悟。這也更加充分的說明了學思必須結合。
由此可見,只有學思結合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進步。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解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感悟(體會):學與思伴隨著人的一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話是很有道理的。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學與思是緊緊相扣的兩個環節,缺一不可。學與思就如人對食物的咀嚼與消化過程。只有咀嚼,沒有消化,無法吸收營養,不能化為“己有”;沒有咀嚼,囫圇吞棗,反而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學與思結合,是掌握知識過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無不證明了這一點。達爾文在大學求學期間,經常到野外采集動植物標本并對自然萬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后,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海軍環繞世界的科學考察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在學與思的作用下,出版了《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還有,文藝復興的大科學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學習中獨立思考,就不會有“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人類就不可能及早掙脫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理論的束縛。學而思,思而學,正是這些偉人成功的經驗,同樣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源。
今天,我們處于一個“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不知擴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只有學習才能實現積累,只有思考才能創造奇跡。明天的創新型人才,要從今天的學生中培養出來。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到: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獨立的見解,把學與思融入到整個學習過程中。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5
在早學社,我學習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會變得很迷茫,只思考不讀書,也是有害的。但是我卻沒有真正明白什么是思考。
第二天,我在學校學習了《望洞庭》這篇古詩,雖然我已經理解古詩的意思和詩人的資料,但是卻理解不了前幾句詩的意境。
中秋佳節,我和家人們坐在院子里吃月餅,我正準備坐下吃時,卻發現人還沒有齊。然后我就跑出去找人,我跑到湖邊時,發現一個人都沒有。正準備回去,抬頭發現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中,明月倒映在湖中,四處樹木蔥蘢。藤蘿搖曳,月光似水,靜影沉璧,遠遠望去,像一個巨大的花環中有一個小小的玉盤。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水和月亮相互輝映。原來有一點兒陰暗的小湖,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
剎那間,一陣風吹來,湖面就像在水墨畫中加了一滴黃色的顏料,正在慢慢地渲染開來。過了一會兒,湖面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就像一個白玉盤中有著一塊黃澄澄的小月餅。又像是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這使我想到了劉禹錫的“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這首詩的意境啊,我不禁感嘆,學與思,真的都很重要。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6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知識要通過學習和思考,才能得來。“思”是通向成功的小徑,是駛往成功的小舟。
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從小就喜歡思考。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用右手按住左手的脈博,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燈的擺動幅度雖然越來越小,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后來,伽利略通過不斷的思考和研究,找到了擺的規律,發明了擺鐘。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牛頓,一直認為,一定有種神秘的力存在,是這種力拉著行星轉動。一天,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研究問題。這時,一個蘋果砸在了牛頓的頭上。牛頓立刻想起那種無形的力,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一樣,地球在拉著蘋果往下落。這個問題比以往更難解,也更吸引人。牛頓夜以繼日地思索著,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思,才能求得真知。我們從小養成思索的習慣,成功的大門就會向我們打開。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7
漫漫儒學,浩蕩儒思。萬中精髓,論語莫屬。雖寥寥數語,卻折射面面為人處世之理,猶如浩月揮灑下的奪目銀光,指引著迷途的羔羊。
想那句耳熟能詳的話語,至今縈繞在我的耳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品茗過后回憶起從前,忽然發現自己做的一件件,想的一樁樁是那么的無知和錯誤。我竟然連鑄成大錯之后都沒有發自內心的懺悔,更別提每天做到自我反思不妥之處。再細細思考這曾子的告誡,仿佛一葉孤舟眺望見了遠處閃爍著耀眼光芒的燈塔。但這些感覺遠在天邊,又仿佛觸手可及。一線之間自信肯定了我自身的毅力,即確認了我與這理想之間的距離。三省吾身,簡單其內容,困難其恒心。
論語中,修身養性體現在自省為主,謙遜為輔。對外言行謙遜但不失自尊,對內不斷反思而探求真理。孔子的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諸如此類,難道沒有顯示出學習和為人處世須應謙遜的道理嗎?認識自身不足,忘記面子與身份,去處處發現知識與智慧。這些點綴在儒家文化中的哲理不應該我們去傳承和弘揚嗎?讀罷這些,好似百合,腦海中流連著那淡淡幽香;又像清風,身上殘留這陣陣舒暢。
當我再次翻過了一頁,仿佛靈魂得到了儒學那富含大智慧的思想的沖刷和洗禮。繼續陶醉其中,讓自己的思緒蔓延。映入眼簾的一行短語,為之眼前一亮。緊接著,一個個字符躍入腦海,揮之不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一句雖有耳聞,但仔細一覽,我卻被深深地震撼了。字里行間充盈這一個心懷天下的志士的豪情壯志,那么霸氣與堅定,對自己的苛求和鼓舞亦是那么明顯。我第三次陷入了其內的思想如何改善自己的思考。驀然回首,在初中這三年,我雖有雄心,但并沒有長時間持續地實踐付諸于行動。即使站在高出眺望地平線時,想起一次次的失敗,也僅僅是默默感嘆,卻無信念堅持的底氣。眼神中堅毅在不斷渙散,頭顱無力地低垂著。這時的賞析卻帶給我振作的啟示,自信重新開始凝聚,眼眸聚焦著天的盡頭,看著眼前延伸的漫漫長路,再度煥發明亮的色彩。拾起了重任,踏上這條遠路。以完成理想為目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又或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再者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學之精髓,非一朝一夕可懂,這次雖為涉獵,依舊受益非淺。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8
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可想而知,學習與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可疏忽。作為一名中學生,既要學會學習,又要善于思考。
"學會學習"這四個字對大家來說已不再陌生了。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教我們怎樣學習:學習要刻苦,學習要勤奮,學習要認真……但是,光這樣"死學習"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善于思考。像現在我們是初中生了,會遇到許多文言文和閱讀理解,還有數學題等,這些都不是靠死記硬背的,不思考是不行的。
我們光學習卻不思考是不行的,而光思考卻不學習也是不行的。
有一次,我晚上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許多的困難。因為我在早上上課的時候沒有認真聽課,晚上怎么思考也不會。所以,我們若是光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對我們有害。
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我們不僅在老師講課時要認真聽,在平時也要認真思考問題,才能真正學好知識。許多同學都偏重于學習或思考一個單方便,這是會導致我們迷惑的,時間長了還是有危險的!
讓我們的知識在學習與思考中融會貫通,做一個"聰明學習者"。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9
這個暑假媽媽幫我報了學爾思15天的集訓。這是我第一次上奧數,我真的有一點緊張。以前經常聽人說學爾思很難,但是我上了后覺得還行。
我的老師姓吳,是個男的,20多歲,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天天穿著不同的文化T恤,講話非常的風趣,他的口頭禪是:“這道題太難了吧!怎么辦不做了吧”但最后他會教我們一個簡便方法。吳老師真的蠻聰明的。
最后一天要考試了,我一拿到試卷,就看到了說明:滿分120分,填空題一題5分,其他一題10分;時間75分鐘,寫出答題過程。看到這,我就傻眼了,天哪,75分鐘能做完25道難題嗎?于是我開始絞盡腦汁地答題了,最好有5提不會寫,可我想:不寫,肯定沒分,但如果你寫了,就有可能拿到分。所以我還是努力寫了一些基本公式在題上。
考試結束了,老師批改完試卷,當堂就發了。他一邊發試卷,一邊說:“新生在20——30分正常,老生60——70分正常。”我想:我這個新生不會就20分吧!拿到試卷后,我擋住了成績,然后小心翼翼的打開。“64分”!我挺滿意的。回家后,爸爸媽媽看了,也挺高興的。
我覺得我可以考得更好,下次希望能考到90分。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10
7月28日是我去創思學校上作文課的第一天,教我們的老師姓何,何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廚藝大比拼”五個大字,下面寫上了“毛家紅燒肉”、“美極串串燒”、“秘制諸葛糕”、“獨家私房菜”,寫了這么多菜名,同學們都開始嘀咕,這是學做菜呀。
何老師說了第一道菜——毛家紅燒肉讓我們翻到創思課本的第19頁,19頁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毛澤東的床上堆滿了書,他就像睡在書窩里一樣,他邊看邊做筆記。我真佩服他。
何老師說這第二道菜是要我們做的,她讓我們在作業本上一行行格子中間畫一條豎線,把自己看過的書寫上去,豎線就像一根竹筷子,再寫上書看起來就像一個串串燒,限時3分鐘,要比誰串的多。我想了一下,開始寫。老師剛說時間到,我就寫完了。我寫了13個,還得了第一名呢。何老師發給了我兩張星星貼紙,聽說3張星星貼紙可以換1張獎券,獎券積多了就可以換禮物呢。
第3道菜是秘制諸葛糕,老師教了我們許多讀書法,有細心讀、出聲讀、抄讀、背讀、講讀、默讀……還說了讀書不在于快,而在于3它的意義、道理。
第4道菜是獨家私房菜,老師讓我們上臺推薦一本好書,我是第2個說的。我推薦《論語故事》,并說了其中一個故事——《曾子殺豬》。
在創思學作文真有趣。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11
這是一個嚴寒的冬天,天很快黑了下來,路上漆黑得嚇人,地上的石子對我鄙視,路旁的大樹對我嘲笑,空中的貓頭鷹對我諷刺……我走在幽靜的羊腸小道上,心事重重,心煩意亂。
我再思考學是什么?思又是什么?《論語》曾記載“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學習如此精彩,又是如此充滿智慧的色彩,學而思之,不亦樂乎。
學而思之,在于用心。學習是奠定思考的基礎。古有孫敬懸梁,蘇秦刺股,他們都是用心學習,勤奮學習才取得驚人的成就。所以說學習是有學問的,值得品味。
學而思之,在于體驗。學習之后體驗就是思考。魯迅先生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學習,深思熟慮過的結果,思考不在于空想,而在于過程,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
學而思之,在于反復,在醞釀中領悟,成功才不會與你失之交臂,蘋果,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詞,但誰又能想到牛頓因為蘋果而發現了萬有引力。正因為思考,牛頓領悟到了。
學而思之,在于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運用,正因為這樣,才有了“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這是思考的成就,它成了一個不可阻擋的強大力量。
“學”與“思”的結合,給了我人生的啟示,給了我廣闊的天空,學習的啟示,總是在不斷的支持,鼓勵我,陪伴我的成長,想想未來,它們點亮了我內心的一盞明燈。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1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認識新知的過程,思考是消化吸收的環節,二者缺一不可。而學思并行就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只顧學習會迷惑,而只思考會空虛。一個人不能一味地獲取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上的提升。學思并行就是學習中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學習的同時進行嚴密的思考會取得一個極好的學習效果。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人脆弱的如同一根稻草,只有思考才能使人強壯起來。可見思考的重要性;而思考必須源自學習,否則憑空想象就會覺得空虛。只學習不思考是不行的,比如一道數學題,你只會運用你所學的公式、原理去做,不去思考題型的變化規律,終究沒有全面掌握,到時會迷惑。所以要求我們必須做到學思并行。
我所強調的學習不僅僅是學會了某些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并且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鉆研、拓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問無涯,學無止境。在漫長的學習道路上,學習和思考也是人生中兩件非常重要的事。它們相輔相成,學習離不開思考,而思考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說學思并行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到的,掌握了學和思,學習效率會大大地提高。愿學習和思考伴我們成長!
學與思為話題的作文 篇13
我敢說:馬克思主義哲學適用于任何自然界的物體,包括人類、動物、甚至整個宇宙。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要知道,人類誕生數百萬年來,一代又一代地從事著兩項基本的活動:一是認識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在那黑暗的宇宙中,有著無數的行星與恒星,有序的沿著自己的軌道走著。正因為它們的規律運動,我們才會發現那壯觀的星系、星座、星云。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一切從實際出發。曾經有人問我:什么是實際?很簡單,就是客觀事實,客觀規律。即不為人的意識為轉移,但為人的意識所反映。例如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理。各行星或恒星之間都存在著這種規律,所以在我們認識宇宙或改造宇宙的同時,必須遵循這種規律。否則就不可能完成研究。其實,不光是萬有引力規律,茫茫宇宙之中包含了多少中規律,只是人類尚未認識罷了。就像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在宇宙的一角,有一個名叫太陽系的星系,其中有顆行星叫地球,這顆星球存在著生命。但為什么只有著顆星球存在著生命?因為有種規律告訴我們,生命是需要溫暖的氣候,充足的水分,和安全的地理環境,缺一不可!地球上的生命絕不可能脫離這個規律,所以我們認識和研究生命就必須從這個規律出發,也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達爾文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也有人把它進行錯誤的理解。物種起源后,各種生物都出現在地球上,于是出現了食物鏈和食物網。一些沒有抵御天敵本領的物種就永遠的消失。而那寫有生存本領的物種便開始進化。換句話說,是他們適應自然,。所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鐵律,任何物種都脫離不了這個規律。
森林古猿那時正悠閑的在樹上吃著果子,但后它們發現果子越來越少,沒辦法,為了生存,它們來到地上尋找食物。在它們來到地上的一瞬間,解放了雙手。這是一種定理,要生存就要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任何事物都在發展,但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解放雙手的森林古猿,我們稱它為類人猿。類人猿也是一個物種。所以,它們生活需要空氣,陽光,水源。這是規律!眾所周知,人類的起源地都在長河邊上。在漫長的適應生活中,類人猿漸漸進化成人。當人的生產力提高,生產價值有了剩余,出現了私有制。就有了奴隸主和奴隸。奴隸主為了保護他的財產,就會建立軍隊。之后,為了讓其它人臣服,就制定法律。國家這種機器誕生,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一切從實際(客觀規律)出發,任何事都在不斷的發展。
我們所吃的糧食要種出來可不容易,農民種糧食必須遵循其生長規律,在最合適的時機上肥,澆水。否則任你有天大的權利,也種不出一粒糧食。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事實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為人的意識所反映。人們為了提高糧食產量,便開始研究。人們發現,糧食之所以遵循其生長規律,最重要的本質因素就是溫度、水分、基因、養料。于是,有了溫室,有了三熟水稻,有了雜交水稻。這也反映了了一條哲理:透過現象看本質。我想,任你有天大的權利,你也無法命令水稻在冰天雪地里收獲吧!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你不從實際出發,你能建好嗎?必須要考慮環境,資金,人力,氣候,及其影響等等。縱使你有天大的權力,你也不能命令人們在北極上建鐵路吧!
縱觀古今,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的總結和歸納,幾乎任何事物都有哲理。比如電腦:它看似難,只要掌握了其規律,也只是一臺普通的規律。學習,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規律,把學習時間放在自己大腦最清醒的時候,成績便會突飛猛進。不然,你會白天睡覺,夜晚看書,不累死你才怪!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量變得積累產生質變。所以要:積少成多!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討論問題要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因為任何事都有好壞兩面……
哲學,可以說是人類知識的精華。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要更好地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我們才會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