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或名句
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看似簡單,讓人以為只是從古代傳下來的俗語或俚語,但其實這們都出自很多詩詞作品……
【第1句】:天涯何處無芳草
如果你有朋友失戀了,你可以用這句話來安慰TA。但它的原意并非如此,這句話出自北宋著名詞人蘇軾的《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別看蘇軾擅長于寫豪放之詞,他其實有時候也挺婉約的,這首傷春之詞將春景描寫得清新秀麗。
【第2句】: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句話描寫的是風雨這種天氣狀況,很真實,雨未到而風已吹滿樓了。出自唐代詩人許渾的七言律詩《咸陽城西樓晚眺》: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公元849年,許渾任監察御史,當時的大唐王朝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際,朝堂上非常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第3句】:不愛江山愛美人
這句話通常用來形容古代的君王風流,不顧江山社稷。出自清代詩人陳于王的懷古詩《題桃花扇傳奇》:
玉樹歌殘跡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公元1699年,《桃花扇傳奇》問世,這是由孔尚任創作的,描寫的明代末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詩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陳后主覆轍的歷史事實,激憤難抑,寫下了這首名篇。朱由崧是福忠王朱常洵庶長子,后襲封福王爵位,后來成為“南明朝”首位君主,可在位時間不到一年,即被清軍滅了。
【第4句】:十年磨一劍
十年的辛苦勞作,才磨出一把利劍,通常形容匠心打造。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五言絕句《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在詩中,詩人以“劍客”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他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里。
【第5句】:不到長城非好漢
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說的是我國舉世無雙的奇跡工程——萬里長城,如今也有碑樹立于長城景區。大家知道這是毛澤東毛主席說的,但有意思有是,并不是他在登長城時有感而發的。實際上是毛澤東帶領紅軍翻越六盤山所寫的詠懷詞中的一句。這首詞叫《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整首詞抒發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
【第6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這句話常被用來與洞房花燭夜一起使用,它的原意可不是這樣喲,出自蘇軾的七言絕句《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詩人說春天的夜晚十分寶貴,花朵盛開,月色醉人,其實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
【第7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用來形容強烈的傷感情緒。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句詩最早是由李賀寫的,后來很多人都有引用或借用這句詩,比如宋代的石延年在贈友聯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之對。毛澤東同志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也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之句。
【第8句】:一寸光陰一寸金
用來形容時間的寶貴,勸人要珍惜時間,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后人曾在“一寸光陰一寸金”詩句后對有“寸金難買寸光陰”,讀起來倒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第9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應該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話了,用來形容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詩居然是慈禧太后所作。原來當她生母富察氏60歲大壽時,慈禧因故無暇參加母親的大壽,就新自寫了首詩讓太監裱好后連同禮品一塊給母親送了過去。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整體看這首詩其實寫得并不好,但沒想到的是,最后一句詩居然一直流傳下來了。
【第10句】:一樹梨花壓海棠
也許是因為蘇軾的詩詞真的寫得太好,很多詩句都像俗語一般流傳度很高。“一樹梨花壓海棠”據說是蘇軾調侃好友張先的,事情是這樣的:張先八十歲時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小妾,據說還寫了首詩: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蘇東坡知道此事后就調侃起好友來: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梨花喻指白發的丈夫,海棠喻指紅顏少婦,一個“壓”字道盡無數未說之語啊,沒想到蘇軾還是一個愛講黃色笑話的人。
你的家鄉有什么獨特的俗語或歇后語
黃岡)一窯炭火一窯磚,一方水土一方人。
(黃州)生吃螞蚱熟吃蛇,一方人信一方邪。
(廣水)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武昌)十里不同俗,三里改規矩。
(鄖西)人情風俗易,各處一鄉風。
(黃石)一灣一曲,一鄉一俗。
(陽新)同住一條溪,風氣各相異。隔條坳,不同道,隔條江,不同腔。一里一個垱,九里十腔。
(孝感)鄉有鄉俗,門有門風。
(鄖縣)離鄉一步遠,又是一家風。走鄉隨鄉,入土隨俗。趕哪兒的集,服哪兒的斗。
(蒲圻)蒲圻地脈清,五里三號音。
(鐘祥)朝廷有朝規,民間有習俗。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
(大悟)出門問路,入鄉問俗。
(長陽)入鄉隨俗,入港隨灣。
(京山)住鄉隨鄉,住店隨店。
(來鳳)初來初到,摸不到鍋灶。
(遠安)不知鄉俗和禮性,得罪人噠不曉得信。
(巴東)知禮不如隨俗。
(洪湖)吃了西湖水,變成西湖魚。
(京山)街上人興,鄉里人跟。鄉里大姐進不得城,城里大姐上不得殿。
(漢陽)城里人下鄉,有人出來迎;鄉里人到城,無人問姓名。鄉下的叫驢子,漢口的破車子。
(公安)城里人下鄉一餐飯,鄉下人進城靠邊站。
(紅安)街上到鄉里,殺雞殺鴨;鄉里到街上,白搭白搭。鄉里納,城里花。
(武昌)鄉里人吃飯不點燈,城里人吃飯打二更。城里人不在鄉下要地,鄉下人不和城里人斗氣。
(不詳)街上忙臘月,鄉里忙八月。
(蒲圻)街上伢吃臘月,鄉里伢吃八月。
(通城)街上人吃肚腸,鄉下人吃住場。
(不詳)街上的雨大,鄉里的風大。
(五峰)街心的巖板塊塊是活的,鄉里的禮性是隨人說的。高山痞子下不得坪,坪里痞子進不得城。
(鄂西)山里伢子不怕狗,城里伢子不怕官。
(秭歸)鄉里娃子生得蠢,離了背架打杵子走不穩。
(松滋)街巴佬下不得鄉;鄉巴佬上不得街。
(丹江口)三天不上街,一股眼子氣。棒槌進了城,三天翻跟斗。
(孝感)鄉巴佬進了城,三年芒棰也成精。
(鄖陽)山里的核桃差一竿。
(房縣)平川人進了山,揚叉掃帚一起掂。
(廣水)本地的姜不辣,外地的瓜兒甜。本地的鴨子捉不住魚。
(枝城)好喝不過長江水,好吃不過清江魚。金橫磧,銀沙灣,天干天淹不發難。橫磧的茶,楂坪的花。橫磧的白尖茶,梁山的青皮瓜。洋溪的灰,枝城的煤。
(枝江)江洲的西瓜,百里的棉花。
(五峰)紅溢的煙筋對筋,白溢的米三顆寸。仁和坪的羊子高坪的豆。雞鳴泉水佷山茶。
(當陽)雙蓮的荸薺,謝花橋的米。河溶白菜糜城藕。漳河的水,河溶的絲。
(長陽)陽坡的木瓜陰坡的茶。秀峰橋的豬,嘴上三道箍。柘木山,柘木山,三個包面一堆碗。
(秭歸)香溪的風,泄灘的棕,夔涪的蘿卜大寺的鐘。
(巴東)上有天堂,下有泗淌。金白楊,銀坪陽,有金有銀東西瀼。坪陽三壩,趕不上火峰一岔。清泰坪包谷黃如金,野三關大米白如銀。羊乳山的好茶生在羊角角上,牛峝的香米產在牛腦殼包上。大坪的豌豆巴糊糊,牛峝的香米漂油珠。云坨的棉花白如霜,黃土坡的大麻如竹林。大支坪的木耳肉頭厚,耀英坪的香菌格外香。風吃埡的棗兒紅,馬鹿池的萄萄綠。朱家店的枇杷甜又大,橫梁子的梨子脆又沙。茶店子的柿子柿餅甜,中元子的蘋果西瓜香。東瀼的柑子個個大,西瀼的橙子香又甜。萬流的柚子朱砂瓣,楠木的桔子紅又大。長峰、堆子的木炭鋼,泉口、板橋的茶葉香。鐵廠荒的樹林大如海,神農架的山林砍不敗。錄蔥坡,藥材多,天麻黃連遍山窩。垢坪的窯貨郎,舊縣的好瓦匠。拾錢的官渡,發財的西瀼,東瀼的煤炭背不完。鹿子巖的煤炭挖不敗,大花巖的土硝刨不完。巴東南北八百里,大山里頭藏金子。
(咸豐)大田大壩是個名,三溝兩岔出金銀。界坪的木盆能裝油,經久無縫不會漏。
(恩施)板橋黨參茅壩漆。
(鄂西)金建始,銀利川。
(宜昌)四川人,實在憨,拿到建始換巫山。
(建始)江西瓷,洋鐵缸,趕不到花坪的瓦罐罐。
(鶴峰)白鶴井的水,留駕司的茶。
(來鳳)龍山白菜來鳳藕,土堡秀才多似狗。
(鄖縣)鄖陽三大寶,苞谷紅薯龍須草。
(鄖西)金銀山,米糧川,苞谷稈抬水,洋芋堆成山。金針木耳兩大寶,鄖西山里少不了。黑木耳,白木耳,鄖西盛產兩木耳。香菌長在對門山,就看上山不上山。魔芋疙瘩滿山長,上山盡管拎籮筐。板栗山,板栗溝,板栗生在馬家溝。杜仲山,杜仲溝,杜仲出在巖屋溝。天寶山多寶藏,蒼術紫胡和黃姜。金錢河,老鱉多。鄖西有個槐術山,專產銻礦不產鉛。鄖西有個羊尾山,雞窩煤洞連成山。
(丹江口)江家溝蘿卜六里坪蔥,孫家灣白菜脆生生。八里川紅??土橋煙,九里崗泥巴像刀尖。
(房縣)水溝蘿卜珠藏洞風,軍店嫡子孫家灣蔥。水溝的蘿卜沒筋。
(竹溪)觀音閣白菜延壩姜,蔣家埝一帶出土筐。
(嘉魚)千豬百羊萬擔米,抵不得漢口一早起。
(武漢)漢口的洋錢是堆著的,漢陽的洋錢是曬著的,武昌的洋錢是頂著的。不為木喇叭,不朝木蘭山。
在農村,有哪些關于“雪”的俗語或諺語
關于雪的詞句,成語和諺語
正月十五雪打燈
瑞雪兆豐年
雪里藏不住死人
報仇雪恨
平反昭雪
莊稼漢要吃飯,九九雪不斷
雪消冰開
雪染雙鬢
各掃自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你感覺對你感觸最深的名句或古詩是什么
不需要任何學院和大學幫助,人生本身就是一所高等學府。愛迪生!
抓往今天!現在就開始!每一天都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抓住它,因為明天已經走進了今天。
鮑爾斯!
你最喜歡的哪位詩人或詞人呢?為什么喜歡?他們有什么名句
毛澤東,蘇試,李白。
毛澤東:不到長城非好漢。
蘇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些名言都可用在生活當中。
哲理深刻的口頭俗語或歇后語有哪些?你理解其妙處是什么
謝謝!看到“哲理深刻的口頭俗語或歇后語有哪些?你理解其妙處是什么?”這樣一個問答題時,我(62年生人,肖虎)真是有點“老虎咬刺猬——不知道如何下口”的好!這“哲理深刻的口頭俗語或歇后語”就如“盧溝橋上的獅子——哪里數得清”呢?如此,我該從哪里說起呢?但再怎么的,“這飯還是得一口一口的吃,這話還是得一句一句的講”吧!這“心急又怎能吃得下熱豆腐”呢?!
我們說,這“哲理深刻的口頭俗語或歇后語”浩若煙海,其題材之廣泛,思想之活潑,風格之幽默,形式之凝煉,乃億萬人民大眾世世代代集體經驗和智慧的結晶,更是我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組成部分,特別為現代漢語提供了無比豐富、生動的語言材料,現代人尤其是戲曲、影視、小說家們無不從中汲取養分,用以滋潤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您問我“你理解其妙處是什么?”此又哪是我一篇的“小文”所能“言全”的呢!
如此,在這里我也只能就我所能知道的程度簡而答之了——
(一)俗語類:
【第1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物質決定意識,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第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意識正確與否,與一個人看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
【第3句】:“有志者,事竟成”、“滿招損,謙受益”~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第4句】:“吃一塹,長一智”、“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樵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第5句】:“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劃槳開動大帆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一個巴掌拍不響,萬人鼓掌聲震天”、“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團結就是力量”~整體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第6句】:“一著妙棋,滿盤皆活”、“牽一發而動全身”、“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箭定乾坤”、“成敗在此一舉”、“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 部分影響整體,關鍵部分在一定條件下決定整體。?“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整體統率著部分。
【第7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發展的普遍性。
【第8句】:“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牽牛要牽牛鼻子”、“好鋼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第9句】:“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荷花好看也要綠葉扶持”~次要矛盾對主要矛盾的解決產生重大影響。?
【第10句】:“吃一塹長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第11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聯系的觀點。?
【第12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走不以手,縛手不能集疾”、“飛不以尾,屈尾不能遠”、“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且聯系具有多樣性。?
【第13句】:“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一失足成千古恨”~關鍵部分對事物的整體起決定作用。?
【第14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割裂了整體部分之間的關系,孤立地看問題。
【第15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物質(或事情)具有客觀性,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16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第17句】:“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堅持用發展觀點看問題的形而上學的觀點。?
【第18句】:“始則終,終則始,若環之無端也”、“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和向前發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第19句】:“刻舟求劍”、“緣木求魚”、“守株待兔”~用靜止觀點看問題的形而上學的觀點。?
【第20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擔糧”、“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因果聯系的客觀性。?
【第21句】:“嚴師出高徒”、“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另一方面又忽視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
【第22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堤潰蟻穴,氣泄針芒”、“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必然結果、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第23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為二的。?
【第24句】:“不見高山,不顯平川”、“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行,前后相隨”~矛盾雙方相互依存。?
【第25句】:“不是魚死,就是網破”、“不是你你死,就是我活”~矛盾雙方是對立的。?
【第26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堅持全面、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第27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滿招損,謙受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
【第28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果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第29句】:“失敗乃成功之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塞翁失馬,焉之非福”~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第30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量體裁衣,對癥下藥”~矛盾具有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歇后語類:
【第1句】:“快刀斬亂麻——干凈利落”~比喻果斷地解決復雜的關系。
【第2句】:“開水煮白玉——不變色”~色原指顏色,這里指臉色、表情。形容人很有魄力,很有骨氣。
【第3句】:“芝麻開花——節節高”~芝麻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花為白色,種子可以吃也可榨油。原指芝麻生長規律,開的花越開越高。常用來形容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第4句】:“拔節的竹筍——天天向上”~形容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第5句】:“火燒寒暑表——直線上升”~用火對著寒暑表的水銀柱底部,水銀柱會直線上升。常指進步得非常快或進展得很快。
【第6句】:“太公釣渭水——老走運”~《封神演義》中描述,姜子牙八十歲時到渭河邊釣魚,后來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輔助文王和武王取得了天下。形容老年交了好運氣。含褒義。
【第7句】:“塔頂上吹喇叭——鳴(名)聲遠揚”~形容人的名聲傳得很遠。
【第8句】:“下了雨的蘑菇——一層一片”~下雨后地上長出的蘑菇非常多。常用來形容人數眾多。
【第9句】:“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炕”,北方人睡覺用的臺子,下面可燒火取暖。火力指人的抵抗力。指做事情全憑身強力壯。
【第10句】:“上樓梯吃甘蔗——步步登高節節甜”~指生活水平、社會地位逐步提高,日子越過越紅火。
【第11句】:“雞戴帽子——冠(官)上加冠(官)”~“冠”諧“官”,常指人官運亨通,接連升級。
【第12句】:“火炭上的油脂——熬出來”~常指人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情況終于變好了。
【第13句】:“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覺得。
【第14句】:“關門打狗——跑不了”~引申為走投無路,死挨揍。
【第15句】:“滾油鍋里撿金子——難下手”~下不了手,無法下手。
【第16句】:“過河的卒子——沒退路”~橫豎都行,只能進不能退。
【第17句】:“好漢不吃眼前虧——識時務”~俊杰也!
【第18句】:“耗子跌進深米缸——好進難出”~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第19句】:“喝了迷魂湯——昏頭昏腦”~喻昏了頭,神魂顛倒。
【第20句】: “白娘娘斗法海——精打光”~“法海”,《白蛇傳》中一個阻撓破壞青年男女美滿婚姻的惡僧;“精”,本指妖精;“光”,本指法海和尚的光頭;“精打光”,比喻一無所有。
【第21句】:“白螞蟻——好厲害的嘴”~“白螞蟻”,昆蟲,形狀像螞蟻,吃木材,對森林,橋梁等破壞性極大。
【第22句】:“白蟻王后——見不得太陽”~白蟻王后是蟻群的首領,喜暗怕光。
【第23句】:“脖子里長癭——留著不痛也是累”~“癭(yǐng)”,長在脖子上的囊狀瘤,據說除癭會危及生命。
【第24句】:“《釵頭鳳》上篇末句——錯,錯,錯”~《釵頭鳳》乃南宋詩人陸游的詞,抒寫他對前妻唐氏的眷戀之情!
【第25句】:“蔣門神遇到了武二郎——服貼了”~“蔣門神”,《水滸傳》中人物,霸占了施恩在快活林的酒店,被武松(武二郎)痛打。
真是對不起各位了,啰嗦了半天,真如“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啊!謝謝您的閱讀,為耽誤您寶貴的時間,請接受我誠摯地歉意!對不起!謝謝了!!!
說說你都知道哪些比較有意思的關于酒的俗語或順口溜
關于酒的俗語和順口溜,聽得比較多,其中有意思的是在1989年,曾經在電視上打個廣告的四川遂寧曲酒廠生產的“遂州酒”,當時這段廣告詞(順口溜)由涂太中老師說的四川方言,家喻戶曉,傳遍了大江南北,“遂州酒”也因此而聞名,不知大家有沒有忘記?
(此下圖來自網絡下載,若有不妥,立馬刪除!)
廣告詞:
明兒明,月兒亮,月光照在酒瓶上。
遂州酒好沒法說,不喝硬是睡不著。
酒香飄進月宮里,嫦娥聞到好歡喜。
嫦娥姑娘下凡來,硬要和我喝一臺。
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臉上紅霞飛。
為了永遠喝此酒,干脆結婚不要走。
遺憾的事,好景不長,遂州酒廠由于經營不善在1993年宣布破產,后來被沱牌公司購買,成了沱牌曲酒三廠,從此再也沒有聽到“遂州酒”的廣告詞了。現在想起來還真的十分留念,因為它,能讓我勾起兒時的回憶!當然,關于各個地方對酒的俗語和順口溜各有不同,如果朋友們有興趣,不妨說說你們當地酒的俗語和順口溜,讓大家一同來分享其中的樂趣!謝謝!!!
為什么一些書法作品摘錄的是別人的名句或古詩
不是一些,是絕大部分。我在今日頭條里所拜讀的現代書法家作品幾乎全都是抄別人的詩詞楹聯,自己創作的詩詞楹聯寫出來的幾乎沒有。有些所謂的現代書法大家的作品抄錄古人的詩詞文章更是錯別字連篇,這只能印證現代書法家的整齊文化水平的低下。書法家這三個字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炒得最熱的詞,這個文化圈子也是最亂的,好象會寫兩個毛筆字的一進去都成了書法大家,然后丟掉傳統,上行下效的寫起了圈子里炒得最熱的丑書,仿佛讓群眾欣賞理解不了的才高大上,并以此為榮。其實,這是一種文化亂象。你一點文化底蘊都沒有,只會抄抄寫寫,抄也抄得錯漏百出,何以稱家?充其量就一字匠罷了。我也喜歡寫字,但寫得不好。當有人稱我書法家我會趕忙提醒別亂叫,因為我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