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來表明梵高人生的句子
【第1句】: 贊揚梵高的句子 急求
梵高先生,是您,早上把清涼的山巒和潮濕的農舍,以及奔跑的小白馬獻給我們;而中午,您又將席卷大地的熾熱和小鎮的慵懶奉獻給我們;黃昏,當我們隨著那困頓勞作者踟躕在最后一段通往家園的古銅色道路上,我們不禁愴然而淚下;到了晚上,梵高先生,您又帶我們仰望幾欲瘋狂的夜空,在夜風的薰拂下,我們一同細數沉睡的村舍和教堂。
在面對不可遏止的疾病的焦灼中,他說:“繪畫到底有沒有美,有沒有用處,這實在令人懷疑。但是怎么辦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卻仍然熱愛著自然與生活,因為他是畫家!”“面對一種把我毀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會動搖!”
他一直承受著精神與物質的雙重的摧殘。在這矛盾掙扎中,我讀到——
他最愿意相信的話是福樓拜說的:“天才就是長期的忍耐。”
他最想喊叫出來的一句話是:“我要作畫的權利!”
他最現實的呼聲是:“如果我能喝到很濃的肉湯,我的身體馬上會好起來!當然,我知道,這種想法很荒唐。”
如果著意地去尋找,會發現這些呼喊如今依舊還在梵高的畫里。
梵高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上的“失敗”。他名利皆空,情愛亦無,貧困交加,受盡冷遇與摧殘。在生命最后的兩年,他與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為人間換來了藝術的崇高與輝煌。
真正的偉大的藝術,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
-----以上選自當代作家馮驥才《最后的梵高》,不錯的文章,值得一看
【第2句】: 寫梵高的句段
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記梵·高的一生 (全國卷I)
梵·高的一生,用孤獨來形容是最恰當的了。
梵·高的作品,用永恒來詮釋也不為過。
但他生得如此出人意料,也許就是因為他活得如此的孤獨,才讓他死在情理之中;就像他的作品,生前的沉寂是如此的出人意料,而死后作品火得一塌糊涂亦在情理之中。
“如果生活中沒有某些無限的,某些深刻的,某些真實的東西,我就不會留戀。”梵·高曾經這樣說,而我像愛著我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著梵·高,梵·高的畫,梵·高的憂郁……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梵·高的絕望,世人的冷漠,不被別人欣賞的痛苦已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他是一匹良駒,但在那個年代里沒有出現一個伯樂,一個也沒有,于是,梵·高孤獨的活著,那種活著比死亡更痛苦,尤其是當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種比死亡更痛苦的孤獨時,為了結束這痛苦,他寧肯選擇死亡。
當血紅的鮮血滴到向日蔡上,我明白,那是梵高為了擺脫孤獨和冷漠向世人發出的最后低吟。
活得如此的出人意料,于是死亦在情理之中。
終其種種,我不禁思索,難道真的是因為梵·高注定是一顆恒星,所以他一直孤獨著?但是為什么老天連“高處不勝寒”的孤獨都不給他?為什么讓一個原本是永恒,是被人敬仰的人活在平庸之中?為什么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凡粟一粒,沒有資格被別人尊敬?我不明白!上天既造就了一個天才,為什么讓他活在孤獨的痛苦中?難道天才是扣響扳機之后,鮮血溢滿畫頁之后才能給予的稱號?我不明白!我害怕這樣的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
而他的畫,和他的人一樣,在世俗中沉寂了幾十年,等到他死后才大紅大紫!人們在梵?高作品拍賣會上爭先恐后地喊出驚人的數字,雖然在情理之中,但是梵?高已去,他擁有的只能是出人意料的孤獨,卻無法享受到人們對他的贊賞與虔誠!
凡高的破碎,是太陽用黃金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斷劇痛~~
【第3句】: 誰有描寫梵高的優美句段
1:人生是一趟巡禮的旅程。人的一生有多么苦難。然而,我們在這人生的大海里,藉神的使者、愛的天使獲得慰藉。但可別忘記,神透過人生那些平凡的事物,教你更高深的事物。
2:我夢想著繪畫,我畫著我的夢想。
3: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歡樂。
4: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我是什么呢?一個無用的人,一個反常與討厭的人,一個沒有社會地位、而且永遠也不會有社會地位的人。好極了,即使這是事實,我也要以我的作品來表明,這樣一個反常的人,這樣一個毫不足取的人的內心是怎樣的。這是我的雄心,它的主要基礎是愛而不是恨,是冷靜而不是熱情,我時常陷入極大的痛苦,這是事實。但是我的內心仍然是安靜的,是純粹的和諧與音樂。在最寒磣的小屋里,在最骯臟的角落里,我發現了圖畫。
5:我總是全力以赴地畫畫,因為我的最大愿望是創造美的作品。
6:人們不能肯定的預告什么,但是,如果有誰能夠進行分析,他就可以發現,本世紀最偉大與最優秀的人,總是頑強的工作,總是以個人主動的創造精神工作。
7:盡可能出門散步,保持你對大自然的熱愛,因為這才是學會越來越深刻地理解美術的真正途徑。
8:我看那些為了刻意求新而犧牲傳統的人將會后悔不已的,尤其是在藝術這個殿堂里。
9:問題的癥結不在于絕對地模仿自然,而在于認識自然,只有認識了自然,畫出來的東西才是新鮮的和真實的;許多風景畫缺少的正是這一點。
10:沒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
11:在靈魂一角可能有著一座燃燒著熾熱火焰的火爐,然而無人前來取暖;過客只是瞥見煙囪的一抹。
12:我們不能指望從生活中得到我們明明知道得不到的東西。生命只是一個播種的季節,收獲是不在這里的。
13:偉大的事業不是靠僥幸取得,而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成就。什么是繪畫?一個人怎樣才能學會繪畫?繪畫就是要設法穿過一堵看不見的鐵墻,這堵鐵墻似乎矗立于一個人感覺到的和他所能做到的之間。
14:并非現代的一切都意味著進步,不管是藝術家們還是他們的作品。
15:如果有位畫家看到的色彩和別人不同,其他畫家會說他是瘋子。
16:我想畫出觸動人心的素描,我想透過人物或風景所表達的,不是傷感的憂郁,而是真摯的悲傷。
17: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第4句】: 梵高的一生,請詳細說明
他的一生是人所經歷的最為艱難困苦又成就輝煌的一生。
" 37歲的凡高在絕望中開槍自殺。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為被人頂禮膜拜的偉大藝術家,一個異類,一個藝術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 [凡高藝術館] 十九世紀偉大的藝術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簡稱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蘭南部尊得特一個牧師家庭。他父親叫西奧多盧·凡·高是當地牧師。
母親叫安娜·科尼莉亞,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奧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與崇拜者。 小時候的凡高不愛學習,但他很有語言天賦。
他會說英語,德語,法語,還會用它們寫信。再加上后來學習宗教時學的拉丁語和希臘語,還有母語荷蘭語,他總共會六種語言。
這說明凡高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不是個瘋子!這一點必須澄清!請見《"瘋子"是不可以用來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進入小學讀書。
1869年,16歲的凡高在畫商文森特伯伯(與凡高同名,簡稱文森特伯伯的介紹下,進入巴黎古比爾公司(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創建的。
現在的經理是年輕的特斯蒂格先生。店里出售繪畫作品和名畫復制品。
凡高在那兒當店員。后因工作出色被轉到倫敦分店工作。
凡高質樸,真誠,熱情的性格,使別人都很喜歡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為他的伯伯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商之一,而他被認為是這位著名畫商的理想繼承人。 凡高在這段日子里通過工作,學習了大量的藝術知識,也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凡高一生都很愛讀書,從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這使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很高的藝術鑒賞力,這也為他日后成為一位杰出的藝術家打下了基礎。
他最喜歡的畫家是米勒,倫勃朗,布雷頓等人。 1871年,父親被調往海爾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爾沃特看望雙親,與在外地上學的弟弟提奧見面。8月,提奧前往海牙,凡高與弟弟度過了一段愉快而難忘的日子。
提奧走后,他們開始了長達一生的書信來往。這650多封凡高寫給提奧的書信,是我們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資料。
(請見本站凡高書信集) 1873年,提奧開始在古比爾公司布魯塞爾分店工作,與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倫敦向房東的女兒求婚失敗,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擊。
心灰意冷的他對工作失去了熱情,顧客和同事都對他很有看法。終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爾公司解雇。
凡高通過報紙上的招聘廣告,求得了一份老師的工作。1876年4月,他來到英國的海邊城鎮拉姆斯蓋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辦的學校當沒有薪水的見習教師。
7月,學校遷往艾勒沃斯,但試用期過后凡高仍沒有領到工資。他開始另謀出路。
這時,他有幸結識了當地的瓊斯牧師,并在牧師所辦的學校任助理教師,后來做起了助理牧師,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傳教。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因為在倫敦失戀后,就已經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熱分子”。
12月,凡高回家過圣誕節。此后再沒有返回英國。
具體原因不詳。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幫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一家書店當店員。
但因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個月后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經父親同意,他來到阿姆斯特丹,住在當時是荷蘭海軍司令的約翰伯伯家準備神學院的入學考試。
凡高的舅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師,給他找來了最好的老師。但因為急于從事實際工作和痛恨晦澀的拉丁文和希臘文,他放棄了繼續學習。
1878年7月,又進入布魯塞爾傳教士學校學習,但還是沒有取得畢業任命書。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時博里那日礦區從事牧師工作。
那是一個如地獄一般的地方,礦工們過著非人的生活,經常有瓦斯爆炸事故。為了給礦工們最大幫助,凡高與礦工們吃住在一樣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給他們,后因工作過于“熱情”,形象過于“丑陋”,教會認為他損壞了牧師的形象,把他解雇了。
但凡高的行為得到了礦工們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一位圣人。 再一次被解雇后的凡高并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繼續義務從事傳教和救助工作。
這時,他打算從事藝術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薦下,前往布魯塞爾邊學習邊創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頓。
他開始了繪畫的學習和創作,而他的家人和親戚已開始對他失望(其實一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時,凡高深埋心底的對藝術的熱情才剛剛開始燃燒。
在埃頓期間,他愛上了剛剛喪夫的表姐凱(就是曾幫助過凡高的牧師舅舅的女兒 ),他和凱很談得來,但當他提出要和她結婚時,又一次被拒絕了!凱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癡情的凡高到凱雙親的住處找她,但凱的父親拒絕了凡高的請求,凡高將一只手放到點燃的蠟燭上,故意讓火燒自己,凱的父親最后不得不吹滅了蠟燭。
凡高還是離開了。
又一次遭到打擊的凡高來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經很有名氣的畫家親戚安東·莫夫(又譯成毛威)的幫助,凡高在莫夫的指點下,繪畫技法進步很快。他還得到了海牙古比爾分店經理特斯蒂格的支持。
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絕莫夫的建議:畫石膏像。不過比較合理的說法是,因為凡高與*女西恩交往,才最終與莫夫和特斯蒂格。
【第5句】: 關于梵高的名人名言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但是總有一個人,總有那么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后走過來,陪我一起。
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然后快步走過去,
生怕慢一點他就會被淹沒在歲月的塵埃里。
我帶著我的熱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溫和,
以及對愛情毫無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氣不接下氣。
我結結巴巴的對他說:你叫什么名字。
從你叫什么名字開始,后來,有了一切。
——梵高
【第6句】: 關于“梵高”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第1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第2句】:我夢想著繪畫,我畫著我的夢想。
【第3句】:More and more, I believe, to create the good price is: hard work, disappointment, and perseverance. 我越來越相信,創造美好的代價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歡樂。
【第4句】:只要活著的人還活著,死去的人就不會死去。
【第5句】:沒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
【第6句】: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總有一個人,總有那么一個人能到這團火,然后走過來,陪我一起。我帶著我的熱情,我的冷漠,我的狂暴,我的溫和,以及對愛情毫無理由的相信,走的上氣不接下氣,我結結巴巴地對她說,你叫什么名字。從你叫什么名字開始,后來,有了一切。
【第7句】:我想畫出觸動人心的素描,我想透過人物或風景所表達的,不是傷感的憂郁,而是真摯的悲傷。
【第8句】: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
【第9句】: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子正朝著它們最后的成熟和綻放努力。
【第10句】: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進。
【第11句】: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第12句】: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種無限的、深刻的、真實的東西,我不再眷戀人間……
【第13句】:我越來越相信 創造美好的代價是 努力 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 然后才是歡樂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別名“梵高”或"梵谷",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他早期受荷蘭畫家馬蒂斯·瑪麗斯的影響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搬往巴黎與作為畫商的弟弟同住,接觸了當時震動了整個巴黎美術界的畫家們,畫風漸漸被印象派的畫家影響,后來經過在野外的長期寫生,色調漸漸由灰暗色系變為明亮色系。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麥田烏鴉[1]》等,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文森特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納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以及奧特洛的國立克羅-米勒美術館。
【第7句】: 關于梵高說過的一句話
該網站記錄了梵高的所有作品,可以參考。
參考資料: 年02月14日梵高名言: 讓我沿著我自己的道路奮斗吧,千萬不要喪失勇氣,不要松勁。
****人們必須真正地愛他的同類,我要盡可能地使自己具有這樣的心。
****在我的生活與繪畫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這樣的笨人,卻不能沒有比我偉大的某種東西,
它是我的生命---------創造的力量。
****為了工作,為了成為藝術家,一個人需要愛。至少,要使他的作品不缺乏感情,他首先要自己感覺到這
一點,并且,他要愛工作與愛生活。
****一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里的火熄滅掉,而要讓它始終不斷地燃燒。。。。。你知不知道,
這是誠實的人保存再藝術中的最最終必要的東西!然而并不是誰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實與誠摯的感情。
****一個勞動者的形象,一條耕地上的犁溝,一片沙灘,廣闊的海洋與天空,都是美的。終生從事于表現隱藏在它們之中的詩意,確實是值得的。
****我總是全力以赴地畫畫,因為我的餓最大愿望是創造美的作品。
****絕不要以為故去的人永遠逝去,只要有人活著,故去的人就永遠活著,永遠活著。
****我認為這是偉大人物經歷中的一幕悲劇。。。。他們往往再作品被工作所承認之前便死了,
在它們活著的時候,他們遭受著為生存而斗爭中的障礙與困難的不斷壓迫。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愿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
不少畫家害怕空白畫布,但空白畫布也害怕敢帽風險的、真正熱情的畫家。
畫家------只接受死亡和埋葬,以他們的創作,對下一代或下幾代人說話。在畫家的生活中,死亡也許不是最難過的事。
ry.com/letters/149_V-T_1【第33句】:pdf
【第8句】: 形容梵高的詩句
愛上凡。
高 躲在你的背后 流著鼻涕吮手指頭 碎花裙子羊角辮 看你畫畫的樣子 不知道時間在走 望著你離開 偷偷摸你的畫具 滿足的逃開 幸福一個夏季 童年的我 就這樣將你愛戀 荷蘭男人 你不會發現 我不是 怒放的葵花 挺拔的鳶尾 不是 咖啡店里面你所心儀的人 夜空眩目時你仰望的星 我只是 最小的那朵向日葵 迎著你火熱的眼神 害羞的低下頭 我只是 鳶尾花下腳下的泥土 沾在你的鞋底 為你刻下腳印 我只是 咖啡店門前微弱的燈光 守望你的背影 不知疲倦 我只是空中飛翔的流星 感受你的筆觸 就變成隕石墜落 我只是你亂花叢中的一根稻草 靠近你的魂靈 陪你進入墓地 躲在你身后流淚 直到燃燒在天邊 我微笑著消失時候依然將你愛戀 親愛的文森特 你永遠不會發現。
【第9句】: 《梵高生活小說》好詞,好句,好段
梵高傳中喜歡的句子 她們貧苦,或許還不幸,但是痛苦使她們獲得了靈魂。
上帝是不存在的,事情就是那么簡單——沒有什么上帝,唯有一片渾噩——悲慘、苦難、殘酷、煎熬、黑暗和無盡頭的渾噩。 我們內在的思想常常外露出來嗎?也許在我們的靈魂中有一團熱火,但沒有人用它使自己暖和起來。
過路人僅僅看到煙囪里冒出一點煙,照舊走自己的路。你瞧,該怎么辦呢?一個人不能守護著這團內在的火,心懷這個刺激物,耐心地等待某個人走來坐在它旁邊的時刻到來嗎? 我將盡力而為,但我一點不輕視平凡,就其純粹的意義來說,輕視平凡的東西,就一定無法超越這個起點。
你永遠不會認識愛情,因為它不能生存,即使你的肌膚能夠忍住火燒的痛苦之嚴酷考驗,它也不能生存!” 一陣無聲的悲傷巨濤涌上他的喉嚨。他舉起左手捂住嘴,壓住阿姆斯特丹和整個世界也許永遠不會知道他已經受到判決和被認為一錢不值的喊聲。
他的嘴唇嘗到了事與愿違的慘苦的、慘苦的幻滅。 不論畫人物還是風景,他希望表現的不是感傷,而是嚴肅的悲痛。
“普通人的頭腦是依二元性來思考的:光和影、甜和酸、善和惡。那種二元性在大自然中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既沒有善,也沒有惡,只有存在和實踐。當我們描繪一個行動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描繪生活;當我們給那個行動命名——如邪惡或建狠——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主觀偏見的領域。
首先,我們認為一切的真實都是美好的,不論它的面貌會顯得多么可怕。大自然的一切,我們全盤接受,一點不漏。
我們相信,在粗糙的真實中,比在巧妙的謊話中,有更多的美;在下層社會中,比在全巴黎的沙龍中,有更多的詩意。我們認為痛苦是好的,因為它在人的全部感情中,是最深刻的。
我們認為性是美的,甚至即使是由妓女和龜鴇所表演的。我們把個性放在丑惡之上,把痛苦放在可愛之上,把窮困的現實放在法蘭西的全部財富之上。
我們全盤接受生活,不作道德上的裁判。 “我的畫家的手指長得馴服了,”他想,“即使我的軀殼漸漸碎裂。”
“你并不丑,文森特。你是美的。
你自己在糟蹋和折磨了包裹著你靈魂的可憐軀體,但是你無法傷害你的靈魂。我愛的正是你的靈魂。
當你用熱忱的勞動摧殘你自己的時候,靈魂將繼續生存……沒有盡頭,我就為這愛你。” 梵高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但卻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冥冥之中他的生命是為了創造那些畫而存在的。就像巴頓將軍說的,戰士最好的歸宿就是被戰爭勝利的最后一顆子彈打死。
他對藝術的執著和激情是好的。但是他的生活是不敢贊同的。
假如沒有供養他的弟弟,或者他的畫最后并沒有成功,那么他就是一個極其失敗的人。他所缺的正是對生活對周圍人的責任感。
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太多的束縛所以我們才不能成為藝術家。這本書可以指導我們對藝術的態度,但不能指導我們生活。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藝術家那樣生活。我們只是平凡的人,我們只能妥協。
滿意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