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格言簡短合集五篇
弘一法師的名言
【第1句】:意粗性燥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第2句】: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第3句】: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第4句】: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第5句】:行欲徐而穩(wěn)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聲欲低而和。
【第6句】: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
【第7句】:居處必先精勤乃能聞暇,凡事務(wù)求停妥然后逍遙。
【第8句】:凡為外所勝者皆內(nèi)不足,凡為邪所奪者皆正不足。
【第9句】: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急事宜緩辦忙則多錯。
【第10句】: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第11句】:天欲禍人先以微福驕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禍警之。
【第12句】: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第13句】: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第14句】:事當(dāng)快意處須轉(zhuǎn),言到快意時須祝。
【第15句】:處逆境心需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第16句】: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天然的`寶玉總帶斑點,只有人造的才會潔白無暇。
【第17句】: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第18句】: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第19句】:以冰霜之操自勵則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則德日廣大。
【第20句】:自責(zé)之外無勝人之處,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shù)。
【第21句】:總拿自己的優(yōu)點與別人的缺點比較,越比越會感覺不順眼,越不順眼越會感覺上火。
【第22句】:隱忍別人的缺點。
【第23句】: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xué)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fēng)日遠。
【第24句】:多以自己之長善補別人之短,多看別人的長處,越看越會順眼,越處越會融洽。
弘一法師經(jīng)典語錄
導(dǎo)語: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氣橫溢的藝術(shù)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紀(jì)著名的多才多藝的高僧。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弘一法師經(jīng)典語錄內(nèi)容,一起來看看吧。
【第1句】:事當(dāng)快意處須轉(zhuǎn),言到快意處須住。
【第2句】: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第3句】: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念決裂是錯到底。
【第4句】:不盡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
【第5句】: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第6句】: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
【第7句】:知足常樂,終生不恥。知止常止,終生不辱。
【第8句】: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第9句】: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第10句】: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第11句】: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己,以弱字御侮。
【第12句】: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第13句】: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shù)我以誠感之。
【第14句】: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第15句】: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第16句】: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第17句】:于作事,必克己謹(jǐn)嚴(yán),要做到極致。于生活,應(yīng)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第18句】: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第19句】: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已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第20句】: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常故,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第21句】: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第22句】: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內(nèi)不欺已,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第23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第24句】: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第25句】: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第26句】:律已,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fēng)。
【第27句】: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第28句】: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第29句】:在事者,當(dāng)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dāng)設(shè)身利害之中。
【第30句】:一動于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扁則戾。
【第31句】: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32句】: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第33句】: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已則寡過。
【第34句】: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第35句】:以虛養(yǎng)心,以德養(yǎng)身,以仁養(yǎng)天下萬物。以道德養(yǎng)天下萬世。
【第36句】: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第37句】:智者達觀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惡。
【第38句】: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已,以弱字御侮。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第39句】: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第40句】: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第41句】: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
【第42句】: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第43句】: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
【第44句】: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自顧不暇,何暇治事?
【第45句】: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第46句】: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第47句】: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jǐn)。
【第48句】: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第49句】: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第50句】: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誠生明者,不雜以偽也。從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第51句】:宜靜默,宜從容,宜謹(jǐn)嚴(yán),宜儉約。
【第52句】: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第53句】:學(xué)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第54句】: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第55句】: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第56句】: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第57句】: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氛消。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yǎng)身,則夢寐恬。
【第58句】:靜能制動,沉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第59句】: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第60句】:心術(shù),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弘一法師經(jīng)典語錄
德勝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guān)于弘一法師經(jīng)典語錄,歡迎大家閱讀!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zé)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盡,言不可道盡。
學(xué)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緊。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以虛養(yǎng)心,以德養(yǎng)身,以仁義養(yǎng)天下萬物,以道養(yǎng)天下萬世。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劉念臺云:“涵養(yǎng),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是。”
應(yīng)?a href='/wenxue/luyou/' target='_blank'>陸游錚>醯瞇鬧杏寫尤菹邢臼?,才见涵养?/p>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
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不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謹(jǐn)嚴(yán),要做到極致。于生活,應(yīng)戒絕奢華,一切從簡。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事當(dāng)快意處須轉(zhuǎn),言到快意處須住。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當(dāng)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縝密,不可瑣屑。操守要嚴(yán)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
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
論人當(dāng)節(jié)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后計其利。
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謗?曰:無辯。
何以止怨?曰:不爭。
處事須留余地,責(zé)善切戒盡言。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
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論人之非,當(dāng)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
取人之善,當(dāng)據(jù)其跡,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
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德勝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弘一法師之出家讀后感
按:李叔同是一個傳奇,從風(fēng)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轉(zhuǎn)而皈依佛門,在風(fēng)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潛心修行,從此往昔種種仿佛一切兩斷,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師方生。這是我們常人無法領(lǐng)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學(xué)佛心得整理,修訂,以大才子,大學(xué)者與大藝術(shù)家的俗家修為向常人揭示出佛門的真諦。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寺廟之多約有兩千余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風(fēng)》社要出關(guān)于《西湖》的增刊,由黃居士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范圍太廣泛了,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于短期間內(nèi)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xiàn)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jì)念我出家的經(jīng)過。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記的年月皆依舊歷)。在杭州住了約一個月光景,但是并沒有到寺院里去過。只記得有一次到涌金門外去吃過一回茶,同時也就把西湖的風(fēng)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國元年的七月。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了。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nèi),離西湖很近,只兩里路光景。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
民國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與現(xiàn)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墻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了。
在景春園樓下,有許多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個人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面吃茶,同時還憑欄看著西湖的風(fēng)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順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國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里住了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在出家人的范圍之內(nèi),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樓上。
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時候,有時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卻感覺很有意思呢!
記得那時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學(xué)校里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丏尊居士卻出門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dāng)時夏丏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蔽衣牭竭@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后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
到了民國五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志中有說及關(guān)于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dāng)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時患有神經(jīng)衰弱癥,若實行斷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yù)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至于斷食的地點須先考慮一下,似覺總要有個很幽靜的地方才好。當(dāng)時我就和西泠印社的葉品三君來商量,結(jié)果他說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為斷食的地點。我就問他:“既要到虎跑寺去,總要有人來介紹才對。究竟要請誰呢?”他說:“有一位丁輔之是虎跑的大護法,可以請他去說一說?!庇谑撬銓懶耪埗≥o之代為介紹了。
因為從前的虎跑不像現(xiàn)在這樣熱鬧,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靜的地方啊。若用來作為我斷食的地點,可以說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還不曾親自到過。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邊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間房里住好?;貋砗?,他說在方丈樓下的地方倒很幽靜的。因為那邊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時候都是關(guān)著,客人是不能走進去的;而在方丈樓上,則只有一位出家人住著,此外并沒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樓下的那間屋子里。我住進去以后,??匆娨晃怀黾胰嗽谖业拇扒敖?jīng)過(即是住在樓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卻十分的歡喜呢!因此,就時常和他談話;同時,他也拿佛經(jīng)來給我看。
我以前從五歲時,即時常和出家人見面,時??匆姵黾胰说轿业募依锬罱?jīng)及拜懺。于十二三歲時,也曾學(xué)了放焰口??墒遣]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時,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們那種生活,卻很歡喜而且羨慕起來了。
我雖然只住了半個多月,但心里卻十分地愉快,而且對于他們所吃的菜蔬,更是歡喜吃。及回到學(xué)校以后,我就請用人依照他們那樣的菜煮來吃。
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斷食,可以說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到了民國六年的下半年,我就發(fā)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時候,即請了許多的經(jīng),如《普賢行愿品》、《楞嚴(yán)經(jīng)》及《大乘起信論》等很多的佛經(jīng)。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來,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燒香了。
到了這一年放年假的時候,我并沒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過年。我仍住在方丈樓下。那個時候,則更感覺得有興味了,于是就發(fā)心出家。同時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樓上的出家人做師父。
他的名字是弘詳師??墒撬豢衔胰グ菟榻B我拜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在松木場護國寺里居住。于是他就請他的師父回到虎跑寺來,而我也就于民國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預(yù)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實行出家的。當(dāng)這個時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學(xué)習(xí)兩堂功課。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兩天前到虎跑去,誦了三天的《地藏經(jīng)》,為我的母親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試??荚囍螅吹交⑴芩氯肷搅?。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預(yù)備轉(zhuǎn)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還未出家,他就對我說:“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沒有什么意思的。所以還是趕緊剃度好!”
我本來是想轉(zhuǎn)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勸,于是就趕緊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圣誕,所以就在那天落發(fā)。
落發(fā)以后仍須受戒的,于是由林同莊君介紹,到靈隱寺去受戒了。
靈隱寺是杭州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歡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處的大寺院看過,但是總沒有像靈隱寺那么好!
八月底,我就到靈隱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氣,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蕓香閣的樓上。當(dāng)時是由慧明法師做大師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這位法師了。他看到我時就說“既系來受戒的,為什么不進戒堂呢?雖然你在家的時候是讀書人,但是讀書人就能這樣地隨便嗎?就是在家時是一個皇帝,我也是一樣看待的!”那時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樓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緊要的佛事時,方去參加一兩回的。
那時候,我雖然不能和慧明法師時常見面,但是看到他那樣的忠厚篤實,卻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就住在虎跑寺內(nèi)。到了十二月,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別處去,沒有久住在西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