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柳教學設計
周亞夫軍細柳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周亞夫軍細柳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亞夫軍細柳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3、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的現實意義。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請大家看屏幕:
《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風勁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了一位將軍打獵的情景。詩中對涉獵將軍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寫,熱情的歌頌了將軍的豪邁氣概,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這里面的將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主人公周亞夫,來講述他在細柳營的故事,體會他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司馬遷,誰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司馬遷?
2、了解作品。看大屏幕:《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處理生字詞。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將有疑問的字詞畫在語文書上,我們共同解決。好,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我們來了解一下生字詞,誰能夠將屏幕上的字詞準確的念出來?
祝茲侯棘門彀弓弩按轡
徐行作揖介胄嗟乎曩者
誰還有讀不準的字音?
4、學生齊讀課文。讓我們共同來齊讀課文,打起精神,高聲朗讀《周亞夫軍細柳》。
5、下面請同學們依照課文注釋,合作完成課文翻譯。如果遇到本組實在解決不了的難題,當然這里的難題指的是字詞翻譯方面。就派一名代表將問題寫在黑板上,我們共同來解決。老師將黑板分為三部分,將問題寫在對應的位置上,重復的不要寫了。
6、好,我們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7、(將實、虛詞重點介紹)。為:軍:駐軍軍營將軍
將以下騎送迎:
可得而犯耶?:豈能被侵犯呢?
8、譯文:請3位同學講課文簡述出來、
9、學生復述故事。好,現在,我請同學將這個故事完整的講給大家聽,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故事更好聽,人物更豐滿。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皇帝到軍隊慰問將士,部隊一般會有什么反應?漢文帝到細柳軍營看到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語句表現了周亞夫是真將軍?
3、課文標題是《周亞夫軍細柳》,為什么還要寫劉禮軍霸上,徐歷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
4、與此同時介紹正、側面描寫以及對比襯托的用法以及作用,總結周亞夫精神以及人格特點。
四、拓展延伸:
學習完本文你有什么收獲,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周亞夫軍細柳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2、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3、幫助學生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的現實意義。
(二)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通過側面描寫展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
2、理解文中對比襯托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難點:
學習周亞夫忠于職守的精神,理解其精神內涵中所包含的現實意義。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岳飛事例導入
(二)順暢朗讀
1、錄音范讀。
2、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3、齊讀全文。
(三)作者及背景介紹
1、司馬遷(約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其所寫人物傳記既有宏偉的畫面,又有深邃的意蘊,形成了雄渾雅健的風格。代表作品有《史記》《報任安書》等。
2、漢文帝即位后,同匈奴貴族繼續采取和親政策,雙方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后來匈奴的單于聽信了漢朝奸細的挑撥,跟漢朝絕交。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單于起兵六萬,侵犯上郡和云中,殺了不少老百姓,搶掠了不少財物。漢文帝派三位將軍帶領三路人馬去抵抗。為了保衛長安,另外派了三位將軍帶兵駐守在長安附近:將軍劉禮駐扎在霸上,徐厲駐扎在棘門,周亞夫駐扎在細柳。
3、《史記》又稱《太史公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司馬遷。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不論在史學上還是在文學上都有著巨大的價值,故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四)翻譯課文
1、按照注釋,借助工具書,邊讀句子邊初步了解課文意思。將有疑難的地方做上記號。
2、翻譯接龍,請學生們逐句翻譯并互相糾正。
3、老師講解歸納難點字句。
(五)朗讀課文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并背誦
2、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作者及《史記》
2、重點字詞歸納
(二)齊讀課文,注意讀音,注意感情
(三)復述課文內容:本文講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四)討論分析:
1、文章通過文帝勞軍的場面塑造了周亞夫的形象,文帝是如何評價周亞夫的?
2、你同意文帝的觀點嗎?請從文中找出依據來。
(引導學生找出文帝在細柳營所遇所見之情景,并歸納出細柳軍營的特點;
追問:文帝在細柳所見所遇以軍士的言行為主,而周亞夫寫了兩句話,難道文章要表現的主要人物不是周亞夫?如果是,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是什么寫法?)
3、課文講的是周亞夫軍細柳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上劉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以本問引出三組對比)
對比一:細柳軍與霸上軍及棘門軍
“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不得入”“又不得入”“乃傳言”——軍容嚴整,常備不懈,嚴陣以待,軍紀嚴明。
“直馳入”——軍規松垮,守備松懈。
對比二:文帝及隨從入營
“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天子乃按轡徐行”——治軍有方,令行禁止。
“直馳入”——軍紀松弛。
對比三:三營將領
“持兵揖”、“以軍禮見”——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
“將以下騎送迎”——眾將士受寵若驚,竭盡逢迎之能事。
4、小結分析:周亞夫性格及本文所用描寫方法。
5、“既出軍門,群臣皆驚”,這一“驚”字是對群臣反應的高度概括,請為“驚”后加一個字來談談他們的感受和反應。
(追問:群臣皆驚,為什么文帝不“驚”?由此可見,文帝是一個怎么樣的皇帝?)
三、總結提升
1、課文小結:
漢文帝親自勞軍,到了霸上和棘門軍營,可以長驅直入,將軍及官兵騎馬迎送。而到了細柳軍營,軍容威嚴,號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駕到,也不準入營。作者以對比、襯托的手法,生動地刻劃了一個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真將軍形象。“細柳”也成了后人詩文中形容軍中常備不懈、軍紀嚴明的常用典故。
2、拓展延伸
思考:
(1)談到將軍周亞夫,有的同學說:“周亞夫這樣做,只是為了迎合當時皇帝的心理,從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達到自己升遷的目的。”也有的同學說:“周亞夫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遲早會被‘下崗’!”你怎樣看待周亞夫這個人物?聰明的你,作為一名中學生,在領會到周亞夫的“真”將軍精神的同時,我們應該怎么樣做好自己呢?
(2)我們現在強調要張揚個性,但文中周亞夫的“軍士”卻言必稱“將軍令曰”“將軍約”,強調了共性,似乎束縛了個性的發展,兩者是否矛盾?為什么?
周亞夫軍細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積累文言詞匯,感知課文大意。
2.反復朗讀,了解人物特點,體會襯托之妙。
3.深刻悟讀,初知史記寫法,學習人物精神。
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了解人物形象,體會襯托之妙。
教學難點:
通過本文學習,初步了解《史記》,激發學生閱讀《史記》的興趣。
教學方法:
朗讀法,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導讀:
看題目:題目中有人物,有地點,有事件。
周亞夫駐軍細柳營,軍隊駐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卻被載入史冊,名垂千古,何也?讓我們走進課文,了解原因。
序曲:
他立志寫下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史書,即《史記》。
他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是一部文學名著。
魯迅贊《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
第一樂章:了解文章之意
1.讀讀課文,試著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課文,同時畫出難讀的字,難懂的詞,難讀的句子。司馬遷寫的《史記》是最淺易好懂,最容易理解的,這也是讓我佩服他的地方。
2.文章的那個詞最能形容周亞夫的.特點?
3.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
第二樂章:了解將軍之“真”
1.學生默讀課文,準備復述課文。考慮有難度,教師復述,請學生補充省略的內容。
公元前158年,文帝派宗正劉禮駐守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駐守細柳。
文帝親自去軍營犒勞慰問。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門,皇帝的車馬長驅直入。兩地的主將親率部下騎馬迎送文帝。不久到了細柳營,文帝車隊先行人員被攔在營寨之外。等文帝到了,還是不能進入軍營。文帝派人拿了符節傳詔周將軍,說要慰問軍隊。周亞夫這才命令打開寨門。文帝到了軍營,周亞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禮:“介胄之士不拜,請陛下允許我以軍禮拜見。”文帝聽了,非常感動,扶著車前橫木欠身致意,派人問候周亞夫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離開。
出了軍營,群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慨嘆周亞夫是真將軍,并將三位將軍比較,對周亞夫稱贊不已。
復述得怎么樣?少了不少內容?少了哪些內容少了哪些情節呢?請在課文中找出原句,把這個故事補補充完整。通過這種形式,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
那么,這些內容為什么不能少呢?這與周亞夫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補充所省內容)
教師課件出示:
(1)匈奴大入邊。 以備胡。
(2)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3)先驅曰:“天子且至!”
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4)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請同學們對以上語句,選你最有感覺的句子,作一點批注,寫一點感想。
(學生交流自己的批注)
教師追問:
(1) 為什么要寫軍士吏、軍門都尉、壁門士吏呢?這是什么寫法?
這是側面烘托。寫他手下的將士,其實就是在寫周亞夫。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2)讀一讀周亞夫出場的文字,你又有什么要說的呢?這篇文章寫周亞夫的文字很少,而周亞夫的形象卻寫得生動傳神,我們不得不佩服司馬遷。
那么為什么要寫霸上、棘門軍呢?寫為什么要文帝的言行呢?請同學們在相應的地方作批注?
第三樂章: 了解天子之“明”
1.面對天子以及群臣,周亞夫和他將士們敢說不,在每一個“不”字后面我們感受到什么?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治軍嚴明,他的令行禁止,他的剛直不阿。不愧為“真將軍”。請大家再次朗讀,感受一下。
2.面對這支敢說不的軍隊,面對這個感受不的將軍,文帝沒有惱怒,反而真心的贊嘆。請同學們再次朗讀,感受文帝的形象。文帝又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呢?文帝遵守軍令,他是一位深明大義、知人善任的明君。
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皇帝高高在上,對臣子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后來也有一些將軍效仿周亞夫。三國時魏國皇帝曹睿巡視司馬懿的軍隊,司馬懿學習細柳營,皇帝來了,他的士兵銳兵刃,彀弓弩,把曹睿嚇壞了,以為他要謀反。雍正巡查軍隊,看到大將軍年羹堯的軍隊只聽將軍的軍令,心生猜忌,后來找個借口把年羹堯殺了。可是文帝怎么對周亞夫的呢?
資料助讀:
一個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軍隊撤兵,然后升周亞夫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衛。
后來,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也就是后來的景帝說:“以后關鍵時刻可以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文帝去世后,景帝讓周亞夫做了車騎將軍。
公元前154年,爆發七國之亂, 景帝升周亞夫為太尉,領兵平叛。周亞夫出奇兵,很快平定叛亂。
第四樂章:感知故事之精彩
分角色朗讀,男生讀紅色的字,女生讀黑色的字,讀出故事的波折和交鋒。
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
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
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一個短小的故事,寫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還刻畫出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周亞夫是治軍嚴明的真將軍,漢文帝是深明大義的明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作者司馬遷。
尾聲:小結:
1.了解了一種寫作手法:側面襯托
2.認識了兩個人物:
周亞夫治軍嚴明,堪稱后世表率;
漢文帝深明大義,可作領導楷模。
3.初識《史記》:
司馬遷文筆傳神,再現歷史鏡頭。
4.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批注法
5.認識了一種朗讀法:從不同角度朗讀,加深理解。
雖然隔著千年干枯的時光,太史公的文字,依然裹挾著熱氣騰騰的氣息,還原著驚心動魄的鏡頭,將我的思維帶入一個個歷史事件的現場。
作業:
《史記》長于記人,書中記述了許多各具特點的歷史人物,從廉頗、藺相如、屈原、項羽、韓信、張良、李廣、衛青、霍去病等人中任選一位,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閱讀相關的本紀、世家、列傳,制作“《史記》人物小檔案”,展示人物生平,作者評價、精彩段落等,準備在課堂交流。
板書設計:
周亞夫軍細柳
周亞夫:真將軍
漢文帝:明君
側面襯托:
正襯:細柳營將士、文帝
反襯:霸上、棘門軍
周亞夫軍細柳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識記涉及古代禮儀的字詞。
2.學習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比襯托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注釋字義,翻譯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周亞夫表現出的忠于職守的精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認識周亞夫恪盡職守的精神的顯示意義。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年輕時漫游全國各地,豐富了閱歷,了解了社會。漢武帝元封三年,其父司馬談去世,他繼任太史令,開始廣泛閱讀史料,著手《史記》的寫作。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辯護被捕下獄,受到宮刑。出獄后,滿懷悲憤,以極大的毅力,繼續《史記》的編寫,公元前91年書成。《史記》是我國第一部通史,又是文學名著。魯迅贊《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作品介紹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敘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前104—101)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既是歷史巨著,又是杰出地傳記文學。
《史記》原稱《太史公書》,到了唐代才稱作《史紀》。全書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通過五種不同的體例和它們之間的互相配合和補充,構成了完整的體系。從班固《漢書》起,歷代所謂“正史”在體裁形式上都是承襲《史記》的。
三、題解
本文是《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的一節。絳侯周勃是漢開國功臣。諸呂危劉時,他與丞相陳平共謀誅諸呂,立孝文皇帝。周亞夫是周勃之子,先為河內守,以賢封為侯。歷仕文帝、景帝兩朝,曾任河內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職。以善于將兵、直言持正著稱。后因得罪景帝下獄,絕食而死。本文即記載他為河內守駐軍細柳時的一段事跡。
四、背景介紹:
漢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燒殺劫掠,形勢嚴峻。為了加強防衛,漢朝委派劉、徐、周三位將軍分別駐扎在霸上、棘門、細柳。這三處地方離國都長安較近,漢文帝就到這三處慰勞軍隊。本文就是漢文帝犒勞三軍的記實。