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寫的古詩格言集錦200條
鹿寨唐王維古詩
鹿寨是王維后期山水詩的代表作《輞川集》中的一首。詩中描繪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陽返照下的幽靜景色。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鹿寨首詩吧!
《鹿寨》原文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寨》譯文
空闊的山中,看不見一個人,但偶爾能聽見有人說話的聲音。
夕陽的余輝射入茂密的林中,又映照在綠綠的苔蘚上。
《鹿寨》評析
王維是山水田園派詩的杰出代表,其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也不例外。人語與回蕩在空谷中顯其寂靜;一抹余暉返照在山林深處的青苔上,顯其幽暗。總之,這首詩給人一種冷寂幽暗之感。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不見人”才顯得空,“空寂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云期。”這個空寫出了山中的寂靜,這種靜,不是死寂,不是萬籟無聲。不見人是因為目之所及看不到而已。是不是真的沒人呢?不,下一句“但聞人語響”說明了分明有人。這里正是說明了這個地方非常靜,才聞到了人的聲音。
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寫到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山間的靜謐,但意境清新;而《鹿寨》則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且看“但聞”,在山中我們應想到鶯鶯鳥鳴,瑟瑟風聲,但是作者沒有聽到,唯一聽到的是人的聲音。以靜襯動,反襯出空寂的'氛圍。
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由聲入色,由空山傳語到深林反照。“返景”不僅說明光線弱,而且說明時間短;“青苔”說明深林深處的昏暗潮濕。當一抹余暉照在青苔上時,忽然而來的光亮成為這片昏暗區域的焦點,更加襯托出周圍的幽暗與冷寂。
如果說一二兩句是以有聲反襯出空寂,那么三四兩句便是以光亮反射幽暗。靜而近似空無,幽而略帶冷寂。整首詩就像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唐王維的古詩有哪些
王維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詩句,有些也是超級經典的。那么,王維的古詩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山中》
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甾。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王維介紹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
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一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王維擅長五言詩,又因王維精通音樂,故其所作五言詩容易合樂,傳播既廣,聲名亦高。王維寫的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王維寫的風景詩多是情景并勝。殷璠評價王維的詩說:“維詩辭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維在寫詩的.技巧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但由于王維有消極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詩篇中,含有逃避現實的消極因素。
因此,在文學史上稱王維與孟浩然同為“隱逸詩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宗對王維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王維在《批答王縉進集表手敕》中說:“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經歷先朝,名高希代,時論歸美,誦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園弟子仍相沿唱王維絕句,足見其影響之深。
古詩田園樂唐王維
《田園樂七首》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組六言詩,為作者退隱輞川時所作,故一題作“輞川六言”。這組詩表現了作者退居輞川之后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無窮樂趣,為大家分享了古詩田園樂原文賞析,歡迎欣賞!
田園樂七首
其一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其二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其三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其七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白話譯文
其一
飽見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經常出入北里南鄰上層社會。
追名逐祿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發隱居者是什么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夠封侯萬戶,在交談的當時就能得到賞賜玉璧一雙。
這怎么能比得過歸隱躬耕南畝,怎么比得上高臥東窗的閑適生活。
其三
采菱泛舟體驗渡頭疾風正吹,拄著拐杖到樹林西面看夕陽西斜。
我就是那杏樹壇邊的漁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無論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樹也帶來陰涼。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歸村頭巷中,村里的兒童不認識官家的服裝。
其五
遠處的山邊橫臥著一個寂靜的小村莊,綠樹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翹起,其間正升起一縷裊裊的炊煙。
生活在顏回那樣簡陋、艱苦的環境中,與陶潛那樣與世無爭的高士為鄰。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還含著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樹碧綠一片,籠罩在早上的煙霧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灑滿庭園 ,家童還未打掃,黃鶯啼鳴,山客還在酣睡。
其七
喝酒時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歡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樹旁。
早上到南園去摘折露葵,晚上來到東谷舂搗黃粱。
創作背景
《田園樂七首》是王維后期的作品。王維后期對現實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后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悠閑,“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并吃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這組詩就是作于王維退居藍田輞川別業時期,故又稱“輞川六言”。
整體賞析
這組詩共七首,各首獨立成章,聯綴起來又是一個整體,都是描寫大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美好。組詩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輞川田園生活與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現了詩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境界。組詩寫輞川山居的景致,重點不在外觀景物的描寫,而是著眼于體現內在精神生活的意蘊,這恰恰是王維山水詩最顯著的特點。因為寫山、寫水,其意當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懷明志。當代著名學者陸侃如先生指出,從王維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閑”(《登河北城樓》)與“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青溪》)這幾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開發王維詩的鑰匙了,這鑰匙就是個‘靜’字。……唯其他能靜,故他能領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維詩歌美學的核心就是一個“靜”字,而這組詩表現的也正是這個“靜”字。他的靜境,并非是一味能寫環境的靜謐,而重點在于抒寫心境的寧靜。這種心境的閑靜,非思想修養達到極致而不可為的。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認為只有參透王維的六言詩,“乃真知摩詰者”,所指當是這種安閑淡定的禪心。在《田園樂》組詩中,盡管大多寫得寂靜清幽,描寫的環境是一種冷色,表現的心境是一種空寂。但是,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卻是美的,所體現出來的感情無一不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因此,王維對“靜”境的向往,是與他個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秉性分不開的。
唐王維的送別詩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那么,唐王維的送別詩有哪些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1句】:送別——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第2句】:歸嵩山作——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第3句】: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第4句】:送梓州李使君——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樟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第5句】: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第6句】:酬張少府——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第7句】: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