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人生大智慧句子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佛家人生大智慧句子

【第1句】: 佛學人類的大智慧 靜思語錄 看后是否有所感

靜思語錄【第1句】: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

【第2句】: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第3句】: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4句】: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是缺點的累積。【第5句】: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

【第6句】: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樂,求人痛苦。【第7句】:多做多得。

少做多失。【第8句】:甘愿做、歡喜受。

【第9句】: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思、知足、惜福。【第10句】: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癡。

【第11句】: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第12句】: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

【第13句】:愛不是要求對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第14句】: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

可能是自己。【第15句】:要比誰更受誰。

不要比誰更怕誰。【第16句】:每天無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費者,積極、有用才是人生的創造者。

【第17句】: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第18句】: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第19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第20句】: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

【第21句】:盡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第22句】:屋寬不如心寬。

【第23句】: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第24句】:一個人的快樂。

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第25句】:吃苦了苦、苦盡廿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第26句】:靜坐常恩己過、閑談莫論人非。【第27句】:并非有錢魷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

【第28句】: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第29句】: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第30句】: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第31句】: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口說一句壞話如口吐毒蛇。

【第32句】: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第33句】: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燈,不該是呵斥別人的鞭子。

【第34句】:欣賞別人就是莊嚴自己。【第35句】: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

【第36句】: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第37句】:受人點水之恩,須當涌泉以報。

【第38句】:對父母要知恩,感恩、報恩。【第39句】: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會沾到兩三滴。

【第40句】:我們要做好社會的環保,也要做好內心的環保。【第41句】:滴水成河。

粒米成蘿,勿輕己靈,勿以善小而不為。【第42句】: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第43句】: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并不難。【第44句】: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

-【第45句】: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有謙虛才能建立美滿人生。【第46句】:君子為目標,小人為目的。

【第47句】: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第48句】:人事的艱難與琢磨,就是一種考驗。

【第49句】: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第50句】:真正的愛心,是照顧好自己的這顆心。

【第51句】: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就會活得狠快樂。【第52句】: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第53句】:是非當教育,贊美作警惕。【第54句】:閑人無樂趣,忙人無是非。

【第55句】: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絲毫看不到自己的缺點。【第56句】: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第57句】: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第58句】: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

【第59句】: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第60句】: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緣。

【第61句】:自己害自己,莫過於亂發脾氣。【第62句】:能善用時間的人,必能掌握自己努力的方向。

【第63句】:犯錯出懺悔心,才能清凈無煩惱。【第64句】: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會落空。

【第65句】: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溫情。【第66句】: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第67句】:稻穗結得越飽滿,越會往下垂,一個人越有成就,就要越有謙沖的胸襟。【第68句】: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第69句】:修行要系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第70句】:不要隨心所欲,要隨心教育自己。

【第71句】: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來糧。【第72句】:虛空有盡。

我愿無窮,發愿容易行愿難。【第73句】: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別人即是成就自己。

【第74句】:能干不干,不如苦干實干。【第75句】:人要自愛,才能愛普天下的人。

【第76句】:為人處世要小心細心,但不要「小心眼」。【第77句】: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第78句】: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第79句】: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第80句】:一個缺口的杯子,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它,它仍然是圓的。【第81句】:愿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

【第82句】:有愿放在心里,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第83句】: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第84句】:布施如播種,以歡喜心滋潤種子,才會發芽。【第85句】: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第86句】: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第87句】:難行能行,難舍能舍,難為能為,才能升華自我的人格。

【第88句】: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第89句】:【做人的開始】每一天都是故人的開始,每一個時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第90句】:【時間成就一切】時間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業,也可以儲積功德。【第91句】:【時日莫空過】一個人在世間做了多少事,就等於壽命有多長。

因此必須與時間競爭,切莫使時日空過。【第92句】:【為善競爭】人生要為善競爭,分秒必爭。

【第93句】:【蒙蔽的自由】人常在什麼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時候,卻被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虛擲時光而毫無覺知。【第94句】:【時間如鉆石】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鉆石般珍貴;但對愚人來說,卻像是一把泥土,一點價值也沒有。

【第95句】:【生命。

【第2句】: 佛學經典參悟生命、人生的句子

諸法無常,諸法無我.何其自信,本自清靜,何其自信,本自具足,何其自信.能生萬法,何其自信.本無生滅!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您自己可多聽靜空法師光碟,書籍,有很多.但如果要看,但一定不要看別人毀謗靜空發師的.佛法中,開悟明理者,定無見取見.邊見.更加絕無對立.再者.信為佛法學習中的基礎.所以,非禮勿看,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者也,

一年多后 附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盤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推薦每天做為早晚功課念誦)

【第3句】: 佛教哲理語錄

何謂佛】

學佛人首先要明確的認識「佛」。「佛」是梵文音譯,意思是圓滿的智慧、究竟的覺悟。智慧、覺悟達到究竟圓滿的人,就稱之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

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是「希圣希賢」,希望作圣人、作賢人,而圣賢與富貴、功名、權勢是毫無關系的。孔老夫子是個平民,晚年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在中國歷史上尊稱他為「至圣先師」。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被尊稱為「佛」,佛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也就是說他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因果變化的道理,這在中國稱之為「圣人」,所以圣人與佛的意思是相通的。

【智慧的教育】

佛的教學樞紐,就是「破迷開悟」。覺悟之后,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以智慧作主,因為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圣賢的教育,可說都是智慧的教育。因為智慧開了,自然就離苦得樂。此樂不是富貴之樂,不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之樂。釋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是真樂!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在物質生活上貧困不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用竹簍盛飯,以葫蘆瓢當茶杯,這樣的生活,一般人認為是苦不堪言,顏回卻能過得很快樂。所以,離苦得樂不是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個大轉變。明白這些道理,所謂是「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凈心現前就快樂了。

其實,養這個身很容易,身的需要不多,所以有智慧、聰明之人,決不為這個身去造罪業,反而是愈簡單的生活愈健康。何以會健康?快樂,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只要遇到自己歡喜的事情,就特別有精神。什麼事情是最歡喜的?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這是最歡喜的。這種歡喜、快樂稱為「法喜充滿」,是從內心里發出來的,而不是外來的,還能永遠保持。何以故?自性覺是無有窮盡的,天天覺悟,年年覺悟,時時覺悟,處處覺悟,當然快樂!外面五欲六塵的享受,那是刺激,那種樂是無常的,不能常久保持,所以稱為「壞苦」。

「佛」不但對現前清楚、明了,對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也都清楚、明了。他生於富貴是富貴佛,生於貧賤是貧賤佛,富貴、貧賤與他毫不相干。所以,不論是貧賤還是富貴,作佛的快樂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決不是說富貴人快樂多一點,貧窮人快樂少一點。功名、富貴、權勢有也好,沒有也好,他都能自在隨緣的度日。由此可知,唯有佛法能帶給一切眾生,真實究竟圓滿的幸福。諸佛菩薩證得了,證得就是他真的得到了。

諸佛菩薩在哪里?各行各業都有。《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們都覺悟、明白了,所以他們都是佛菩薩。學佛一定要對「佛」的概念清楚、明白,這非常重要。若不清楚、不明白,就是迷信,迷信決定與智慧相違背,為世人所厭棄。

雖然世間人厭棄迷信,可是實際上迷信的人很多。世間人喜歡覺悟、智慧,可是真正覺悟、有智慧的人并不多。這個趨向不只現前如是,過去如此,未來還如是。正因為事實如是,我們才肯定圣賢教育必定能夠恢弘廣大,普利一切眾生,佛法講是普度一切眾生,因為這是眾生所希求的。佛法何以不能推廣?《大智度論》云「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因為說的人太少了,沒有人推行。

什麼樣的人才能說、才能推行?智慧開了才行。所以,要想開智慧,希望自己像佛菩薩一樣講經說法,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就必須將障礙智慧的東西舍棄;用最淺顯的話來講,障礙智慧的是自私自利的念頭,自私自利的行為。智慧不開,永遠迷在事實真相之中,這是迷惑。人迷惑,必定隨順錯誤的知見、思想,於是就造業,造業就是錯誤的行為。由於錯誤的思想與行為,產生錯誤的果報,這個果報稱為「六道輪回」。我們今天的處境就在其中,生生世世都淪落在六道里面。

【第4句】: 佛祖的智慧語錄

【第1句】: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第2句】: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第3句】: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第4句】: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第5句】: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6句】: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第7句】: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第8句】: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第9句】: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第10句】: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第11句】: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第12句】: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第13句】: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第14句】: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第15句】: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第16句】: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第17句】: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第18句】: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第19句】: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第20句】: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第5句】: 佛學智慧語錄

出自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說“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花花世界〕佛教關于“世界”的說法很多。如《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生俗語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俗語花花之界源于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華之地,塵世間。如《說岳全傳》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奪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眾所住的花花世界。”

是講“一真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唯有“華嚴經”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第6句】: 請提供佛家大徹大悟、看破紅塵往事的句子

144 生命非常短暫,所以要加緊腳步,快速前進,不可拖泥帶水,切勿前腳已落地,后腳還不肯挪開。

昨日的事就讓它過去,把心神專注在今天。145 慈悲心就是清涼地。

慈寄于樂,就是給眾生以快樂;悲,就是同情心,能互相諒解、容忍,表現一份寬心、愛心、也就是悲心。146 聰明不是智能,但是智能一定包括聰明。

聰明人得失心重;有智能的人,則勇于舍、得。能舍就能得,得無限的快樂,得安寧的心境。

147 如果我們能做到無我的境界,那么外在的怨恨、苦惱、貪欲便沒有一個可以作為我的怨恨、我的苦惱和我的貪欲。我都沒有了,何來我的痛苦。

148 我們的心如果有喜愛之心,憎惡的偏見也就產生了。由于喜愛便會怕失去,由于憎惡便不希望它來臨,于是痛苦便產生了。

149 應急速作善,制止罪惡心。怠慢作善者,心則喜于惡。

若人作惡己,不可數數作;莫喜于作惡,積惡則受苦。150 若人作善己,應復數數作;當喜于作善,積善則受樂。

善業未成熟,善人以為苦。善業成熟時,善人始見善。

151 如果我們喜歡,我們也可以閱讀少許的文字,講少許的教義,但要根據正確的道理來行為。真理不是用來誦唱詠吟的,而是用來實踐的。

152 真理的言語是指引我們走向永恒幸福這一最后目標的工具,因此佛陀的神圣語言、神圣經典被稱為“圣道跡”。153 給予快樂叫做慈,替對方解決痛苦叫做悲。

將心比心、身同感受叫大慈愛,不分親屬、敵人同樣看待的幫助叫大悲。154 我們的心有很多種作用,有一部分是壞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別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利于自己也利于別人。

155 因為有迷惘,所以才有覺悟。如無迷惘,何來覺悟呢?離開迷惘,即無覺悟;離開覺悟,也無迷惘。

因此,執著于覺悟也是一種障礙。156 過去的覺悟者們教導我們:別讓內心不好的作用興起造作,要讓內心好的作用施展出來,自己關照自己的心…將心凈化得完全沒有痛苦因子。

157 什么是內心壞的作用呢?就是貪欲、嗔恨、無知、愛欲、固執、憤怒、恐懼、自大、驕傲、惡意、不滿、憂慮、焦躁…等等。158 職業易生比較心,事業易生功利心,而志業是啟發人本具的愛心、良知,使人無所求的付出。

159 行為言語顯現精神文化的內涵,培養寬大的心量,心量大才能發揮大愛,能原諒別人就是最有福的人。160 無處青山不道場,何須策杖禮清涼,云中縱有金毛現,正眼觀時非吉祥。

——唐朝——軼名禪師161 問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師曰:“還可趣向否?”南泉曰:“擬向即乖。”

162 師曰:不擬時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若是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邪?163 身心清凈不受俗世所束縛的涅磐之境,是智慧的覺悟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標。164 能忍辱不為所動才是最高的苦行。

為害外在的不能稱為出家者。被外在所牽絆而苦惱不得自由的,沒資格叫做沙門。

165 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自化。思量惡法,化為地獄;思量善法,化為天堂。

毒害化為畜生,慈悲化為菩薩,知惠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166 自性變化甚多,迷人自不見。一念善,知惠即生。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知惠能滅萬年愚。167 問:“如何是招慶風?”師曰:“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

——《景德傳燈錄》168 問:“如何是微妙?”師曰:“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問:“如何是極則處?”師曰:“懊惱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169 問:“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師曰:“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五燈會元》170 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贊譽,何憂何喜?身與空相應,則刀割香涂,何苦何樂?依報與空相應,則施與劫奪,何得何失?171 非裸行結發,非涂泥絕食,臥地自塵身,非以蹲踞(住),不斷疑惑者,能令得清凈。

以慚自禁者,世間所罕有,彼善避羞辱,如良馬避鞭。172 心與空、不空相應,則愛見都忘,慈悲普救;身與空、不空相應,則內同枯木,外現威儀;依報與空、不空相應,則永絕貪求,資財給濟。

173 心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實相初明,開佛知見;身與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應,則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174 我們誦詠的經典雖不多,但若遵照著去實踐,并從其中獲得正確的見解,斷除內心的愚昧,身心也會得到凈化,不再跟隨外界的起伏而變化……175 石鞏慧藏禪師在廚作務次,馬祖大師問:作什么?鞏曰:牧牛。

祖曰:作么生牧?鞏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祖曰:子真牧牛。

176 仰山禪師問訊溈山禪師次,溈曰:子一夏不見上來,在下面作何所務?仰曰:某甲在下面,鋤得一片田,下得一籮種。溈曰:子今夏不虛過。

177 【第1句】: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角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第2句】: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178 仰山禪師問訊溈山禪師次:“未審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務?”溈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寢。”

仰曰:“和尚今夏不虛過。”179 僧問五泄靈默禪師:“如何得無心去?”師曰:“傾山覆海宴然靜,地動安眠豈睬伊。”

180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常伴白云閑。

【第7句】: 佛家說過一些帶有人生哲理的話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七、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十一、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十三、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十五、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

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二十、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二一、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二二、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

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二四、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二五、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三一、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三五、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三八、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

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四一、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四二、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

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四三、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四五、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四六、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四九、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五一、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五四、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五八、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五九、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六十、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摘自佛家經典語錄。

信息流廣告 網絡推廣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營銷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字典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網 互聯網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 網絡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網 知識產權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好做題 石家莊人才網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 電商設計 職業培訓 免費發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典范文 優質范文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愛采購代運營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養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銅雕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 主題模板 短視頻培訓 優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 創業賺錢 養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石家莊網絡推廣 培訓網 網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培訓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 藝術培訓 少兒培訓 苗木網 雕塑網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 網站轉讓 鮮花 社區團購 社區電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美女**毛片|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 22222色男人的天堂|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卡通|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 么公的好大好深视频好爽想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夫不再被公侵犯美若妻|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腿张大点我就可以吃扇贝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7|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网导航|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公569|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青娱乐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老鸭窝在线观看视频的网址| 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视频| 黄色片免费网站| 国产超级乱淫视频播放免费| 91福利视频导航|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j8又粗又大又长又爽又硬男男|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