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詞傳好詞好句 納蘭容若詞傳里最美的一句是什么
納蘭有很多詞都很經典啊。。。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一身一世一雙人,指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識,天為誰春。
淚咽更無聲,止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人到情多情轉薄
他的詞傳我也買了。。
最愛那句:“若沒有遺憾,一生不必說'若’;而說再多的'若’,也無法不遺憾。”
能為別人的哀傷而哀傷,這就是我們愛公子的原因。
她解釋,世人常道,這件事若能這般這般,這次意外若能如何如何,該多好;將來若能怎樣怎樣,我必將如何如何。凡“若”字出現皆是因為已對某人某事無能為力。這個字是失意者的自欺欺人,不是將幸福寄托在老朽腐爛、灰飛煙滅的過去,就是期望于深不可測、形跡可疑的未來。當現實無可挽回,任何行動均屬浪費,只能在語言中實現憧憬,但無論你的話在語言邏輯上如何天衣無縫,現實總是用超越邏輯的方式證明給你看它有多殘酷。
就這些了。我的書現在不在我手上,記得的一些都回憶出來了。。
納蘭容若詞傳的前言
假若你似我一般百無聊賴,你或許能理解我怎么會在午睡后突然猜測起古人的重量來。
我猜關云長起碼重1 00公斤,因他的情深義重,還有那一身高強武藝;蘇東坡應該在70公斤上下,先有健康強壯的體魄,后有排除萬難的精神,病懨懨如何能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爽;荊軻重55公斤,偏清瘦,氣質特異,故力雖較不過秦王,但精神萬古流芳;杜甫重65公斤,其中60公斤都在心臟,裝滿對天下蒼生的悲憫,與經歷由盛轉衰的惆悵;賀雙卿重35公斤以下,一個將詞填在花瓣與落葉上的女子,總是給人飄飄欲仙的想象;柳如是重40公斤以上,身為女子,卻有不輸男人的氣度和情懷,過于柔弱的身體想來無法支撐她人生的精彩跌宕;而納蘭容若,重21克。
21克——西方人通過精密儀器測量出人在死去后體重會即刻減少21克,于是認為這21克是靈魂的重量。如果靈魂確實重21克,那么納蘭容若,就重21克。
沈從文先生說,不管是故事還是人生,一切都應當美一點。縱觀納蘭一生,正是以美為原則開展和繼續的,腳踏實地的人生,被他演繹成了一個美得有點悲愴的故事。故事分為兩篇,上篇講述肉身繁華熱鬧,下篇刻畫靈魂寂寞荒涼。上篇的喧嘩,只是為了襯托下篇的嘶啞。
我無論如何都不能想象,一個對愛苦心孤詣、將人生行進得有如詩篇、至死都以孩童面孔面對世界的人,除了21克外,還有別的重量。
在何處才能見到納蘭的21克,看清它是何形象、有什么不一樣?到明日之屋去吧,如果能夠到達。紀伯倫在《先知》中已清楚告訴我們:
你們可以庇護孩子的身體,
但不能禁錮他們的靈魂。
孩子的靈魂棲息于明日之屋,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無法造訪之境。
毛曉雯
2009年7月
白落梅。納蘭容若詞傳讀后感
白落梅。納蘭容若詞傳讀后感:
第一次讀你的書是在一個很巧合的時間,又很巧合的去了書店,在大堆的書里,首先注意的是里面有一本的封面是白色的,再看上面又有納蘭容若四個字,接著才是你的落款名字,白落梅。確切的說《西風多少恨,吹不散凝眉》是看的是你的唯一一本書,只看一本就想說點什么了,如果做個形象點的比較,一個應該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安如意。我想說她不及你。你比她純粹。我在度娘里搜了一下,你的簡介就短短的幾十個字: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棲居江南,簡單自持。心似蘭草,文字清淡。自我描述是:白落梅,一個落盡繁華卻依舊燦爛如初的女子。在平淡無聲的日子里,拿一支素筆寫寫描描。
如此簡單的女子,不知道是不是你有的禪心會意,如此的淡然,筆下的字如此的動人,如你的本名一樣,智慧,一個名字叫智慧的女子,我想用這兩個字來形容你太普通了。也許是自己性格的原因喜歡安靜,而看了這本書你自己寫的開頭引言的第一頁的一半處我就放不下了:
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座有了年歲的城墻,用無數個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磚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城墻里,因為生活,因為情感,而充盈豐滿。人生是什么?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于古老的庭院銜泥筑巢;是在清涼的夏季,看滿池蓮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長;是在風起的深秋,看一枚落葉,安靜地趕赴美麗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跡在荒寒的山林。
無論時光走得有多遠,來時的路,去時的路,還是一如既往,不會因為朝代的遷徙而變更。在漫長的歲月長河里,許多生命都微小如沙礫,我們可以記住的,真的不多。王謝堂前燕猶在,帝王將相已作古,滄桑世事,誰主浮沉?俯瞰煙火人間,萬物遵循自然規律,在屬于自己的界限里,安穩地成長。人的生命,與萬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塵。
充滿了禪意,從文字里透出的一份高于紅塵的覺悟。我想你一定參禪,所以如此懂得紅塵的漫散。在你筆下的容若就是一朵在佛前修煉過的金蓮。一女子如此懂得這位天上癡情種,便也是充滿了心疼的吧。你這樣來說這位癡情人:
納蘭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煉過的金蓮,貪戀了人間煙火的顏色和氣味,注定今生這場紅塵游歷。所以他有冰潔的情懷,有如水的禪心,有悲憫的愛戀。納蘭容若的一生,沿著宿命的軌跡行走,不偏不倚,不長不短,整整三十一載。在佛前,他素淡如蓮,卻可以度化蒼生;在人間,他繁華似錦,卻終究不如一株草木。
如此的男子便也是獨一無二的吧,讀完這本容若詞傳也更了解這位癡情人了,再去讀他的《飲水詞》又是一種心境了。你說:一夢浮生,愿所有的人,都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游園驚夢,醒后放下所有執念。在湛湛日光下,潔凈安寧,清白一世。這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呢,如此說你也該是佛前修煉過的一朵蓮。你為容若所提的一闋《臨江仙·秋荷》
綠闊千紅無處覓,緣何只遇凋殘。一聲詩韻鎖窗寒。由來舟不系,因果總相關。
本是云臺清凈客,相逢怎在秋山。來時容易去時難,任憑風做主,長伴月兒彎。
之所以寫她只為了她筆下的世界,一份對文字的喜愛,喜歡她的文字,也是第一次來說一個作家,如果要說是廣告的話,那這里介紹的只是文字,為愛文字的童鞋介紹的一個女子。寫有:《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恍若夢中一相逢》,《煙月不知人事改》,《恨不相逢未剃時》,《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