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代廉政格言合集100條
清正廉潔的古代名言
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小編收集了清正廉潔的古代名言,歡迎閱讀。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飛
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宋]朱熹
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戰國]《荀子·正名》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詠史》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宋]蘇軾《范增論》
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唐]王勃《騰王閣序》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知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清·陳弘謀《從政遺規》卷下《言行匯纂》
不求不爭于民,而民知遜;不求不貪于民,而民知廉。--宋·楊萬里《見執政書》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清碑·官箴》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憂君哀民,獨睹亂原,好善妒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漢·王符《潛夫論·實貢》
清靜無為,則天與之時;恭廉守節,則地與之財。君子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毀廉。知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人。--東漢·馬融《忠經》
廉恥事大,死生事小。--《宋史·葉夢鼎傳》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
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間閻話短長。--明·于謙《入京》
鐵面無私,凡涉科場,親戚年家須諒我;
鏡心普照,但憑文字,平奇濃淡不冤渠。----清·朱圭
兩袖入清風,靜憶此生宦況;
一庭來好月,朗同吾輩心期。----清代貴州巡撫署齋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廉吏無宦樂,達人不折腰。----古格言聯
人誰無過,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
我非愛財,來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清·周鳳楞
仕于朝者以饋遣及門為恥,
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為羞。----明朝某吏部自署門聯
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明·袁崇煥聯
廉不言貧,勤不言苦;尊其所聞,行其所知。----古格言聯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清·紀昀
百里才疏勤補拙;一官俸薄儉能廉。----清·姚步瀛
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經典古代名言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小編收集了經典古代名言,歡迎閱讀。
【第1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第2句】:業精于勤,荒于嬉。——韓 愈《進學解》
【第3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第4句】: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
【第5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第6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第7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第8句】: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第9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第10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第11句】: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第12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第13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第14句】:曲則全,枉則直。——老子
【第15句】: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第16句】: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第17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第18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第19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第20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第21句】: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第22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第23句】: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
【第24句】: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左傳》
【第25句】: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第26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第27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第28句】: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第29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第30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衛靈公》
【第31句】: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第32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第33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第34句】: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第35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第36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第37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
【第38句】: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晏子春秋·內篇下》
【第39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第40句】:相鼠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第41句】: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第42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第43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第44句】:將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第45句】:學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古代經典名言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經典名言,歡迎閱讀。
【第1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第2句】: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
【第3句】: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第4句】: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陸游
【第5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第6句】: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第7句】: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左傳》
【第8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第9句】: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第10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第11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第12句】: 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第13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第14句】: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第15句】: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易經•系辭上》
【第16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第17句】: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
【第18句】: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第19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第20句】: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第21句】: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第22句】: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第23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第24句】: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第25句】: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
【第26句】: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第27句】: 曲則全,枉則直。——老子
【第28句】: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對楚王問》
【第29句】: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第30句】: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第31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第32句】: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第33句】: 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第34句】: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第35句】: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第36句】: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屈原•涉江》
【第37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第38句】: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第39句】: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第40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第41句】: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第42句】: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列傳》
【第43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第44句】: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第45句】: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第46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第47句】: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第48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
【第49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第50句】: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屈原•涉江》
【第51句】: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
【第52句】: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53句】: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第54句】: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第55句】: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第56句】: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第57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第58句】: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第59句】: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第60句】: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第61句】: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第62句】: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