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的愛情語錄
康德,全名為伊曼努爾·康德(17【第24句】:【第4句】:22至180【第4句】:【第2句】:12)。康德為德國人,是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對西方哲學研究有非常大的影響,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之一。康德生于1724年的德國柯尼斯堡,康德最終歸于這個生活一生的城市,享年80。至此,偉大的哲學家離開了。
康德的主要作品有:《純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學原理》、《道德形而上學基礎》、《實用人類學》、《判斷力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
很多人喜歡談論自由,某些勢力格外喜歡。假借自由的名義而做出一切破壞自由的事情,本質上是在剝奪別人的自由。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這位哲學大師,在他的作品里,到底為我們留下了哪些精華。感謝先賢為我們留下的精神營養,使我們可以認識世界,不斷成長。
【第1句】:自由不是讓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每個人對這句話都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說,這句話是相悖的,如果我不想遵守法律就可以不遵守法律了嗎?當然不是這樣。這是你想做的,這并不是自由。在我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自由是有原則的,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首先就是,我們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次,擁有說不的權力才是自由。當別人強迫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以拒絕,這才是自由。這其實更像是康德跟自己說的話,作為一個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想必不會想著殺人放火這樣的惡事的。
【第2句】: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能夠震撼人心的東西總是稀缺的,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廣闊的宇宙,讓人感嘆,同時震撼人心。而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很少,故而更能震撼人心。歷史上經久傳頌的愛情故事總是能震撼人心,正是因為那樣的愛情太過稀少。然而正是因為稀少,才更值得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跟隨著大眾隨波逐流固然是一件安全的事情,可是人心的拷問卻永遠不會停止。道德并不是所有病痛的良藥,但是道德卻可以撫慰受傷的靈魂。你看一看身邊的故事,想必就深有體會。
【第3句】: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叔本華對發怒也有自己的見解。所有優秀的哲學家都認為生氣是一件毫無作用的事情,它對我們當前的狀態其實一點好處都沒有。對于讓你生氣的人,要么直接還回去,要么就學會利用它。哲人并不是教我們忍氣吞聲,而是告訴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可是人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生物,假若現在我將這句話奉為真理,并牢牢地記載了心里。可是人總是輕易的變成情緒的奴隸,生氣的時候,這些奉為真理的話語就拋諸腦后了。好在有這句話,你也是懂得了道理,倘若再有使你生氣的事情,你再多考慮一下就好了。
【第4句】:三樣東西有助于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微笑。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非常經典的一句話,有希望是件好事,有希望,你才能用一個鶴嘴鋤鑿通厚實的墻壁,脫困而出。以前每次難過的時候,睡一覺醒來總會好很多,如果一覺不夠,那就睡兩覺。睡覺并不是逃避現實,而是休息好之后以更好的狀態面對。無奈的是,微笑這種事情,想必你已經有很久沒有對自己做出來了。有的時候,明明曾經覺得很好笑的笑話,如今也讓人笑不出來了。
【第5句】:大海之所以偉大,除了它美麗、壯闊、坦蕩外,還有一種自我凈化的功能。
人之所以偉大。人應該學會自我凈化,去除內心的雜質,讓自己可以每一刻都干干凈凈。人在塵世行走,少不了被垃圾填色,各種各樣的負面信息每天都充斥在你的耳邊,這個時候,你應該學會凈化自己。負能量只會讓海水變得渾濁不堪,也會讓海水惡丑無比。但是,大海看似是運動的,其實是靜止的。所有有時候,垃圾太多,它會無法凈化。當你感覺開始凈化不了垃圾時,就遠離那個地方。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其實康德還有一句話更值得我們深思,但是小編就在這里說了。大家對康德有什么看法嗎?趕緊跟我們分享一下吧!
哲學家語錄都有哪些
【第1句】:思想不是你要它來它便來,而是由它自己決定它的來去。——叔本華
【第2句】: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黑格爾
【第3句】: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蒙田
【第4句】: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么。——愛因斯坦
【第5句】:我不同意你所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伏爾泰
【第6句】:真理不是靠喝采造出來的,是非不是靠投票決定的。——卡萊爾
【第7句】:我除了知道我的無知這個事實外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第8句】: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個人利益。——亞當斯密
【第9句】: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培根
【第10句】:時間最公正,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第11句】:一般來說,青年人富于“直覺”,而老年人則長于“深思”。——培根
【第12句】:節約—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大仲馬
【第13句】:一個人如果再也無法光榮地活下去,就該光榮地死去。——尼采
【第14句】:真理是時間的產物,而不是權威的產物。——培根
【第15句】:快樂一達到頂點便會使人產生厭膩感,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毫不例外的。——西塞羅
【第16句】: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擺脫現實的奴役,而現在的年輕人正意圖做著相反的努力,為了適應現實而改變自己。——西塞羅
【第17句】: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黑格爾
【第18句】: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非事物的總和。——維特根斯坦
【第19句】: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的尺度。——普羅泰戈拉
【第20句】:問號是打開任何科學大門的鑰匙。——巴爾扎克
【第21句】:個性像白紙,一經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潔白。——黑格爾
【第22句】:只有那些從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會跌入坑中。——泰勒斯
【第23句】:不學無術又富于幻想的人,雖有翅膀卻無雙腳。——儒貝爾
【第24句】:由于空間,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沒了我。由于思想,我卻囊括了宇宙。——帕斯卡
【第25句】:客觀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還沒有意識的詩篇。——謝林
【第26句】: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
【第27句】:只有一個人能理解我,但他也不能完全理解。——黑格爾
【第28句】:奉承的話,比殺人的刀還狠。——奧古斯丁
【第29句】:人們懼怕自由和責任,所以人們寧愿藏身在自鑄的樊籠中。——弗蘭茨。卡夫卡
【第30句】: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馬克思
【第31句】:人類的生命,并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心中充滿愛時,剎那即永恒。——尼采
【第32句】: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第33句】:只有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尋求快樂的人,才是自由地生活的人。——西塞羅
【第34句】:德可以認為是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只要那個目的有價值,達到目的的手段才有價值。——休謨
【第35句】:在時間的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莎士比亞
【第36句】:假如一切東西都是無限的豐裕,那就不會有自私,不會有不公道,不會有財產權,不會有倫理學。——休謨
【第37句】: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裴多菲
【第38句】:幸運的時機好比市場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誤,它就將掉價了。——培根
【第39句】:萬物所由之而生的東西,萬物消滅后復歸于它。——阿那克西曼德
【第40句】: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黑格爾
【第41句】: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黑格爾
【第42句】:假如進化的歷史重來一遍,人的出現概率是零。——古德爾
【第43句】:人類從歷史里學到一個教訓,那就是沒有學到任何教訓。——黑格爾
【第44句】:人人都希望真理在自己一邊,但并不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在真理一邊。——沃特利
【第45句】:懶鬼起來吧!別再浪費生命,將來在墳墓里有足夠的時間讓你睡覺。——富蘭克林
【第46句】:我們可以斷言,沒有激情,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能完成。——黑格爾
【第47句】:凡是活著的就應當活下去。——費爾巴哈
【第48句】:科學性的語言游戲希望使其說法成為真理,但卻沒有能力憑自己的力量,將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奧塔
【第49句】:我們喜歡別人的敬重并非因為敬重本身,而是因為人們的敬重所帶給我們的好處。——愛爾維修
【第50句】:婚姻實質上是倫理關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義的倫理性的愛。——黑格爾
【第51句】:我首先要求諸君信任科學,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黑格爾
【第52句】: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情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黑格爾
【第53句】:凡夫俗子只關心如何去打發時間,而略具才華的人卻考慮如何應用時間。——叔本華
【第54句】: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培根
【第55句】:我們便只能做出這樣的推斷:氣候可能影響我們體內比較粗重的、更具肉體性的器官,卻不能印象那些比較精細的器官,而心靈和理智的運作則要依靠那些器官。——大衛·休謨
【第56句】:時間有虛實長短,全看人們賦于它的內容怎樣。——馬克
【第57句】:把你的名字刻在人心上,而不是大理石上。——愛迪生
【第58句】:存在著兩種不同類型的無知,粗淺的無知存在于知識之前,博學的無知存在于知識之后。——蒙田
【第59句】:有一些寶貴的東西作為它的目標時,生活才有價值。——黑格爾
【第60句】:我不愿有一個裝滿東西的頭腦,而寧愿有一個思想開闊的頭腦。——蒙田
【第61句】:自己加于自己的傷害,最不容易治愈。——莎士比亞
【第62句】:任何一種哲學思想只要是它能夠自圓其說,它就具有某種真正的知識。——羅素
【第63句】:一個擁有真正美的心靈總是有所作為的,并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黑格爾
【第64句】:你最珍重的品德是什么?—樸素。——馬克思
【第65句】:我手中的燈籠,使眼前黑暗的路途與我為敵。——泰戈爾
【第66句】:我們的語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驕傲;有時也應當說幾句婉轉的話,但切忌虛偽輕浮與油滑。——培根
【第67句】: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荷爾德林
【第68句】:人應尊敬他自己,并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黑格爾
【第69句】:遇到有承認自己錯誤的機會,我是最為愿意抓住的,我認為這樣一種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確無誤的判斷還要光榮。——休謨
【第70句】: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價值一樣。——羅爾斯
思想家和哲學家有哪些本質上的不同
人們一般將思想家與哲學家等同看待,而不加區別,或者說很少有區別的必要。如果非要區分的話,我認為:
哲學家=思想家+理論家
哲學家與思想家的本質不同在于:
哲學家-思想家=理論家
當然,這只是就一般或大多數情形而言,而集思想家、理論家、哲學家甚至詩人、作家等于一身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在這些人身上,它們融會貫通,很難彼此分割開來。
【第1句】:思想家
思想家善于敏銳捕捉新思想。他也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新思想,但卻不像理論家那樣旁征博引、引經據典、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
即使如此,他們發現的新思想卻是能夠成立的。換句話說,雖然他們沒有提供論證,他人要試圖去批駁和證偽卻是艱難的,甚至有些思想家具有“直指人心”的魅力。
一些優秀的詩人、作家、科學家,都具有思想家的底色。比如魯迅先生,他的雜文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是公認的思想家。
在思想面前,人人平等,普羅大眾的頭腦照樣可以孕育新思想,無論這些新思想來自個人直覺與靈感,還是研究與論證。
【第2句】:理論家
理論家精于論證。他們善于運用符合學術規范的方法、深厚的學識積淀、嚴密的邏輯體系,對某一思想觀點進行“包裝”,使“干癟”的思想觀點充盈起來、飽滿起來。
總之,理論家使思想觀點邏輯化、系統化。因此,經過理論家“包裝”的思想觀點更具說服力。否則,當需要向他人闡述內心的思想觀點時,就會“難以言表”了。
也正因為這樣,理論家使思想觀點更易于傳播、交流、爭鳴。
但理論家所“包裝”的思想觀點不一定是自己的,其原創思想可能來源于他人,甚至就是替他人思想鼓與呼的。出現了這樣的人,我們往往稱之為宣傳家,而不是理論家。
【第3句】:哲學家
哲學家兼思想家和理論家二者而有之。
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就是那些為自己的原創思想建立宏大的邏輯理論體系的人。比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等。
也有一類哲學家,側重于研究以往哲學家、思想家的思想,加以闡述、深化、批判和改良,其實,他們是哲學學者、哲學研究者或哲學史家。但一般也籠統地將他們成為哲學家。
在思考的對象和范圍上,我恰恰認為思想家比哲學家更寬廣,當然這不是就思想家與哲學家個體而言,而是就思想家與哲學家群體而言的。哲學家更聚焦于某些根本問題,而思想家不僅如此。
在思考的深度上,我也不認為哲學家比思想家更深刻,即使是也是他們比思想家“說”得更深刻罷了,而內心的思考都可以同樣深邃遼遠。
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愛情語錄
如此情深,卻難以啟齒。原來你若真愛一個人,內心酸澀,反而會說不出話來,甜言蜜語,多數說給不相干的人聽。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自此,鞠躬鳴謝,感謝你的出現。從此、華麗落幕,你、不再屬于我的世界。
明明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偏偏想不開,去期待那些半真半假的關懷。
我以為只要很認真地喜歡,就可以打動一個人。到最后才發現,我只打動了我自己。
不管時間如何張牙舞爪,光陰如何死去活來,最后你記憶里所能銘記的愛人其實只有兩個,一個他愛你,一個你愛他。
該挽留的就別假裝無所謂,該放手的就別假裝能挽回。
你明明知道你需要放手卻放不下,因為你還是在等待不可能的發生。
總有一天,你會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會在你的世界里音信全無。
你以為說放下就能放下嗎,那種從瘋狂想念到坦然釋懷的感覺, 一定是要經過時間慢慢沉淀的, 畢竟那個人陪著你走了那么久,也沒有人可以替你感同身受。
總要等到過了很久,總要等退無可退,才知道我們曾親手舍棄的東西,在后來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盡管我知道結局,但我依然是個很投入的人。你一定不知道,我就是這樣毫無指望的愛著你。
我有多愛你,我連你有多愛別人都能忍受,你說我有多愛你。
我不喜歡遷就,卻用我最干凈的真心,為你妥協了那么久,那么久。
某天,你無端想起一個人,她曾讓你對明天有所期許,但她卻完全沒有出現在你的明天里。
忍心離開一個人,你一定是深愛又被傷害過;被迫放棄一段情,你一定是珍視又被無視過。
我永遠不會去追趕你,但會默默走到你身邊,裝成偶遇的樣子 ;如果你不我一起走,那我就改道走,大概這就是我的愛情觀。
有哪些唯美的愛情語錄
愛情就是有天我遇見了你,從此,我有了軟肋也有了鎧甲。
一生只談三次戀愛最好,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
我在等一個人,在等我的永恒,告訴我愛不單行,別害怕。
我的擇偶標準只有三個,長的像你,性格像你,最好是你。
你若能給我一生不變的愛戀,我定能給你不離不棄的陪伴。
牽著你的手,無論是在哪里,我都感覺像是在朝天堂奔跑。
如果有一天你叫我,我沒有回頭,只有一個原因。我哭了。
假如有一天世界背叛了你,至少還有我為你背叛這個世界!
眼淚是真的,心酸是真的,當初想和你過一輩子也是真的。
我只是難過不能陪你一起到老,再也沒有機會看到你的笑。
如果思念是闌尾至少可以摘除,但對我來說思念卻是心臟!
你長了一副我愛的模樣,偏偏我卻長了一副你不愛的模樣。喜歡我的,可以關注我,我寫情感,小說的多點,喜歡我的可以看我頭條,里面有我寫的小說,不好的話,還望海涵。有哪些溫暖人心的愛情語錄
謝謝你頭條君,謝謝你一直不離不棄的,因為愛你是一種幸福,有你相伴,戀你是一種習慣,心照不宣,想你是一種快樂,妙不可言,哈哈哈,頭條君,在你身邊一直有我呢。
桃花雨珊,雨霧團團,彌漫著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如你輕輕地經過我身邊,剎那芳華,像一杯陳年老酒,醉倒在這份美麗的情感。
看那一枚飄落的楓紅,想起那一夜,雪地里那一片嫣紅的玫瑰花瓣,輕煙雨巷,留下你我的腳印浪漫,印下的卻是我的眼淚和思念。
朝霞中,捧起一縷歲月的暖香,指間流淌著陽光的美好,獨坐于歲月一偶,將那點滴的感悟融入水墨情懷,欣然于這樣一種日子,讀著那錦瑟年華,濃淡相宜,遠近相安。
落雨千絲織念想,緣短情長譜離殤。
如麻亂愁酒入腸,何處尋覓舊模樣。
歸鳥成雙輕淺唱,繁華散場琉璃光。
聽風聽雨習已常,孤燈燭影剪西窗。
你對哲學家周國平是怎樣看的
周國平,中國學者、作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較早研究尼采的學者。但他成名則因為他的散文。
周國平的哲學很“柔軟”,如水一般。
這跟他的婚姻和喪女我覺得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你年輕氣盛,如果你年少輕狂,如果你徒有“鳶飛戾天、經綸事務”的野心,不如看一看他的小冊子,應該會有收獲。有句話說“男人不能不讀王小波,女人不能不讀周國平”。
周國平簡介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貫:上海人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哲學系
代表作:《愛與孤獨》 《歲月與性情》 《人與永恒》等
主要經歷 周國平:著名詩人、哲學家。曾著有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銷量均突破十萬。
另有《守望的距離》、《人與永恒》等散文集,以及《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等多部譯著。
部分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貫:上海人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哲學系 代表作:《愛與孤獨》 《歲月與性情》 《人與永恒》等 主要經歷周國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
在我們使用的教材語文版的第六冊有他的一篇叫《家》的文章!
周國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可到以下網址查看他的著作! 周國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周國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結集為《周國平文集》(1-6卷),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大學里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獲智慧和超然。 主要作品有: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守望的距離 妞妞歲月與性情
參考資料:作家導讀周國平的個人資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學于上海市紫金小學 1956年入學于上海市成都中學 1959年入學于上海市上海中學 1962年入學于北京大學哲學系 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 196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到湖南農場勞動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 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 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結集為《周國平文集》(1-6卷),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周國平有讀書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時代便已見端倪。因為“那是一個求知欲洶涌勃發的年齡”,無須名著佳篇,隨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讀物就能點燃周國平對書籍的強烈好奇:“回想起來,使我發現書籍之可愛的不過是上小學時讀到的一本普通的兒童讀物,那里面講述了一個淘氣孩子的種種惡作劇,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從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書都會使他眼饞心癢。
周國平在考上北大哲學系后,盡管哲學是“凌駕于一切科學的科學”,但他對課外書還是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上課時,課桌上擺著艾思奇編的教科書,課桌下卻是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學家的著作。與此同時,他還醉心于寫詩,寫日記,積累感受。“現在看來,當年我在文學方面的這些閱讀和習作并非徒勞。”周國平平靜地說,“我在哲學上的趣味大約是受文學熏陶而形成的。” 周國平不但嗜愛讀書,而且有購書和藏書的癖好。他說:“事實上,在書的樂趣中,購和藏占了相當一部分。愛書的朋友聚到一起,說起自己購得一本好書時的那份得意,聽到別人藏有一本好書時的那股羨慕,就是明證。”談及逛舊書店的種種樂趣,周國平興致盎然:“當我偶爾從舊書店或書市廉價買到從前想買而錯過或嫌貴而卻步的書時,感到有過節一般的快樂,那份快樂簡直不亞于富賈一舉買下整座圖書館的快樂。”由于在購書過程中傾注了心血,交織著情感,因此,愛書的周國平即使在別的方面慷慨大度,對于書卻總不免有幾分吝嗇。他說,這緣于“每個愛書的人想必都體會過借書與人時的復雜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歡的書,一旦借出,就朝夕盼歸,萬一有去無回,就像死了一位親人一樣,在心中為它筑了一座緬懷的墓。” 因此,周國平總喜歡把書比作“友人”或“伴侶”。他說常置案頭的“座右書”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說翻開新書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為自己搜尋新的伴侶,而隨手打開一本熟悉的書則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還借吉辛之口嘆息那些無緣再讀一遍的好書如同從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臨終時記起它們,“這最后的訣別之中將含著怎樣的惋惜”! 當今有不少愛讀書的人,讀到后來,有一天自己會拿起筆來寫書,周國平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勤奮筆耕,他現已成為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周國平告訴記者:“我承認我從寫作中獲得了許多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并不能代替讀書的快樂。有時候我還覺得,寫作侵占了我的讀書時間,使我蒙受了損失。寫作畢竟是一種勞動和支出,而讀書純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發愿,今后要少寫多讀,人生幾何,我不該虧待了自己。”
這里是他的博客:http://book.sina.com.cn/nzt/1095142697_zhouguopingzxj/ http://blog.sina.com.cn/m/zhouguoping
希望能幫助到你~
有哪些關于緣分的愛情語錄
唯美當屬席慕蓉,毒舌當屬張愛玲。繁雜世界紅塵事,同伴著席慕蓉唯美一小會兒唄!
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
曾經相遇,總勝過從未碰頭
旋轉木馬是最殘忍的游戲,彼此追逐卻有永恒的距離。
擁抱真是個奇怪的東西,明明靠的那么近,卻看不到彼此的臉。
在長長的一生里 為什么,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世間總有一些事,是我們永遠無法解釋也無法說清的,我必須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無能為力。
婚姻的難處在于我們是和對方的優點談戀愛,卻和他的缺點生活在一起。
人生不過如一場黃粱夢,在頻繁的美麗與曲折的悲歡之后,悠然醒轉,新炊卻猶未熟。
現在我們能夠做的,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靜靜的思考,明白該如何做,才能夠不讓珍貴的東西,重要的人再次失去。繼續堅定的前行,尋找喜歡的東西,碰到真愛的人,去做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