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中描寫春天景色的句子集錦200條
描寫春天的古詩絕句
描寫春天的古詩絕句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描寫春天的古詩絕句,歡迎大家閱讀!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描寫春天的古詩 《絕句》
《絕句》
【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注釋】
短篷:有篷小舟
藜:草名,莖至堅,可為杖
【譯文】
杏花盛開時節,細雨蒙蒙,衣衫漸沾漸濕,雜著杏花的芬芳;楊柳吐青,天氣轉暖,春風拂面,醉人宜人,伴著楊柳的清香。剪剪輕風細細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愜意。
【賞析】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開時,春雨頻仍,故名;韋莊有句曰:霏微紅雨杏花天(《廣群芳譜·杏花》)。楊柳風,楊柳新綠,其嫩絲青芽多作隨風搖曳之態,故用以指春日和風;如湯顯祖《天臺縣書所見》句云:池暖風絲著柳芽。
作者漫步在這杏雨柳風交織的`迷濛春色中,心中洋溢著乘興尋游的怡然之樂和醉春之情,整個世界仿佛都融化在斜風細雨的煙靄中了;此際,他所清醒意識到其存在的,只是朦朧在衣服上的杏花雨和從臉上輕柔地拂過的楊柳風以主觀體驗:沾衣欲濕、吹面不寒,說客觀事物;用對象的一般特征,來表現其作景風貌,平平道來,似不著力,而情意自遠,使人感覺到親切、熟悉的春之氣息,是這兩句詩的特點。
元人郭麟孫《三月三日重游虎丘》的細雨霏霏不濕衣,山前山后亂鶯飛,同這二句有相似處,其意味則終覺略遜一籌。
描寫春天的古詩絕句合集
描寫春天的古詩絕句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杜甫《曲江對雨》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有關春天的古詩五言絕句
大雁飽含憧憬地向著北國的樂土結對航行,一路載歌載舞,排踏出春天的韻律,傳遞著春的喜訊。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有關春天的古詩五言絕句,歡迎大家閱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
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春曉 ——杜甫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五言絕句
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范的小詩,屬于近體詩范疇。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于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并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于近體詩范疇。絕句,或稱截句,斷句,短句;或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各家解釋并不一致。絕句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而六言絕句較為少見。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范的小詩,叫做五言絕句,簡稱五言絕句。
從北周詩人庾信的一首題為“絕句”的五言詩來看,五言絕句不是唐代詩人創造的,其文體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經歲月,羈旅故情多。近學衡陽雁,秋分俱渡河。”這是庾信的《和侃法師三絕》之一。此詩平仄粘綴,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第2句】:四句尾是平聲韻,第【第1句】:三句尾都用仄聲字,詩題已稱為“絕”。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絕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產生了近體詩,五言絕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由于受字數的限制,較之其他體制的詩歌,五言絕句在創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作難度就更大。張謙宜對此就以“短而味長,入妙尤難”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絕句自然而然的成為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是唐詩中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