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俗語格言書籍集錦三篇
藏族諺語
●水頭不清水尾渾。
●一嘴蜜,一肚膿。
●腳走的.路是手修的。
●開水比飯桶大夫強。
●泡沫冒處,必有淺灘。
●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牦牛。
●不理家務事,不知生活難。
●近鄰不可斷,遠親不可疏。
●說話要誠實,辦事要公道。
●樹直用處多,人直朋友多。
●不下苦功夫,哪有幸福來。
●想吃上酥油,先要喂好乳牛。
●吃美味的東西有如聽稱贊的話。
●一線缺口,往往釀成巨大水災。
●山能叫水低頭,人能叫山低頭。
●鹽巴水不解渴,漂亮話不頂用。
藏族風俗作文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藏族風俗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藏族風俗作文(一)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著藏族人民,他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農業。
藏族人民最喜愛白色,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天祝草原四周為白茫茫的雪山環繞,看上去一片銀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張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襖、戴的氈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區人民喜愛白色,并視白色為吉祥、勝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嗎?這可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呢!它具有極高的熱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頓爽。甜甜咸咸的,有濃濃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飲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還有個規矩呢!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滿,客人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就是藏族的喝茶規矩,你也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確好喝,因此你可別忘記它的原產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種渾身是寶的牛類,它的臉皮可厚了!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去呢!話說這個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還是藏族人民的寵物呢!別看笨拙的樣子,它還有識路的本領,也難怪西藏人民總是牽著它去草原上散步。
這就是藏族,一個暗藏著寶貝的少數民族。
在這美麗的地方(二)
茂密的青草,成群的牛羊,湛藍的天空,清靈而多情的月亮湖,淳樸而善良的.牧民……這里就是川西阿壩自治洲美麗的紅原大草原。
當我還沉醉在昨夜的美夢時,突然聽到“咩,咩!”的羊叫聲,隨后又是一聲清脆的鞭子聲音,我疑惑地四處張望,心想:這是誰打攪了我的美夢啊?只見一個個小白點慢慢地向我這邊移來,在近些我看見了一個穿紅藏袍的小男孩,他臉上洋溢著興奮與快樂的光芒,臉頰上還有晶瑩的汗珠,一只只有肥又胖的白羊簇擁著他,他紅紅的臉蛋略顯粗糙,裂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齊而潔白的牙齒。我趕快穿好衣服,心想:這是個多好的機會呀!我飛快的跑出帳篷,追上了那個藏族小伙伴。
很快我就和小牧童聊起了天,套起了近乎。我知道他今年8歲了,是藏族人,他聊到了他的家鄉美麗、繁榮而昌盛,聽著,聽著我以被他家鄉的景色、風俗給迷住了。我也向他訴說了我們的城市,我的家、我的校園生活等等,不管我說什么他都專心地聽著,當我說到校園的時候,在他的眼中流露出向往與渴望,我津津有味地講我們是怎樣上課的,講我們是怎樣和老師討論問題的,講學校的各種活動和比賽,他神情專注地聽著,看著他那渴望的眼神,我暗想:難道他沒有讀書,沒上學?我停下話頭,狐疑地問:“你們學校好嗎?”他嘟嚕了一句:“學校太遠,我沒上學。”
頓時我們都沒說話,為了打破這種尷尬我找了一個話題說:“你喜歡漫畫嗎?”“漫……漫畫?”說著他茫然地搖搖頭,我飛奔進帳篷拿起那本《漫友》就跑,我把書遞給他,他試探地說:“這就是漫畫?”“是的。”我說,他放下羊鞭,在袍上擦了擦手,小心翼翼的接過書一篇一篇的仔細翻起來,看著他那么認真地看我已經看了十幾遍的那本漫畫書,真不忍心打攪他,我悄悄起身拿起羊鞭,在草原上揮舞起來,和羊兒嬉戲玩耍開了。草原上兩個漢、臧小伙伴沐浴著清風、朝陽各得其樂,草原的清晨,寧靜而美麗。
朝霞散去,陽光明媚,草原上漸漸熱鬧起來,我也該離開我的藏族小伙伴了,可是他仍專心地看著那本書,他的眼睛里裝滿了對知識的渴望,金色的陽光罩在他的四周,突然間,我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我不忍心拿走那本書,我不忍心拿走他的快樂,我向他的背影輕輕揮了揮手,默默地說:“再見了小伙伴,這本書就當是我送給你的禮物吧。愿它能帶給你歡樂,愿你能走進校園,暢游書海。”
帶著對紅原大草原的美好記憶,帶著對藏族小伙伴的眷念,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個美麗的地方,愿再見時,新建的校園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書香縈鼻,書童遍地。
藏族風俗作文(三)
藏傳佛教是藏族同胞們信仰的一種宗教,為了了解藏民的風俗習慣,我們乘車駛上了銀白色的像一條長哈達一樣的公路,它帶上我們駛向通往塔爾寺的路,塔爾寺,我來了! 初至塔爾寺,我覺得塔爾寺沒比普通的廟宇大多少,過了一會兒,我發現我錯了,塔爾寺是格魯教的發源地,也是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傳聞說宗喀巴大師出生時,他媽媽正在放牧打獵,她憑直覺用藏刀割斷自己的臍帶,生出宗喀巴大師,流了不少血,后來她發現在自己生孩子的地方長出一棵在高原極為罕見的佛教圣樹——菩提樹!并且每一張菩提葉都像佛主的第七化身——獅吼的形狀,并且還有十萬片葉子,于是后人將這十萬片葉子比喻成了十萬件功德,七歲時宗喀巴大師削發出家,13歲時轉至西藏,開創了格魯教派,便永遠沒有回來過,他母親聽取了一位高僧的意見和當地信徒一起用石頭把樹給包起來,之后宗喀巴大師的徒弟——達賴四世用銀包了一圈,于是就變成了大銀,保留至今。而那樹一直長到了塔外又連出一棵樹來,令人驚嘆! 在主廟外,更有一些信徒在對佛主拜十萬個“五體投地”(一種祭拜的方式),表明對佛主的敬重! 圣神的宗喀巴大師,令人敬重的佛主和金燦燦的大金瓦寺,讓人捉摸不清的宗教……
藏族的春節作文(精選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藏族的春節作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藏族的春節作文1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后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谷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并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里,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后,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莊”、弦子舞,狂歡入夜。
藏族的春節作文2
我的家鄉在西藏拉薩。我們這里有雪頓節、望果節、沐浴節等等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節日,其中藏歷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從藏歷初一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持續十五天。屆時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各種慶祝活動繁多,熱鬧非凡。
藏歷二十九日這天,全家人就忙活起來,媽媽領著阿姨們給家里的窗戶換上嶄新的布簾,墻壁上貼上新的畫報;爸爸帶著叔叔們在自家的房頂插上色彩鮮艷的經幡,祛除舊年的邪氣,迎來新年的吉祥。我和小姐妹們也沒閑著,一會兒給阿姨們遞布簾,一會兒給叔叔們拿經幡。奶奶轉著轉經筒這邊看看,那邊摸摸,臉上掛著笑容,嘴里不住地說著:“真好!真好!”到了傍晚,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古突”,這是我們的新年團圓飯。
“古突”是一種類似稀飯的食物,里面加入面疙瘩、奶渣、白蘿卜、人參果。奶奶在一些面疙瘩里包了辣椒、鹽和羊毛等東西,還做了兩個太陽形狀和月亮形狀的面疙瘩。這些東西都是有象征意義的,太陽月亮表示心地善良,前途光明;辣椒表示嘴巴不饒人;鹽表示心懶——“屁股像鹽一樣沉”;羊毛表示勤快。“古突”終于煮熟了,媽媽把煮好的“古突”端上來,按照年齡大小給每個人盛了一碗。我心里撲通撲通的:我會吃到什么呢?我平時那么懶,會不會吃到鹽呢?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外婆心善,一心向佛,第一口就吃到了太陽。媽媽的嘴巴最厲害,從來都是得理不饒人,她果真吃到了辣椒,惹得大家哄笑起來。
爺爺摸摸我的小腦袋,對大家說:“這樣的日子,在過去想都不敢想。都是托共產黨的福,才有今天這樣幸福美滿的生活啊!”
“是呀!”大家不住地點頭。
我站起來大聲說:“我要好好學習,把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有志氣!”全家人都夸獎我。
黑夜漸漸來到,家家戶戶開始放煙花,到處都絢麗多彩,靜靜的`黑夜變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藏歷新年初三這天,我們身著節日盛裝,朝拜祭祖。爐里香火燒得旺旺的,濃濃的香煙籠罩著整個天空,我和小姐妹們跟大人一起往香爐里添加桑葉、撒糌粑、拉金帆,祈求來年祖國繁榮昌盛!大地風調雨順!大家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藏歷新年過完了,但爺爺的話卻印入我心中,我也不會忘記我的誓言,努力學習,建設美好明天!
藏族的春節作文3
來內地求學,日子過去才三個多月,而我的感覺仿佛已過了半個世紀。我是無時無刻不在想念親人,想念家鄉,尤其懷念家鄉一年一度的藏歷新年。
在我們西藏,一年中有雪頓節、望果節、沐浴節……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節日,其中藏歷新年是我們那里最隆重的節日。
我們拉薩的新年是從藏歷二十九開始的。這天晚上,我們那里家家戶戶都要團聚一起吃“咕都”,然后到室外去燃火堆,放鞭炮,還要在房頂和山頂上掛經幡,祛除舊年的邪氣,迎來新年的吉祥。
藏歷初一的凌晨時分,每家每戶都要到河邊“打星水”。當太陽升起時,鄰居們相互敬“切瑪”和青稞酒拜年。
在藏歷新年里,真正熱鬧的活動是從初二那天開始的,這一天,城里鄉下,男女老少,都身著節日盛裝,朝佛逛街,拜親訪友,各地都歌聲陣陣,舞姿翩翩,熱鬧非凡。
藏族的春節作文4
我的家鄉在雪域高原新城——天祝藏族自治縣,那里有圣潔的白牦牛,雄偉的馬牙雪山,還有熱情好客的藏家兒女。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藏歷新年。
新年一大早,阿爺起來便擠好了新鮮的牛奶,阿奶開始熬制奶茶,炊煙裊裊,茶香撲鼻,不一會兒,一大鍋奶茶翻滾著香味,使我饞得直流口水。阿爸拿來了上好的酥油,放在了龍碗里,阿媽舀上熬好的奶茶,金黃的酥油化開了,蕩漾在潔白的奶茶上,聞一聞,真香啊!
這天,人們還要吃手抓羊肉。阿爺說,藏歷新年這天吃手抓羊肉象征著幸福美滿,來年五畜興旺,莊稼豐收。當阿爸把一只羊剁成大塊時,我已迫不及待地端起盆子把肉倒進了大鍋里,圍在灶火旁等待吃超香的手抓肉。整個下午,村莊里都飄著手抓羊肉的香味。
晚上的節目更熱鬧。大人小孩都穿著節日的盛裝,來到村里的大場上,圍著篝火跳鍋莊。音樂響起來了,篝火燃起來了,鍋莊跳起來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臉都被篝火映紅了,歡樂蕩漾在他們的臉上,歡呼聲、笑聲、孩子們的吶喊聲響徹了整個村莊,幸福洋溢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很美吧!希望你有機會也來我的家鄉和我一起過我們的傳統節日——藏歷新年。
藏族的春節作文5
藏歷12月29日全家人都要開始忙碌了,全家人都要早早的起床,先要做面疙瘩湯。做完之后,每人一碗,但不能吃完都要在碗里留一點,因為我們的節日風俗習慣。吃完面疙瘩后我們還要舉行隆重的驅鬼儀式。全家人點燃用麥桿扎的火把,在各個房間轉一圈之后全家人不停地喊:“滾出去!滾出去!”一直跑到家門口,把火把扔出去這表示把病魔和一切不祥之物統統趕出家門。
12月30日大家要打掃房間,以此祭神靈祭祖先。
一月初一家里熱鬧起來了,家里的女人都要早早的起床,到河邊爭挑第一桶吉祥之水。聽媽媽說誰家最先挑到這桶吉祥之水,在新的一年就會去除許多災難和病魔。天亮了,主婦們就叫孩子們起了床。全家人都穿了新衣服,洗漱完畢后,晚輩們就向長輩們恭賀新年,敬獻哈達。人們還要輪流撒切瑪,切瑪就是麥粒和糌粑做成的象征著豐收和吉祥。吃切瑪的時候也很有講究:先要抓一點像空中撒三次,這表示了敬天地,然后全家人在門口放鞭炮。接著大家開始喝茶,互相敬酒,說說笑笑,非常好玩。
過了初一,親朋好友就開始串門拜年。客人們進門都要說“洛薩扎西德勒”,也就是新年快樂的意思,主人則捧起切瑪迎接客人。
節日的時候民間還普遍舉行拔河賽馬等比賽活動。有些村寨還要舉行藏戲等節目。
新年過完了人們的生活又開始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在這包含濃濃的民族風味中處處洋溢著民間的淳樸,這就是我們的民族風俗!
藏族過年風俗作文
在中國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里,很多人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舉家歡慶,慶祝團圓。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都是不同的。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藏族過年風俗作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據藏族學者說,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過年,而是夏天過年,“麥熟為歲首”,“雪山下,麥子黃了,快樂的新年來了。”現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人們穿古代服裝,騎著馬,沿豐收的青稞地轉圈祈禱,還要騎馬射箭,圍著篝火跳舞狂歡,既娛樂自己,又娛樂本地的保護神。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
還有在藏歷十月初一過年的,“麥收為歲首”。拉薩東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環繞的工布(林芝)地區,到現在還是藏歷十月初一過年,稱為“工布洛薩”。藏史記載,工布地區歷史非常久遠,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這里非常盛行。藏歷十月過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時代。
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歷正月過年了。但農民們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過年,稱“索朗洛薩”(農民新年)。因為到藏歷正月,春氣萌動,備耕繁忙,農民已沒有心思過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薩舉”,即新裝。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也有說法,神王辛者曲杰,要從銅鏡里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興,再給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爛爛,他心煩,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悅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走出喧嘩熱鬧的街市,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人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農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額頭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紅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彩緞,緞子上綴滿貝殼和松石,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用“花枝招展”來形容,是毫不過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