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描寫景物的句子聚集60句
滿江紅的詩句
《滿江紅.暮春》原文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花徑里、一番風雨,一番狼藉。
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
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
庭院靜,空相憶。無處說,閑悉極。
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
謾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滿江紅.暮春》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滿江紅.暮春》賞析
詞寫閨中懷人。光陰荏苒,歲月如流,這位年輕的婦女于暮春時節看到:風雨無情,落紅狼藉,艷紅的花瓣隨水流去,漸漸地濃陰匝地了。"又過了、清明寒食",一個"又"字暗示離別時間之久。寒食在清明節前一日或二日。《周禮"司烜氏》:"中(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二月禁火為周的舊制。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寒食,禁火三日,選餳大麥粥"。又,相傳晉文帝(重耳)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定于是日禁火寒食。連用兩個"一番",見風雨之多,狼藉之甚,因此而有下二句春光逐漸遠去的描寫。再用美麗的刺桐花每年都在這"寒無力"的時節落盡而示春殘。"年年",應"又"字,正見年復一年,景色、閑愁,無不一如過去的暮春。總之韶光易逝,青春難駐,那么人何以堪呢?看似純寫景,實際"語有全不及情而情自無限者"(王夫之《古詩選評》卷九)。只是字面上并未說破,而可于風雨送春,狼藉殘紅,刺桐花盡等一片撩亂的.景物中見之。
下片徑直抒情。"庭院靜"四個三字句直傾衷愫:落寞的庭院里一片寂靜,我枉自陷入苦苦的憶念;相思之情向誰傾訴,閑愁萬種也無人理會。雖愁云慘霧,哀怨無窮,但頓挫有力,誦之則金聲玉振,這正是辛棄疾寫情的不同處。于是再進一層:"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既欲訴無人,又怕鶯燕窺知心事。這是經過一番心理活動后而產生的畏懼("怕"),那么她曾經想過一些什么呢?含蓄蘊藉,令人尋味無窮。如此,只能把刻骨的相思深埋心底了。但人的心緒難以寧靜,不由地又生出:"尺素如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尺素",指書信。古樂。
《滿江紅》陸游
陸游所寫的《滿江紅》是一番怎樣情感的'流露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滿江紅陸游翻譯賞析,歡迎參考閱讀!
滿江紅
宋代:陸游
危堞朱欄,登覽處、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鴻社燕,幾番輕別。繾綣難忘當日語,凄涼又作它鄉客。問鬢邊、都有幾多絲,真堪織。
楊柳院,秋千陌。無限事,成虛擲。如今何處也,夢魂難覓。金鴨微溫香縹渺,錦茵初展情蕭瑟。料也應、紅淚伴秋霖,燈前滴。
個人資料: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陸游的其他詩句
雜興
造物乘除理固然,許將窮悴博頑堅。
驥衰伏櫪心千里,龜冷榰床壽百年。
好事時供沽酒費,擁途爭笑插花顛。
漁村宿愿雖償盡,猶恨僧房欠晝眠。
春晚出游
禹吾無間圣所嘆,治水殆與天同功。
三千年事一炊頃,窆石嵯峨煙靄中。
村老留飲
乘興出游眺,初不言所之。
家人固難求,我亦不自知。
投杖卻人扶,疾步莫能追。
荒寒野廟壖,枯涸漚菅池。
過門爭邀留,具食不容辭。
濁醪小甕釀,香飯別甑炊。
瓦盆進豚肩,石臼搗花餈。
新冬不易見,醉倒理亦宜。
舉手謝主人,外強中實衰。
一觴可以起,它日更為期。
山園雜詠
殘春終日在林亭,散發披衣醉復醒。
科斗已成蛙合合,櫻桃初結子青青。
魚游滄海寧濡沫,禽慕雕籠即翦翎。
薄晚東風吹小雨,笑攜長鑱伴畦丁。
滿江紅 文天祥
滿江紅,此調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那么詩人文天祥的《滿江紅》大家是否學習了呢?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作者:文天祥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
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仙闕。
王母歡闌瓊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
聽行宮、半夜雨淋鈴,聲聲歇。
彩云散,香塵滅。
銅駝恨,那堪說。
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回首昭陽離落日,傷心銅雀迎秋風。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
【賞析】
劉熙載在《 藝概 》中評價文天祥詞 :“文文山詞,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不知者以為變聲,其實乃正之變也,故詞當合其人之境地以觀之。”
文天祥的詞關注政治,都是有為而發。這首詞,是他應和王夫人詞中的一首。代作,本意擬作、仿作,但這里主要是翻作的意思。文天祥寓自己的思想于其中翻填新詞,校正王清惠的原作在內容上的不妥之處。
文天祥在上闕用沉重的筆調,緊扣“最苦”兩字,反復陳述了亡國的痛烈心情。“彩云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彩云散,香塵滅“比喻美好生活的毀滅:”銅駝恨“指南宋之覆亡;悲痛之極,不能卒言??褂姟⑼炀人问椅M鲋值膽饒錾希瑹o數熱血將士血戰到底。
文天祥的代作多引典抒情,卻不隱晦難解,而是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意思。漢武帝時,假托王昭君為公主,遠嫁西域烏孫王,令人彈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后來人們用此表達王昭君遠嫁匈奴之事。杜甫《詠懷古跡》詩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文天祥這首詞的開頭借“琵琶”故事總指后妃宮女被擄北去 。“姚黃”,牡丹中名貴品種,暗指王夫人。“移根仙闕”,離開宋宮,被驅北行,較之公主遠嫁 ,處境慘,悲愁深。“王母”句,西王母瑤池美宴的古代傳說, 用來指宮中的歡意已消失。
“仙人”句,以銅仙墜淚的故事,感嘆國土淪亡的慘痛。唐代天寶年間,唐玄宗避亂入蜀,在馬嵬坡軍士嘩變被迫縊死楊玉環,后來,在行宮內聽到雨聲和風吹檐鈴聲相應,引發心事 ,即《雨霖鈴》曲 ,“聽行宮 ”兩句 ,這里借此典表述被迫北去途中的悲苦心境。
文天祥在上闕用沉重的筆調 , 緊扣“最苦”兩字,反復陳述了亡國的痛烈心情。“彩云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彩云散,香塵滅”比喻美好生活的毀滅;“銅駝恨”指南宋之覆亡;悲痛之極,不能卒言??褂?、挽救宋室危亡之局的戰場上,無數熱血將士血戰到底。安祿山叛亂時張巡拒守睢陽,抗擊安祿山,“每戰臶裂,嚼齒皆碎”。這種情境是文天祥所親歷親知的,以補充王夫人的 “妾在深宮那得知”的事實。“想”字領起,意境就更充實。
“回首昭陽離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昭陽”、“銅雀”,都是古都城臺殿名 ,這里用來借指南宋宮殿,落日和秋月將光輝灑在故國宮殿上,寄托一種思念的情感。“回首”、“傷心”,借王夫人口氣,寓其自己的悲感中。“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甌缺”,點明文天祥緣何代王清惠作此詞的緣由。文天祥改變王清惠原作中消極避禍的思想,要潔身自愛,堅守操節,這實際上文天祥借王夫人之口表達的自勉之詞,并與王夫之和眾宮娥共勉。
文天祥的詞“氣沖斗牛,無一毫毒靡之色”,《詞林紀事》,凝聚了他對于生活 、情思的感受和他的人格的結晶。讀了他的詞,讓人頓覺忍辱偷生的可恥,和保全氣節的光榮。詞中蘊含的熱情和血淚讓讀者生出幾許激情。
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個讀書人,一生不曾做官。他嗜書如命,只要書本在手,就廢寢忘食,經常一盞孤燈,通宵苦讀。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細認蠅頭小字。他的學問十分淵博,對經史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醫藥、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他還有買書的嗜好,有時沒有錢,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把書買下。文儀對勞苦的`鄉里充滿了同情,有讀書補世的志向,著有《寶藏》三十卷,《隨意錄》二十卷。文天祥文辭出眾,父親的教育實在居功至偉。
【詞牌簡介】
滿江紅,此調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对~譜》以柳永“暮雨初秋”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本調尚有異名作《念良游》、《傷春曲》。
【作者介紹】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孫,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廬陵(今吉安縣)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宋理宗寶佑時進士;官至丞相,封信國公。元兵南侵、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其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樂府》、《文山全集》等,流傳后世的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等。
文天祥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被后世歷代傳頌,文天祥寫下的“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豪壯愛國詩歌也成為千古名句。2002年12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歷史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以岳飛與文天祥當年是參加“民族戰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非“反抗外敵戰爭”為理由,不再將他們列為“民族英雄”,只承認戚繼光、鄭成功等為民族英雄。
12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版《高中歷史教學大綱》主編余桂元發表觀點:“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戰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墻,家里打架,基于這一觀點,我們只把反對外來侵略的杰出人物如戚繼光、鄭成功等稱為民族英雄,對于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杰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但并不稱之為民族英雄。”并在《青年時報》發表該觀點。此言論一出,在因特網上招致一片罵聲。文天祥在香港的后人也在記者采訪時表示遺憾。更多的人認為從政治的角度抹殺文天祥為民族英雄的定論是對歷史的褻瀆。 但從2003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版歷史教科書中,文天祥已不再被稱為民族英雄。
愛國古詩:滿江紅·寫懷
滿江紅·寫懷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 一作:壯士;蘭山缺 一作:蘭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注釋
怒發沖冠:氣得頭發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
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