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園完九曲橋發表說說集合3篇
雪豫園九曲橋的經典美文
導語:九曲橋位于上海豫園內,九曲橋實為七曲橋,從池邊到池中心的湖心亭,只有七個曲。九曲橋九曲十八彎,且每個彎曲的角度大小不一,有大于90度直角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雪豫園九曲橋(1)
九曲橋是匯通景園三十六景之一。九曲橋,顧名思義,是指橋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 “九”是數字中最大的單數,古有“九九歸一”和“九五之尊”之說,均是對“九”這一個充滿吉祥、尊貴的吉數集中的概括。橋全長18米,寬2米。全橋由花崗巖和草白玉構成,橋下為放生池,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里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閑和寧靜。
橋體雕刻精美,構思巧妙,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穩固堅轉,寄雄奇于絕倫之里,寓雋秀于精巧之間,每逢晴天,澄清空明,橋倚碧水,曲橋如玉帶浮水、橋水空蒙、水橋一色、波光瀲滟,水波魚動微風起,一池荷蕊滿園香。池內蓮花吐珠、荷葉田田,風月無邊。據證,九曲橋有兩絕:中秋有“九曲印月”和“曲橋泛鯉”之奇景。
池中水草如絲、藤蘿蟠結,魚翔淺底,沙鷗錦鱗,景色蔚為精彩,令人嘆為觀止!著名學者祝陽贊譽:“瑤臺失落鳳頭釵,九曲臥水映碧苔;待看中秋明月夜,九曲橋孔照影來。”
雪豫園九曲橋(2)
城隍廟其實是叫上海老城隍廟,廣告里的“老廟黃金”就坐落在這兒。
走出福佑路就是城隍廟了,一個小門洞里進去,兩邊都是裝修得古色古香店鋪,旗袍、印章、銀器等等,外公指著一家賣拐杖的說:“等我八十歲了別忘了給我買一個最好看的拐杖哦。”
從“老廟黃金”邊上穿過去,迎面走過來許多端著餐盒在吃東西的人。
我問外公:“九曲橋在哪里?”
外公指指前面排隊的長龍說:“就在這條排隊吃南翔小籠包的隊伍后面。”果然,繞過隊伍就看見了。
九曲橋有九曲十八彎,大約是下雨的關系橋上人不是很多,我一個個轉彎處仔細瞧,每一處石板上都刻著一朵花: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等等。我趴著欄桿往水里看,好幾只鴨子在水里蕩來蕩去,一大群錦鯉中有好多烏龜在游,特別是有一只小烏龜緊跟著大烏龜拼命劃動四肢,太有趣了。
九曲橋連著湖心亭茶樓,外公說這個茶樓很有名,外國人也常去學習喝茶。走完橋看見一座大宅院,外公說那就是豫園,所以有時候豫園就是指城隍廟,我沒有進去,因為我不想進去。
雪豫園九曲橋(3)
在我們三門峽黃河公園人工湖面上,坐落著一座與眾不同的橋——"九曲橋"。它沒有華麗的'裝飾,整個橋身和圍欄都是用很普通的木板鋪設而成,甚至連油漆都沒有刷,古樸、原始、平凡,卻默默為來這里游玩人們提供著欣賞美景的便利。
這么多年來,它一直在風雨之中默默奉獻。橋下,每到夏季,湖面上那亭亭玉立的一朵朵粉紅的荷花、像碧玉盤一樣的荷葉,隨風輕輕舞蹈。碧波蕩漾的湖水中小魚兒悠閑自得的游玩著。有時,人們會從圍欄的縫隙中撒些魚食在水中,小魚立刻聚集來爭相捕食。人與魚,人與景,仿佛一幅渾然天成的和諧畫卷。
橋頭有一座涼亭,更為九曲橋增添了幾分別致。橋岸邊,種植著郁金香、薰衣草、向日葵等植物,裝點著這座橋,也更讓這座樸素的橋透出來自大自然的那種活力與生機。岸上那一棵棵大柳樹,拂動著長長柔軟的枝條,仿佛一群拉拉隊員,時不時地和著風聲,為著游人跳一段曼妙的舞、唱一首歌。
九曲橋啊九曲橋,你雖不華麗,可是你很實用,你雖不如趙州橋那樣有名,可是你卻像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們一樣,默默奉獻,不求回報。九曲橋啊,你在我心中是最美麗、最可愛的橋!
豫園印象的散文
我很早就渴望游覽江南園林,卻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機緣。那一年借上海看戲,終于得償所愿探訪了豫園,對我來說算得一樁幸事。
事先看過資料知道,豫園建于明代嘉靖年間,距今已有 400 余年歷史,原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花園,古人譽為“東南名園冠”。如此這般,可要好好看看,于是拉上戲友,直奔豫園而來。
豫園門外真是熱鬧,九曲橋、湖心亭一帶游人如織、熙熙攘攘。走進園門,迎面一塊大石,上書“海上名園”四個金字。大石后面一座殿堂,上有匾額,題著“三穗堂”三字,我沒有興趣看這種空蕩蕩的殿堂,總會不由自主生出人去樓空的凄涼之感,所以沒有進去,而是拐過大石,沿著園中的小徑往前走去。
很想去看傳說中的大假山,可能是我們路走的不對,始終沒有找到。走著走著,我們是徹底迷糊了,不知東南西北,索性跟著感覺走,只覺園中景致清幽秀麗,精巧別致,仿佛畫中游。
穿過了幾座樓臺水榭,走過了幾處嵯峨山石,沿著蜿蜒溪流,循著潺潺水聲,眼前出現一池碧水,有曲折的'石板小橋蜿蜒伸向對岸。我和朋友坐在橋邊的山石上,看水中紅鯉魚悠閑地嬉戲。不知誰向水中拋下一把面包屑,寧靜的池水頓時喧鬧起來,鯉魚們聚攏過來搶食吃,有的甚至跳出水面,爭食人們扔過來的食餌,魚兒濺起的水花打濕了我的鞋子,這些饞嘴的魚兒!我微笑著往前走,戲友走累了,坐在石邊繼續看魚。
穿過一個月洞門,沿著石板小路往前走不遠,一眼看到池水岸邊有一玲瓏別致、千竅百孔的假山石,看介紹此石名為“玉玲瓏”,已經有 1300 多年歷史,是宋徽宗時期的花石綱,這可是好寶貝啊!我正自贊嘆,朋友也過來了,我們評點了一會兒玉玲瓏,回過身來打量庭院。院中一座精巧樓閣,名為“玉華堂”,樓堂正對著玉玲瓏,當中是綠樹掩映的庭院和一池碧水,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真是一個幽雅所在,讓人一時超然物外,忘了這是在大上海。
此時,不知何處傳來古箏清婉的樂聲,優美的琴曲相伴下,我們忽而走過曲徑通幽的小路,忽而轉過一處亭臺水閣,忽而又駐足觀賞古樹佳木……園中的游人越來越多,有許多外國游客,邊走邊拍照,有的甚至邊走邊錄像。是啊,這園中一步一景,隨處都是美麗畫卷,真讓人目不暇接呢。有一處水閣讓我心儀不已,這里三面臨水,是主人的書房,書房里陳設簡單,寬大的條案上,放著筆墨紙硯和書籍。想想看,在如此優雅的環境中吟詩作畫,閑時或看云起云落、或聽水聲潺潺、或品淡淡清茶、或撫淙淙琴曲,應該是何等的愜意閑適啊!
戀戀不舍地離開水閣,我們緩步前行,不知不覺中,就來到了古戲臺。古戲臺距今已有 100 多年歷史,被譽為“江南園林第一臺”。整個建筑宏偉軒敞,裝飾富麗精美,特別是戲臺頂部穹窿狀的藻井,引發了我極大興趣。上面有二十二層圓圈與 二十道弧線相交,四周二十八只金鳥展翅欲飛,中心是一面圓形明鏡,此藻井不僅裝飾華美,構造據說也十分科學,能收到良好的音響效果,我不得不佩服先人們的聰明智巧和巧奪天工。戲臺對面的還云樓是貴賓看戲佳座,兩側是雙層看廊,戲臺前還陳列著一塊特大金磚,也是前朝古物。站在金磚前,環顧軒敞典雅,古趣盎然的院落,不由得遙想,如果在這里品茗賞曲,該是人生多大的享受啊!
我們在古戲臺徜徉許久,看看時候不早,這才怏怏離去。出來時我們差一點找不到后園門,左轉右轉方才轉出來。看來,以后游園還是要先看看說明書,盲目地游園會錯過一些景致,很可惜的,以后有機會,我想我還會故地重游。
游九曲橋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游九曲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城隍廟其實是叫上海老城隍廟,廣告里的“老廟黃金”就坐落在這兒。
走出福佑路就是城隍廟了,一個小門洞里進去,兩邊都是裝修得古色古香的店鋪,旗袍、印章、銀器等等,外公指著一家賣拐杖的說:“等我八十歲了別忘了給我買一個最好看的.拐杖哦。”
從“老廟黃金”邊上穿過去,迎面走過來許多端著餐盒在吃東西的人。
我問外公:“九曲橋在哪里?”
外公指指前面排隊的長龍說:“就在這條排隊吃南翔小籠包的隊伍后面。”果然,繞過隊伍就看見了。
九曲橋有九曲十八彎,大約是下雨的關系橋上人不是很多,我一個個轉彎處仔細瞧,每一處石板上都刻著一朵花: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等等。我趴著欄桿往水里看,好幾只鴨子在水里蕩來蕩去,一大群錦鯉中有好多烏龜在游,特別是有一只小烏龜緊跟著大烏龜拼命劃動四肢,太有趣了。
九曲橋連著湖心亭茶樓,外公說這個茶樓很有名,外國人也常去學習喝茶。走完橋看見一座大宅院,外公說那就是豫園,所以有時候豫園就是指城隍廟,我沒有進去,因為我不想進去。
游豫園的內園作文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媽媽來到了豫園游玩。
我帶著好奇心跨進了豫園的大門。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座假山,紅的花,綠的草,把假山打扮得十分漂亮。繞過假山,穿過長廊,一路走過了點春堂,小刀會館等。
我拉著媽媽跨過環龍橋,走進了園中之園——內園。內園面積不大,可它環境優雅,奇觀不少。靜觀大廳是內園的主要廳堂。一跨進門檻,就看見堂上高懸著“靜觀”和“靈沼寺”兩塊金匾。在靜觀大廳的.對面,有一座大假山。如果你坐在景觀大廳里對著假山,靜靜觀看,能發現一百多種動物。我也仔細看過,不一會兒,我就想像得出十二生肖。
沿著大假山往左向上走,能看到聳翠亭。在聳翠亭的旁邊,還有船舫,雖然建于假山上,但周圍用瓦片、小磚鋪地,行成了一圈圈微波,好像船在濤中行。
從船舫拾級而下,有一條長廊,那就是“別有天”,“別有天”的墻上掛著五幅子,其中最大的一幅雕刻著《修園后記》的碑文。
走出“別有天”,就能看見還云樓和觀濤樓,為串樓形。
從“別有天”繞出,會看見一個小小的池塘,名為九龍池。可我和媽媽數來數去只有四條龍。原來,本來就只有四條龍,還有四條龍是水中的倒影,加上水池形狀彎彎曲曲像龍,才取名“九龍池。”
從靜觀大廳往右走,穿過西看廊,來到了“江南第一戲臺”——古戲臺。古戲臺的墻上雕刻著雙龍戲珠、鳳凰、獅子等精美圖案。臺柱有兩米多高,可想而知,古戲臺是多么的雄偉。突然,媽媽叫到:“你看!古戲臺的頂上有一塊明鏡,周圍有金鳥和圈圈環繞呢。”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打開眼見,還讓我對豫園的歷史了解了更多,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