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好句是什么意思 三國演義的好句是什么意思
好句: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2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曹操)
3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4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5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袁紹)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7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8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9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10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11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評張飛)
1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3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
14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5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7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18吾手中寶刀卻不老!(黃忠)
19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云)
2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對劉禪)
好詞:【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
三國演義的經典語句及意思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個人認為名句之所以流芳百世,主要是能給人以啟迪,我想羅貫中的三國一定是通過某些個人物對白反應人物形象,從而才有了名句,這些名句又恰好是名人的座右銘,從曹操和孔明的對比中不難看出是非成敗取決于一念之間。(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曹操;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孔明。 )
三國演義好句50句大全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ω ̄=
不知道這些可不可以,這些都是我覺得比較好的好詞和好句了。。。。。。
好詞: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臂之力、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不知所云、不容偏廢、乘虛而入、五內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土崩魚爛、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好句摘抄:
【第1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第2句】: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第3句】: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第4句】: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第5句】: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第6句】: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第7句】: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第8句】: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第9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第10句】: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第11句】: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第12句】: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第13句】: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第14句】: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第15句】: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第16句】: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第17句】: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第18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第19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第20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第21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22句】: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第23句】: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第24句】: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第25句】: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第26句】: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第27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第28句】: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第29句】: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第30句】: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第31句】: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第32句】: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第33句】:勇將不怯死以茍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
【第34句】: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第35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第36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37句】: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第38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第39句】: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三國演義》中有什么好句?
有很多。就如以下的:
贊嘆華佗詩:
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圣手能醫說華佗。
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后人無復見青囊!
贊嘆龐統詩:
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
曹操征南日日憂,馬騰韓遂起戈矛。鳳雛一語教徐庶,正似游魚脫釣鉤。
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
預計三分平刻削,長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
贊嘆姜維詩:
妙算姜維不等閑,魏師受困鐵籠間,龐涓始入馬陵道,項羽初圍九里山。
天水夸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余哀。
贊嘆甘寧詩:
鼙鼓聲喧震地來,吳師到處鬼神哀!百翎直貫曹家寨,盡說甘寧虎將才。
吳郡甘興霸,長江錦幔舟。酬君重知已,報友化仇讎。
劫寨將輕騎,驅兵飲巨甌。神鴉能顯圣,香火永千
贊嘆黃忠詩:
將軍氣概與天參,白發猶然困漢南。至死甘心無怨望,臨降低首尚懷慚。
寶刀燦雪彰神勇,鐵騎臨風憶戰酗。千古高名應不泯,長隨孤月照湘潭。
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
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獻馘功勛重,開疆展帝畿。
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
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臨亡頭似雪,猶自顯
《三國演義》篇首詞(臨江仙--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的句子:1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短安可續?(不要臉啊) 3吾待溫侯(呂布),如 養鷹耳:狐兔未息,不敢先飽,饑則為用,飽則洋去 4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 5龍能大能小,能升能 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行,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6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7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8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9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三國演義大概講的什么意思?
內容簡介
整個故事在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的歷史大背景下展開。東漢末年,皇帝昏聵無能,宦官專權,朝廷腐敗,百姓苦不堪言,進而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起義。亂世之中,一代梟雄與英雄人物競相涌現。
是時,袁紹和曹操領眾諸侯以平“十常侍之亂”為名沖人皇宮,漢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慌亂出逃。在各路諸侯爭相尋找劉辯和劉協的過程中,原屯兵涼州1的董卓因救駕有功隨即掌控朝中大權,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生性殘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發多方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聯合討伐董卓,迫使其挾漢獻帝至長安。董卓后被其義子呂布所殺。
此后,袁紹欲謀長沙太守孫堅手中的傳國玉璽,孫堅在逃避途中遭荊州劉表所襲而兩相結怨。孫堅在后進攻荊州之時死于戰中。與此同時,袁紹與公孫瓚在河北地界爭斗,爆發界橋之戰。曹操廣泛招賢納才,劉備不斷擴充實力。此時,群雄逐鹿中原的雛形初成。
董卓死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迎漢獻帝于許昌建都,并運用權謀除去了呂布、袁術等人。在其后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繼而一統北方,為此后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江東,孫堅之子孫策多年苦心經營,終于稱霸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孫策亡故后,其弟孫權繼業。孫權在周瑜等人扶持下,為吳國的建立積聚了強大的實力。劉備則與關羽、張飛二人桃園結義,共同立起輔佐漢室的大旗。劉備在汝南遭劉表戰敗,投奔荊州劉表。而后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足智多謀而又心懷天下的諸葛亮輔佐。
曹操統一北方后開始舉兵南征,矛頭直指荊州和江都。此時,劉表亡故,其長子劉琦守江夏。次子劉琮接管荊州,后投降曹操,荊州于是落入曹操受眾。面對曹操南征之勢,劉備遣諸葛亮往江東與孫權結盟。諸葛亮憑借機智在江東舌戰群儒,最終促成孫、劉聯軍,并在赤壁之戰中通過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一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大破曹軍,譜寫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篇章。
赤壁大戰過后,劉備、孫權轉而互爭荊州。孫權遣魯肅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諭下多次推辭。周瑜向孫權獻計,欲騙劉備前往東吳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進而扣留劉備,威逼諸葛亮以荊州換之。不料周瑜的計謀都被諸葛亮屢屢識破,致使其“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終在諸葛亮的譏諷中嘔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長嘆。
周瑜死后,吳軍忙于與曹軍開戰。劉備則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打敗劉璋,奪取西川,并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自封漢中王。至此,天下大勢抵定,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劉備在巴蜀稱帝,國號蜀漢;曹操稱霸中原,后由其子曹丕篡漢,改國號為魏;孫權則坐鎮江東一方。
后東吳與曹魏修好,孫權受封南昌侯。東吳大將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奪取荊州。此時正在攻打樊城的關羽不得不退守麥城并在突圍過程中被擒。關羽寧死不降而被孫權斬首。張飛亦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劉備痛心疾首。
孫權繼而拜陸遜為大都督,大敗蜀軍。劉備在率敗軍撤至白帝城之時病倒,并在臨終前向諸葛亮托孤。曹丕此時趁機聯合東吳、南蠻、羌族和蜀漢降將孟達進攻蜀國。諸葛亮派出馬超、趙云等猛將把守關口,又派出李嚴,鄧芝等人說服孟達與東吳。諸葛亮則親領大軍七擒七縱,平定了南蠻孟獲之亂。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諸葛亮六出祁山,決心為劉備完成匡復漢室的遺愿。在此其間,諸葛亮收復姜維并以己平生所學相授。諸葛亮最終因操勞過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興兵抗魏卻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閬中。魏將鄧艾趁蜀國內亂之際發兵進攻,蜀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至此滅亡。姜維在司馬昭的圍攻下身負重傷,拔劍自刎。
東吳孫權死后,內亂不止,吳主孫亮被獨攬大權的孫琳所廢,孫休被立為帝。孫休聯合老將丁奉除掉孫琳將大權奪回手中,但東吳此時也已呈現大江東去之勢。在魏國,曹睿死后曹芳繼位,司馬懿從曹爽手中奪得兵權。后曹芳被廢,司馬兄弟立曹髦為帝,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大權獨攬。后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為晉,魏國滅。吳國最終被西晉所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戰亂終于在此劃下句點,西晉開拓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局面。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作。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毛綸,字德音,號聲山,明代文學評論家。與金圣嘆是同時代人。他在當時也頗有文名,但一生窮困不仕。中年以后,雙目失明,乃評《琵琶記》、《三國志演義》以自娛。評書時,由他口授,再由其子毛宗崗校訂、加工和最后定稿。
毛宗崗(1632~1709),字序始,號子庵,生于明崇禎五年,中國清初文學批評家。毛宗崗是現存《三國演義》的修訂者,其情節上有一定的變動,有增刪,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解釋句子意思
他宅子的東南面,有一棵大桑樹,高度有五丈多,從遠處看上去,茂密的大樹就像車蓋一樣。
正在考慮的時候,有人來報告說有兩個客人,引著一群同伴,趕著一群馬匹,向莊子這邊趕來。
三國演義里有哪些好句,要很好的
【第1句】:大丈夫處世,當努力建功立業,著鞭在先。今若不取,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關于西取蜀地,松對劉備語
【第2句】:一鳳并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第3句】:龍游溝壑遭蝦戲,鳳入牢籠被鳥欺。
【第4句】:漢末才無敵,云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
【第5句】: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乎?
【第6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第7句】: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第8句】: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第9句】: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間耳!
【第10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第11句】: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第12句】: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第13句】: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污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
【第14句】: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
【第15句】: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諸葛亮對劉備語
【第16句】: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吊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
【第17句】: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第18句】: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第19句】: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第20句】:拚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
三國演義里的好詞好句
好詞摘抄:
一手包辦、一舉兩得、一臂之力、一親芳澤、七步成詩、三顧茅廬、下筆成章、不出所料
不由分說、不知所云、不容偏廢、乘虛而入、五內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間
位極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廬、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吳下阿蒙、敝帚千金
廊廟之器、才高八斗、手不釋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文思泉涌、旦夕之危、明眸善睞
月明星稀、土崩魚爛、如入無人之境、如魚得水、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對酒當歌、 屈指可數
好句摘抄:
【第1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第2句】: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第3句】: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第4句】: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第5句】: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第6句】: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第7句】: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第8句】: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第9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第10句】: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第11句】: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第12句】: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第13句】: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第14句】: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第15句】: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第16句】: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第17句】: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第18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第19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第20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第21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22句】: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第23句】: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第24句】: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第25句】: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第26句】: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第27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第28句】: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第29句】: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第30句】: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第31句】: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第32句】: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第33句】:勇將不怯死以茍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
【第34句】: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第35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第36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37句】: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第38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第39句】:子龍一身都是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